
《幼儿园数学领域《纲要、指南》》.pdf
4页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学内容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学内容 年龄班年龄班物体的分类和排序物体的分类和排序10 以内的数10 以内的数10 以内的加减法10 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几何形体简单的几何形体量的比较量的比较空间方位空间方位时间时间小班小班1、把相同的物体分别归类,按物体的颜色、大小、长短、形状等特征分类1、把相同的物体分别归类,按物体的颜色、大小、长短、形状等特征分类2、 把3个以内的物体按大小、长短、薄厚排序2、 把3个以内的物体按大小、长短、薄厚排序3、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每组不超过 10 个)3、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每组不超过 10 个)4、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成双成对的物体)4、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成双成对的物体)5、用对应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与少5、用对应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与少1、 点数 5 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 5 个以内物体的量能按数取物1、 点数 5 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 5 个以内物体的量能按数取物2、区别 1 和许多及其关系2、区别 1 和许多及其关系1、 认识圆形、 正方形、三角形1、 认识圆形、 正方形、三角形1、认识大小、长短、薄厚1、认识大小、长短、薄厚。
2、使用简单的词汇和语言:一样多、少、许多、1个2、使用简单的词汇和语言:一样多、少、许多、1个1、认识上下、 前后、 里外1、认识上下、 前后、 里外1、认识早晨、晚上、白天、 黑夜1、认识早晨、晚上、白天、 黑夜中班中班1、按物体的颜色、大小、长短、形状、粗细、高矮、厚薄、轻重等特征分类1、按物体的颜色、大小、长短、形状、粗细、高矮、厚薄、轻重等特征分类2、学习按简单模式进行循环排序2、学习按简单模式进行循环排序3、学习按一个维度进行分类并进行计数3、学习按一个维度进行分类并进行计数4、 对 510 个物体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初步理解排序规律4、 对 510 个物体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初步理解排序规律1、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物体,并说出总数1、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物体,并说出总数2、初步理解数的守恒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2、初步理解数的守恒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2、认读阿拉伯数字2、认读阿拉伯数字3、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了解 10 以内数中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创造较多的条件3、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了解 10 以内数中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创造较多的条件1、认识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1、认识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2、 用合适的图形拼成代表模型或更复杂的图画2、 用合适的图形拼成代表模型或更复杂的图画3、 体会常见几何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3、 体会常见几何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1、认识粗细、高矮、厚薄。
1、认识粗细、高矮、厚薄2、进行非标准化的自然测量活动与尝试2、进行非标准化的自然测量活动与尝试3、使用相关数学语言:一份、一些、5 条.3、使用相关数学语言:一份、一些、5 条.1、扩大上下、 前后、 里外、中间、 旁边、 的认识范围,如向上、往下等1、扩大上下、 前后、 里外、中间、 旁边、 的认识范围,如向上、往下等1、认识昨天、今天、明天1、认识昨天、今天、明天大班大班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2、把 1 到 10 的圆点卡片或数字卡片排序,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2、把 1 到 10 的圆点卡片或数字卡片排序,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3、 能发现物体简单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3、 能发现物体简单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1、认识 10 以内数的相邻数1、认识 10 以内数的相邻数2、认识 10 以内数的组成书写阿拉伯数字2、认识 10 以内数的组成书写阿拉伯数字3、进行记录统计3、进行记录统计4、体会各种量的守恒4、体会各种量的守恒5、对 20 以内数量学会成组数数和倒数5、对 20 以内数量学会成组数数和倒数1、学习10 以 内的加减运算(应用题)。
1、学习10 以 内的加减运算(应用题)1、 认识球体、 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1、 认识球体、 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2、学习二等分、四等分几何形体,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学习二等分、四等分几何形体,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容积等,初步理解长度、体积的守恒1、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容积等,初步理解长度、体积的守恒1、区别左右 (以自 身 为中心)1、区别左右 (以自 身 为中心)1、认识时钟(整点、半点) 和日历 (星期)1、认识时钟(整点、半点) 和日历 (星期)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分类分类11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进行分类活动,把集合中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逐步排除物体颜色、大小、形状的干扰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进行分类活动,把集合中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逐步排除物体颜色、大小、形状的干扰22 按各年龄班不同教学要求,从易到难利用实物、图形等按物体的外部特征(颜色、大小、形状)分类,由一个特征到两个特征到三个特征(视幼儿能力增加),亦可按物体的数量、量的比较(长短、粗细、厚薄等)、方位的比较(上下、前后、左右等)、物体的用途等分类。
按各年龄班不同教学要求,从易到难利用实物、图形等按物体的外部特征(颜色、大小、形状)分类,由一个特征到两个特征到三个特征(视幼儿能力增加),亦可按物体的数量、量的比较(长短、粗细、厚薄等)、方位的比较(上下、前后、左右等)、物体的用途等分类33 一般让幼儿先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分类,再逐步独立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一般让幼儿先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分类,再逐步独立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44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进行应用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进行应用比多少比多少11 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用重叠对应或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物体的多、少并用这两种方法相互验证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用重叠对应或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物体的多、少并用这两种方法相互验证22 让幼儿先组合(按不同特征将物体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活动让幼儿先组合(按不同特征将物体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活动33 鼓励幼儿任意选用自己喜欢和习惯的方法进行比较两个集合中物体的多少(如单排对应、连线对应、数量对应等)鼓励幼儿任意选用自己喜欢和习惯的方法进行比较两个集合中物体的多少(如单排对应、连线对应、数量对应等)集集 合合排序排序11 按各年龄班不同教学要求,从易到难利用实物、图形等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差异进行排列(差异从较明显到较不明显),或按物体数量逐一递增、逐一递减规律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进行排列。
按各年龄班不同教学要求,从易到难利用实物、图形等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差异进行排列(差异从较明显到较不明显),或按物体数量逐一递增、逐一递减规律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进行排列22 在大班中可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或先找出物体的排列规律再按这一规律继续排列在大班中可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或先找出物体的排列规律再按这一规律继续排列33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进行应用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进行应用1” 和 “许多”“1” 和 “许多”11 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区别“1”和“许多”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区别“1”和“许多”22 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在看、听、摸、跳中进行区别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在看、听、摸、跳中进行区别33 让幼儿通过寻找活动,加深对“1”和“许多”的认识让幼儿通过寻找活动,加深对“1”和“许多”的认识44 让幼儿通过分合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让幼儿通过分合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数数10 以内基数10 以内基数11 从口头数数到点数(说出总数)到目测数群(具体实物)到抽象数字,使幼儿了解数的实际意义从口头数数到点数(说出总数)到目测数群(具体实物)到抽象数字,使幼儿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22 让幼儿掌握点数法:按物点数或按数取(找)物让幼儿掌握点数法:按物点数或按数取(找)物33 让幼儿掌握比数法:会将两个集合中的物体用对应比较(重叠或并放对应)或不对应比较,边数边比较,发展按群数数能力让幼儿掌握比数法:会将两个集合中的物体用对应比较(重叠或并放对应)或不对应比较,边数边比较,发展按群数数能力44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和计算活动中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计数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和计算活动中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计数的操作活动55 数的形成教学要防止模式化地重复教“几添上几是几?”这句话,可在学习和计数活动中有机结合进行数的形成教学要防止模式化地重复教“几添上几是几?”这句话,可在学习和计数活动中有机结合进行66 相邻数教学可在小、中班时先让幼儿理解两个数间的相邻关系,再在大班时认识三个数间的相邻关系(可采用三组实物作比较,以第二组为中心),教学中可用类推法让幼儿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并在游戏活动和操作活动中练习相邻数教学可在小、中班时先让幼儿理解两个数间的相邻关系,再在大班时认识三个数间的相邻关系(可采用三组实物作比较,以第二组为中心),教学中可用类推法让幼儿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并在游戏活动和操作活动中练习。
77 倒着数的教学可结合数实物进行,用连续先顺数再倒数的方法练习并在连线游戏中巩固,注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倒着数的教学可结合数实物进行,用连续先顺数再倒数的方法练习并在连线游戏中巩固,注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88 注意和训练发展幼儿的数的守恒观念注意和训练发展幼儿的数的守恒观念10 以内序数10 以内序数11 一般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先认识 15 的序数,再认识 610 的序数可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明确从哪里数起,按什么方向数一般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先认识 15 的序数,再认识 610 的序数可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明确从哪里数起,按什么方向数22 注意和分类、排序活动结合教学,注意区分序数和基数的不同注意和分类、排序活动结合教学,注意区分序数和基数的不同33 可在游戏活动、各科教学中结合进行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可在游戏活动、各科教学中结合进行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认读、书写数字认读、书写数字11 认读数字 110,可在中班认识 10 以内基数教学时结合进行,可用形象化的比喻帮助幼儿记住字形认读时,数字要放正认读数字 110,可在中班认识 10 以内基数教学时结合进行,可用形象化的比喻帮助幼儿记住字形。
认读时,数字要放正22 书写数字 0、110 可在大班数的组成教学时结合进行指导书写时应注意养成幼儿正确书写的姿势,并要注意幼儿书写时笔顺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教师可先在“日子格”本上书写书写数字 0、110 可在大班数的组成教学时结合进行指导书写时应注意养成幼儿正确书写的姿势,并要注意幼儿书写时笔顺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教师可先在“日子格”本上书写33 可与基数、序数、比多少等教学结合,在做多种操作练习(寻找、画图、连线、举数字卡片、填数字)中巩固可与基数、序数、比多少等教学结合,在做多种操作练习(寻找、画图、连线、举数字卡片、填数字)中巩固10 以内数的组成10 以内数的组成11 一般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先学习 15 的组成,再 610 的组成可在幼儿动手进行分合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演示、讲解一般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先学习 15 的组成,再 610 的组成可在幼儿动手进行分合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演示、讲解22 通过观察归类让幼儿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一般在教 4 的组成时可引导幼儿发现得出互换规律,在教 7 或 8 的组成时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得出增减规律;教 9 或 10 的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