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晚清域外游记研究述评及展望.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6272382
  • 上传时间:2022-06-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0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晚清域外游记研究述评及展望    郭伟锋(武夷学院 旅游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Summary:晚清时期,知识分子游历西方,寻求救国之道,并把游历过程中的见闻以日记或游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成为我们今天研究西方社会的知识来源本文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79-2011年间发表的晚清域外游记相关研究成果,从西方社会形象、西学、教育、科技、经济、法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学者对游记的个案研究,认为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在游记的旅游价值、教育价值和精神价值等方面有所加强Keys:晚清;域外游记;旅游价值K928.9 :A :1673-2596(2011)12-0020-04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游记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学、史学、地理领域,强调游记的语言、史料和地理价值,这一点可以从游记的概念体会到赵润峰在《文学知识大观》中讲道:“游记,散文的一种,是记叙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文学作品,主要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风俗、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富于抒情色彩[1]皋新、沈新林提出:“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门类,是地理与文学的结合体,具体地说是以描摹山水名胜、记叙游踪风情为内容的散文。

      [2]这些概念将游记视为一种散文,还有些将其视为地理文献这些研究侧重于游记的一个方面,没有超出文学的范畴但是很少学者将其视为旅游文献,专门研究其旅游价值因此,我们需要从旅游向度深入了解游记的本质、内涵和意义一、晚清域外游记域外游记是晚清时期(1840-1911)最重要的一种游记,主要记载国外游历的见闻和感受晚清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对外交往空前繁荣,西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达到极盛宦游、游历、游学成为晚清上流社会一种时尚,而旅游者大多为官员、使臣、留学生、自由游历者,他们的足迹遍及欧、亚、非、美、澳诸州30余国,留下游记140余篇(见表1),其中,欧洲英、法、德、意、俄的游记比较多,美洲以美国、亚洲以日本为考察对象的次之游历者考察对象广泛,游记所涉猎的内容丰富(见表2)由于受“西学东渐”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多游历者亲游域外各国,主要有下列目的:其一,树立西方政教乌托邦形象,政治变革之用主要表现在对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交通、器物等的考察和赞美薛福成在游记中盛赞西方的议会制,“西洋各邦立国规模,以议院为最良然如美国则民权过重,法国则叫嚣之气过重;其斟酌适中者,惟英、德两国之制颇称尽善”[3]。

      其二,学习西方科技和军事,富国强兵之用主要表现在对西方兵工厂、机器局、造炮局的考察康有为走访意大利时指出:“意国二十年来,机器进步亦大矣同治十年时,其蒸气力一百三十二万吨至光绪二十年,已增至五倍余,为五百五十二万吨此则过于我国者矣,吾国所宜最急务也[4]其三,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游记还介绍了西方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舞会茶会、民谣、剧作、小说、童话、歌剧、油画、建筑艺术,等等,极大丰富了游记的内容和价值游记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不吝笔墨地对西方的社会制度进行刻画和描述,但是,游记是旅行过程的记录,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也是游记记载的重要内容如王韬游英格兰时,为“伦伯灵”的园林风光所倾倒,“一涧潆洄,千峰合沓,偶入其中,爽气扑人,尘念俱绝有飞瀑数处,从高注下,铿訇盈耳顾声喧境静,仰观俯听,其趣颇永沿涧傍山而行,约计十数里,行尽处,忽洼下汇作一潭以承水水从石窍中怒喷而出,遥望之作白练一匹,惜不甚长亘耳”[5]中国游记最大的特点是以自然揽胜,以山水畅神但是,晚清域外游记与传统游记有很大不同,大多重人文的考察,轻自然的审美晚清国破家亡、倍受欺凌的时代背景,激起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游历西方,体验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传播西方的文明,推动清政府进行改革,挽救中华民族的衰亡。

      二、研究述评晚清游记重视对西方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考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旅游文化价值目前,学术领域十分关注晚清域外游记的个案研究,对这些时期游记的功能、价值、意义等理论性研究力度不够近三十年来,对晚清游记的个案研究有100余篇学术论文(见表3),其研究热点是黄遵宪的《日本国志》(39篇)和《日本杂事诗》(14篇)、容闳的《西学东渐记》(13篇)、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8篇)和张德彝的《航海述奇》(8篇),占晚清域外游记研究的80%以上由于作者的研究领域和兴趣不同,其关注对象和内容也纷繁多样本文立足于对游记研究文献的收集和分析,从8个方面进行述评一)西方的社会形象方面杨增和[6]对王韬《漫游随录》中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精神肖像、服饰等进行了介绍,从而审视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唤醒了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女权意识王立群[7]研究了《漫游随录》中的英国形象王韬把英国塑造成为一个民主、繁荣、富强的“理想国”:经济发达,机器化大生产;军事强大;礼仪之邦;男女平等;政治民主黄海燕[8]指出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从英国民主制度、教育、经济、军事等方面描绘了一个真实可感的英国。

      宋德华[9]对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进行了分析,梁启超赞许美国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和高效的共和政体,同时,又揭示了美国繁荣后的贫穷,批判美国社会的虚伪性李庆[10]对黄遵宪、黄庆澄在日本游历后所描述的日本观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东亚日本的资本主义道路的成功给中国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二)西学研究曾纪泽、薛福成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而且也被公认为“近世史才”刘华[11]、王晓兵[12]对两位外交官游历欧洲的游记进行归纳,对游记中所记载的西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民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出他们的西学思想侯起中[13]从《使俄草》探究王之春的西学观在游记中,王之春介绍了西方铁路建设成就、西方军事制度、西方图书管理和新闻事业,同时也介绍了俄、英、德、法4国历史、地理知识,对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思考三)教育方面蒋国宏[14]指出,张謇东游日本,认识到教育是日本最成功的方面,他认为办教育是启智、兴业、救国的重要途径有感于日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育救国;力主加强基础教育,为普及初等教育不懈努力;关注幼儿教育和残疾人教育事业;重视德育和实业教育。

      王春燕[15]从3个方面阐释《航海传奇》中张德彝的西方近代教育观严加红指出,《西学东渐记》记述了容闳教育救国的思想,并且指出,“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容闳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步骤,并且在他的身上两者获得了完美的结合,确实达到了难以分割的地步,集中体现在幼童赴美留学教育计划及其实施的过程之中”[16]四)科技方面在西方科技方面的研究,集中于志刚的《初使泰西记》和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两篇游记尹德翔[17]指出《初使泰西记》最为醒目的是其关于科技和制器的介绍,志刚考察了西方的造船厂、铸币厂、玻璃厂、炼钢厂和铸炮厂等,为我国的洋务运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知识和经验杨小明等[18]介绍了薛福成的西方科技观,认为西方提倡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并重,顺利完成了工业革命他介绍了电学、化学、物理学及其理论根源,并对医学、天文学、地理学进行了个人的分析和解释五)经济方面在晚清域外游记中,对国外的经济领域进行专门考察和介绍的是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我国部分学者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孙谦[19]介绍了黄遵宪的经济建设思想:日本民族取长外国振兴本国;完善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金融货币制度,提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振兴经济和兴学革政,发展民族工商业。

      郑海麟[20]对黄遵宪的经济思想介绍较为全面他对《日本国志·食货志》(六卷)中的经济问题进行专门讨论,概括为6个方面:移民垦辟,群工众商以发展生产;改革租税制度以使国用富足;改革财政管理制度;发放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补救手段;改革货币制度;振兴商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沈惠[21]介绍了黄遵宪重视工商和理财的经济思想六)爱国主义方面于语和[22]、杨锦銮[23]对容闳的《西学东渐记》进行研究,归纳了他的爱国思想认为容闳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具有世界视野和眼光,中国的羸弱激起了他拯救祖国的爱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育计划,主张教育救国;参与进步运动,谋求社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振兴民族实业;关心同胞疾苦,反对列强侵略七)其他方面对晚清域外游记的研究,除了上面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外,我国学者的研究领域还扩展到图书馆、议会文化、体育、戏剧、儿童游戏、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可见,游记成为认识西方各个领域的重要窗口三、研究展望学者们的研究极大地推进了旅游文化的传播,对我国近代海外游历的认识更加全面根据国内对晚清域外游记的研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学者主要关注游记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史料价值等,我们未来还可以对其旅游价值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一)域外游记的教育价值旅游不仅包含着对大自然的探索,而且更包含着对人类文明的寻求晚清域外游记是西方社会的缩影,是100多位游历者对西方文明的探索和求知它介绍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文明和文化,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法律、戏剧等,为国人展示了一个工业发达的新世界这些知识的广泛传播有助于我国近代知识分子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对晚清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游记也成为继《四洲志》、《瀛环志略》、《海国图志》之后又一了解西学、传播西学的窗口因此,域外游记蕴涵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可以通过游记学习西学,了解近代西方的先进文明,探求救国的真理二)域外游记的精神价值“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24]叶朗教授指出了旅游的精神价值,审美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精神愉悦游记的精神价值有两种:其一,以山水为载体的审美乌托邦精神,如:《逍遥游》、《徐霞客游记》,强调旅游的畅神作用其二,以社会为载体的政教乌托邦精神,如:《鲁滨逊漂流记》,强调游身世外的理想国或桃源胜地晚清知识分子游历西方,感受西方诸国先进的文化和理想的政治制度,他们心目中孕育出一个个自由、平等、文明的政教乌托邦形象。

      例如,王韬在考察了英国后,在游记《漫游随录》中塑造了一个繁荣、稳定、民主、平等的英国形象王韬的赞誉,无意之中将英国美化成为仁义、道德、理性的“理想国”,为中国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希望清政府能够全面模仿,不断地改革和进步,最终实现他的政教乌托邦理想政教乌托邦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尽管不可能最终实现,但是,它反映了知识分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理想社会制度的美好愿望Reference:〔1〕赵润峰.文学知识大观[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143.〔2〕皋新,沈新林.古代游记发展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63-64.〔3〕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M].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长沙:岳麓书社,1985.137.〔4〕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M].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长沙:岳麓书社,1985.147,174.〔5〕王韬.漫游随录·扶桑游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25.〔6〕杨增和.王韬《漫游随录》中的异国女性形象[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67-68.〔7〕王立群.《漫游随录》中所塑造的英国形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76-81.〔8〕黄海燕.先行者的眼光:《伦敦与巴黎日记》中的英国形象[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34-136.〔9〕宋德华.《新大陆游记》与梁启超的美国观[J].暨南学报(哲社版),1995,(3):77-85.〔10〕李庆.论黄遵宪的日本观——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