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颜真卿 综合实践课.ppt
13页星漩小组六(3)班目录简介政治生涯艺术生平师从张旭主要作品书法临界简介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 ,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 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 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 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 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 柳骨”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 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 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 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唐代宗大历元年(765),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 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 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 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 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 ,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 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 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 、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 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有唐一代,尤其在“安史之乱”后,佛、道盛行颜真卿原本熟谙佛道文化,自乾元 以后,与僧侣、道士的交往明显增多,并热心宗教活动,其诗文、书法创作也多 与此有关在抚州四年,他也热心于道教活动初到临川,即为道士谭仙岩书《 马伏波语》大历四年(769年)正月,倾慕晋代道士王、郭二真君修道异事, 他派 人赴崇仁县华盖山寻访遗踪,又重修二真君神坛,亲自撰书《华盖山王郭二真君 坛碑铭》三月,寻访临川井山晋代女道士魏华存仙坛遗迹,撰书《魏夫人仙坛 碑铭》,对时人增修观宇之举备加称赞同月,游井山华姑仙坛,撰书《华姑仙 坛碑》,详细记述了本朝道姑黄令微修炼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喻和道 士谭仙岩共同修复的抚州谢灵运翻经台旧宇告竣,颜真卿亲临法会,撰书《宝应 寺翻经台记》。
大历六年(771年)三月,抚州临川县宝应寺创建律藏院,立戒坛 颜真卿亲为撰书碑文,颂述律宗传授渊源四月,游南城县麻姑山仙都观,撰 书《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对仙人王方平、麻姑的奇异道术推崇备至他在抚州期间,利用政事之余进行创作,大历六年(771)将所赋诗文编成《 临川集》10卷,可惜原集已佚,今存与临川有关的诗1首、判词1篇、碑记5篇,尤 以《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最为著名该《记》分大、中、小字几种版本, 初以其小楷本全记刻成石碑竖在麻姑山仙都观内后人又在碑背镌刻了卫夫人、 诸遂良、虞世南、欧阳洵、薛稷、柳公权、李邕等人的楷书该字碑被历代书法 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成为临摹研习的范本后几经毁失,都以其拓本翻刻传世 1992年江西著名篆刻家、省书法协会副主席许亦农先生以大字楷书镌刻,重新 竖碑于南城麻姑山 政治生涯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 御史 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 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 ,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 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 山不敢急攻潼关。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 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 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 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 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 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 ,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艺术生平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 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 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 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 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 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 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 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 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 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 坡题跋》)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 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 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 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 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 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还有《颜 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 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师从张旭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拜在张旭门下学习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 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 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 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 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 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 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 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 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 ,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 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 :“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 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 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 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主要作品《祭侄文稿》 《裴将军碑 》 《自书告身帖》劝学诗《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勤礼碑》书法临界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 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 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 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 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 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 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 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 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 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 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 入化的境界。
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 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 ,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 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 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 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 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 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 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 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 》、《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 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 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 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 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 ,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 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 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 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 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 为门径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 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 (758)、《鲜于氏离堆记》(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 、《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 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 770)、《张景倩碑》(770)、《元子蜇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 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 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 含碑》(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