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州鼓山传说.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61986280
  • 上传时间:2022-03-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56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福州鼓山传说 篇一:福州鼓山的风水及传闻 福州鼓山的风水及传闻 说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东晋时期,福州民间就流传“右旗左鼓,八闽二绝”的风水之说,这左鼓即指鼓山,耸峙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它与福州旗山遥遥相峙,重峦叠嶂、终年葱翠,山上四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主峰海拔900多米,对福州风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的地位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手段,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大量庭院住宅封闭起来(譬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面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迟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围绕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譬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围绕之势),遂将后面及左右方围合。

      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假设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譬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其次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自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分外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秘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打定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恐惧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撼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策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惧怕,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恐惧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冷静不迫,表示大丈夫英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

      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理应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高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高明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围绕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幽香就会扑面而来好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祈福,让人徒升心安宁静之感 建立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调由于寺院建立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便当,寺院僧众抉择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向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望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欣喜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欣喜不起来由于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不解,为探明理由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朦胧约中,他察觉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迅速再留心一一鉴别,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操纵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清晰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立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有名于世终究成了南方出名的佛教圣地。

      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有名 鼓山十八景 福建涌泉寺西有狮子峰,形如狮子,沿狮子峰西下行数里,即到达摩洞洞内有一尊2米左右的达摩面壁坐像;洞外一巨石,石壁如斧削,上刻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闻,整理编写成的18景,这就是鼓山十八景: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这18洞景经过风化瓦解、岁月淘洗现在有的景点已看不到了,但大片面景点依旧惟妙惟肖,连同那巧妙的神话传闻,让游客感觉到大自然的无比神秘 镇虎岩 相传清朝时,方圆数十里的鼓山,常有几只大虎,经常下山残害生灵,山下百姓,追逐大虎每追到此处,大虎都奇迹般地消散,大家认为这巨岩下可能是个虎穴,于是请来了涌泉寺的法师来此诵经降虎,在镇虎岩边刻上“南无增福寿佛”,用佛法来镇虎,还在十八景西面建了一个伏虎祠,此后鼓山再无虎患 仙人巨迹 一块巨岩平展如台,岩上罗汉台三个大字更加醒目相传罗汉化身的灵峤禅师,曾在此与八仙中的蓝采和会面,请他传授医道蓝采和将自己精湛的医术毫无留存地传给了灵峤禅师后,化成一阵清风飘走了,却在罗汉台上留下了三个巨大的脚印,称为仙人巨迹。

      罗汉台上往南这3块巨岩,外形如三艘船,荡漾在林海碧波之中 慈航驾壑 传闻观世音听了八仙们对鼓山的介绍后,亲自光临鼓山,也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真是“风光美好这般好,怎令慈航不掩留?”观世音在饱览了鼓山的胜景之后,返回南海转瞬间,一年一度的蟠桃盛会又将到临,观音向王母提议放在鼓山举行,王母喜极于是,观音拨了3艘船,满载各路神仙,驾着祥云,飞向鼓山后来这3艘船就留在了鼓山,“慈航驾壑”由此而来的 佛窟 在罗汉台上方的“佛窟”,为清代鼓山涌泉寺主持道霈(1614~1702年)所题的摩崖题刻,道霈大师曾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著写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共有120卷,分装48册,木刻雕版达二千多块1928年弘一法师来福建时,曾将它印了几十套分别赠送给日本的各个寺院,日本人民称道鼓山是“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在左边这一块岩壁上,刻着55个佛名,连同罗汉台下断壁上刻着的33个佛名成为88个佛号,这些均为道霈法师的手迹此处有一窟清泉如镜,终年不涸不溢,清白不染 玉石云梯 玉石云梯是新近开发的一个景点,要扶着铁链护栏杆,从陡峭的巨岩上开凿的一级级台阶登阶而上虽然只有128级台阶,但是云梯的陡峭程度使人更富有刺激感,而且有惊无险。

      登上云梯,眼前视野广阔,身边时有云雾缭绕,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榕城新貌尽收眼底,近看脚下林海碧波,松涛阵阵,不远处索道缆车象一条银色的珍宝项链,绕在莲花峰上向上望去,悬崖上有一题刻“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是清代魏杰所题,他把万壑山水的宏大气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达摩面壁 达摩洞宽,约15米,深约8米,高约4米洞内左壁刻有“面壁”两个大字,达摩塑像高2米左右,是用龙眼木雕刻的洞内有台灶,相传灵峤禅师初入山时曾在 这里煮食,洞内有泉一眼,甘寒可饮,常年不涸 千佛梵宫、千佛庵 千佛庵,也叫福圣庵,原名叫无净居此庵三面靠山,面临乌龙江和白龙江,为比丘尼修行之地,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香火旺盛,来往习经修行的比丘尼成千上万庵内佛像逐步增多,以至达成上千佛像,特别宏伟,故更名为千佛庵,也称为“千佛梵宫” 八仙岩洞 八仙岩洞的传闻始于元代,相传铁拐李首先得道成仙后,度汉钟离,汉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子和曹国舅,而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那么是分别得道后共成八仙,经蓝采和的大力推举,八仙们曾来到这里团聚,一起共渡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金蟾出洞 刘海台和金蟾洞,分别在石道的左右两边,右下方的金赡洞洞顶岩形如蟾蜍行将出洞,岩底平白一片,犹如蟾腹,伏在坡旁草丛中,跃跃欲出。

      蟠桃满岛 金蟾洞东南向,有数块巨大的岩石,错落而成,就犹如几个蟠桃堆放在一起,周边也有好多岩石酷似蟠桃,因此,这里叫蟠桃林,旁边还有一岩石洞,上刻有“曼倩岩”3个字传闻:当年曼倩曾是王母娘娘蟠桃园里忠实的看护官但他终究挡不住仙桃的诱惑,在离任时斗胆偷了几个蟠桃,溜下人间,来到鼓山,被这里的风景迷住了,就把蟠桃种在了鼓山,曼倩怕王母娘娘知道后怪罪,也就留在了鼓山经过多年的经心栽培,这里四处布满了仙桃后来,这事被天兵知道后禀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亲临鼓山,要把曼倩带回天庭问罪,曼倩宁死不回王母娘娘盛怒之下,把曼倩和这里的蟠桃都点化成石 古鹤巢云 法华岩洞,它由两个互通的岩洞组成,洞内刻有清代魏杰的题词:“且憩”洞前的这一块小平地,相传过去常有白鹤旋转,停栖,故名“古鹤巢云”福寿全图 法华岩洞右边的亭子,叫法华亭据传,站在此亭俯瞰榕城,道路、农田、河流、湖泊纵横交织,自然勾画出福寿全图,点划不误,令人叫绝现在,随着城市创办的日新月异,已经看不到这幅“福寿全图”了 伏虎驮经 伏虎洞顶岩石伸出,酷似虎首,藏牙缩爪,远看如一只被降服归依之虎,背上驮着一块平石,如驮着佛法经书,故取名“伏虎驮经”。

      伏虎祠祀奉伏虎禅师,并将每年的二月二十九日定为伏虎禅师的诞日,在此前后三日都举行祭祀活动,纪念伏虎禅师诞辰 岩壑俱飞 莲花岩有巨岩如独木冲天,摩崖题刻岩壑俱飞四个大字,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风景 铠甲壑岩 路旁有一奇岩怪石,其石外观有好多规矩的小裂痕,形如古代将军铠甲上的鳞片,岩石上刻有卸甲二字,故称卸甲岩 玉笋成林 站在“卸甲岩”上,向东景仰,可见到对面云雾环绕,玉笋峰上露出了大量大小尖峰岩石耸列,犹如雨后春笋,出土成竹,这是这里最为更加的景观,古人誉为玉笋成林之景 篇二:福州鼓山简介 鼓山景区大门 湖市政府为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由市政府各部门组织成立了鼓山寺管理委员会,研究鼓山的进展方向,下设鼓山寺管理处,由原市政府宗教科直接纳理鼓山各项事务,并投资创办了鼓山塔及环山水泥路等根基设施,此时鼓山已逐步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定位的风景区2000年,居巢区委、区政府为更好的管理鼓山、开发鼓山,正式定编成立了自收自支事业性单位“巢湖市鼓山景区管理处”,隶属居巢区民族宗教局 景区近年来,管理理念有了质的转变,在致力于完善旅游根基设施创办和维护的同时,努力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景区的软硬件水平已达成一个新的台阶,并于日前荣膺“AA级旅游景区”的荣誉称号。

      “旗鼓相当”居巢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