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df
8页第 1 页 共 8 页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生分析 :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文言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信”与“礼”观念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文本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信”与“礼”观念 教材分析 :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描写了陈元方和来客的对话 :. 交代对话背景 , 然后记对话内容, 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 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反而怒责太丘 , 语言粗野 , 元方则针锋相对, 指出对方“无信”“无礼”, 表现了元方的聪敏, 懂得为人的道理 , 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 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第 2 页 共 8 页2情感目标 : 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 : 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诚实 : 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难点 : 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策略设计 : 阅读法 , 讨论法 , 点拨法 : 教学互动过程 : 一.: 导入 : 1.: 同学们有没发现今天课室跟平时相比哪里不一样?.那热情礼貌的我们应: 该怎样 ?:( 示意学生并带头鼓掌欢迎): 2.: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机智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能让梨的. 孔融, 还有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年仅七岁的陈元方, 他是课文 P129陈太丘与友期里的主要人物 板书 : : 陈太丘与友期: 第 3 页 共 8 页3. 解题 : 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 陈太丘不是人名, 太丘是地名 , 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 相同的还有苏东坡, 期是约定 , 综上所述 , 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 二.: 整体把握 : (一) 朗读感知 : 1. 听录音 , 要求听准字音 , 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强调不 -通“否”:2.: 听录音 , 自己小声跟着读, 注意节奏的把握: 出示已经划分好停顿. 重音的小黑板 : 强调停顿重音的地方: 3. 看着小黑板停顿重音: 的提示自由朗读:指名 2 个学生朗读 : 评价 : 尤其是第二个起来朗读的同学, 读的非常好 , 声音洪亮 , 吐字清晰 , 停顿重音都把握的比较好, 所以当他读完的时候, 学生竟然自发的鼓起了掌, 顿时课堂气氛就活跃了, 之: 后很多学生都很积极的想表现自己.: 4. 在小黑板当场画出问句“尊君在不?”, 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 , 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指名 2 个学生朗读 ,评价 , 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 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 齐读这句话 .: 第 4 页 共 8 页在小黑板上画出“非人哉! ”, 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候要注意语调, 由于这是骂人的话, 所以要重读 , 而且要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 指名读 .: 方法 : 示范 -标节奏 -个别朗读 -评价 -再读 : 5. 齐读课文 : (二). 理清字句 : 1. 快速默读课文 , 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 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 走近学生 : 指名 2 个学生质疑字句, 师生共同 : 答疑 : 其实文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字词, 还有需要理解并积累的字词: 出示小黑板 ,强调需要掌握的字词同时板书字词意思: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 舍去 : 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 古今意思不一样 , 离开 : 乃: 才): : 与人期行 , 相委而去 ( 期行 : 相约同行 :委: 丢下 , 舍去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引: 拉:顾: 回头看 ): 区分尊君 ( 尊称 ): 君( 礼貌的称呼 , 意为你 ):家君 ( 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 有个学生在质疑时, 提出了“相” , 在文中意为“我” .:3.: 在理解字句之后, 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 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 同: 第 5 页 共 8 页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比如 : 日中不至 ,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 则是无礼这句话 ,: “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 ,: “不至”是谁不至 , 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 , 指名翻译,: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 , 出示小黑板 : 小结 : 以上是我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 包括朗读感知和理清字句 , 下面有请宋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探究文章的其他深层含义: (三) 整体把握和合作探究: 1. 通过刚才对字句的学习,: 文章的大概意 : 思也就出来了 ,现在我们回到课文, 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出示小黑板 :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学生抢答并板书: 客人 : 无信 : 无礼 : 知错能改 : 同时引导学生如有犯错要勇于承认并改正: 小结 : 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补充板书: 信:礼: 2. 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 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直接指名学生回答 , 补充板书 : 聪明 : 机智 : 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 他仍然入门不顾, 是否礼貌 ?: 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同桌或者4 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 第 6 页 共 8 页小组讨论并回答: 三.: 延伸 : 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 有用吗 ?.请联系 : 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 提示 : 可以从社会 . 家庭 . 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 ?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 总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 :, 同时我也 : 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 五. 布置作业 : 六: 板书设计 : 陈太丘与友期: 客人 : 无信 : 无礼 : 知错能改 :信: 元方 : 聪明 : 机智 :礼: 七: 教学反思 : 这是导学技能操练课, 由我和本校的宋惠芬老师共同完成这课时 , 同时还作为我本人的技能操练课的验收. 为了上好这课时, 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第 7 页 共 8 页课方案到实践 , 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 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 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 我们 2 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 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 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 也镇定自如的应对, 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 , 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 我们 2 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 课堂气氛比较 : 活跃 , 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 另外 , 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 , 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 我确实是吃了一惊, 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 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 这让我确信 , 双基真的很重要, 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 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 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 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 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 可是看的出来 , 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 , 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 , 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 , 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 作为教者 ,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 经过这次磨练 , 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 , 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 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可第 8 页 共 8 页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更好, 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 迎接新的磨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