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水》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pdf
16页泉水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泉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罐”等 8 个生字,会写“股”等3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读好全文,品词赏句、积累语言3. 感受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泉水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 创设情景:师: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校园,也吹绿了山野,请大家闭上眼睛,让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吧!现在我们走出教室,走出了校园,来到了我们不曾来过的山谷播放)现在快睁开你的双眼,看看眼前的美景2. 交流感受:师:春游结束了在这次春游你看到了什么?3. 教师小结: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小树,美丽的小花儿,潺潺的流水,这是人间仙境吧,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潺潺的流水叫什么吗?4. 出示课题:师:对,是叫泉水来让我们一齐和泉水姑娘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很美,可泉水的品质要比景色美上很多倍呢,不信就和老师一起来了解泉水吧二、配乐范读课文,感知朗读语气师:首先老师来读课文,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大家认真听,老师是用什么语气读的?生交流:欢快。
师:对,泉水不停的流淌,是那样的快乐与幸福,所以要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下面你们也来用欢快的语气美美读一读这篇课文,认识一下泉水姑娘同时这篇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要认识大家,去找到他们想办法记住他们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师:课文读完了,找到那些生字宝宝了吗?来认识一下1. 带拼音读2. 去掉拼音读3. 同桌间互相指读师:你们这么快就认识他们了,聪明的你们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这么快记住他们的?学生交流识字办法四、深入读文,感悟精神1. 自由读课文师:大家认识了生字宝宝们,它们现在已经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这回在读的过程中大家要找一找泉水姑娘从哪里来?最后又要流到哪里去了?(生答)师: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泉水是从哪来的了吗?最后又流到哪儿去了呢?(生答)2. 指名读课文师:对,水流千遭归大海泉水会汇成潺潺的小溪,小溪会流入滔滔的江河,江河最后都会奔入大浩瀚的大海我们文中的泉水姑娘她从石缝中冲出来到最后她流入大海这个过程中,她都流到了哪?遇到了谁?都说了些什么?找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开火车读,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3. 指导读泉水说的四句话出示)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学生练习师引导集体读:你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泉水冲出了石缝,来到山腰的水池,看到了打水的小姑娘她说泉水继续向前流淌来到山间的平地,看到火红的杜鹃花在自己的怀里映出了美丽的身影她说当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看到大口喝水的果树她又说她穿过静静的山谷,看到画眉在尽情的歌唱,她最后说师:通过泉水的四句,孩子们你们知道泉水有什么特点了吗?生:多,清,甜,声音美师板书)师:泉水有这么多优点,可是她却毫无保留的让别人享受她的优点,你能说说她有什么精神吗?生:无么奉献,乐于助人师板书)4. 分角色朗读五、拓展延伸1. 师:泉水无私的 . 滋润着她所流过的每一寸土地,在她的滋润下花儿更红了,树儿更绿了,果儿更甜了而因为她的无私我们也更喜欢她了听!丁冬,丁冬可爱的泉水还在流淌,她还会流到哪呢?还会遇到谁呢?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 口头补充句子出示)泉水流到(),他看见了(),泉水说:“()”六、总结泉水从冲出石缝的那一刻起就这样不停的流着,不停奉献着,一直到她流入大海让我们记住她,向她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吧!第二课时一、复述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二、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2. 指导书写三、我会读出示课后“我会读”练习同桌互读、指名读四、自编韵文,延伸拓展1. 启发拓展1)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泉水的用途2)学生讨论发言2. 自编韵文1)把你所说的内容编成像课文这样的句子,先自编,再小组交流板书设计多清泉水甜乐于助人美初中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2017 年初中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2、感受作者倾诉式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阅读分析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2、准确领会特殊用词“泛滥”和“埋葬”的确切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94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家端木蕻良就是其中之一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作者发出了“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的誓言二、自学研讨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课文自学指导 (一)1、同学们用 3 分钟时间读课文,圈画文中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或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用 8 分钟,完成下列各题,看谁的速度快,准确率高文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明确:广大的关东原野)题目土地的誓言是土地发出的誓言吗?(明确:不是,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誓言”是谁发出的 ?发出的是什么“誓言” ?你能结合原文中的句子来解释吗 ?(明确:作者 ;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 !你必须站立 !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了她,我愿付出一切)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课文来谈一谈吗 ?(明确:怀着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作者发出这样的誓言大体意思对即可)为什么对“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写是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了,隐含着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从修辞上讲属于呼告的手法,能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恋 )课文中描写了很多极富地域特色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景物最具有地域特色 ?作者写这些景物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作者在这些景物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可以结合修辞特点分析,也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明确:地域特色略 ; 写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最后构成的还是“关东原野”,越是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与美丽,越能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越能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愤怒,越能激起作者回家乡的信念,立下誓言。
)读完全文,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并说明它的作用吗?(明确:找略 ; 作用是增强气势 )哪一段写到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在故乡的土地上”到“多么丰饶”写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思想之情)三、精读赏析自学指导 (二)结合课文内容采用小组互动的学习方法,用10 分钟,完成下列问题,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2、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低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笑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3、文章开始称关东原野为“她”,后来却用了“你”人称的这一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以上答案见教学用书)四、检测反馈1、按原文填空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会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的白桦林,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我看见似的马群,深夜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 ;我想起似的高粱,豆粒,的土地,的脸庞,的眼睛; 的山雕,的鹿群,带着气味的煤块,带着的足金; 我想起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的狂风。
2、给加点字注音怪诞() 亘古() 斑斓()嗥鸣() 污秽() 炽痛()3、课文阅读第一段的中心句是:第一段描绘了一些东北特有的景物,作者是从、的角度进行描绘的,给人以的感受五、师生小结谈体会和收获板书设计 (略)课文向命运挑战教案课文向命运挑战教案范文教学要求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向困难低头,顽强搏斗的精神懂得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这个道理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培养学生在读中感知和感悟的能力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流程一、读中整体感知1 出示课题,质疑解难根据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进行阅读1)看课题,提问题 2)初读文,读通顺3)字加点,词横线 4)重要句,波浪线5)疑问处,问号现 6)同讨论,解疑难2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二、读中有所感悟1 学生质疑2 霍金向命运的挑战,课文从两个方面来写,找出文中一句来回答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整理板书读后汇报,初步交流学生找到重点句子:“霍金向命运的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者,更是指他的创造3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霍金怎样战胜病魔,坚强地活了下来并勇于创造的。
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出自己的认识4 课文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想一想该怎样读?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边读边体会,在读中去感悟语言三、读中受到熏陶1 文中对霍金的语言,心里,神态描写不多,可我们可以想象面对痛苦,困难,霍金会怎么想,怎么说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几句感人的话语,并加在课文合适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读一读2 学习了本课以后,你对课题有哪些新的了理解?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对霍金的敬佩之情4 关于霍金,你还有什么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设计命运残酷身患绝症与病魔斗争意志顽强挑战命运坚持研究敢于挑战战胜命运伟大的科学家但愿人长久教案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 。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1 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 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 6 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 师检查自读情况(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 ( 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诗歌诵读比赛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作业背诵,并描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 指名背诵 2 学生齐背 二细读课文1 观察图画,学习第1 到第 4 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 小节的朗读与理解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 3 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 4 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