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pt
33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二年级下册整体情况介绍,,本册教材共计10个单元,含盖了小学数学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具体情况如下:,所属领域 单元学习内容,,,数与代数 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四、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七、去姥姥家——混合,,八、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空间与图形 三、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六、图形与拼组,,统计与概率 九、统计,,实践活动 奇妙的动物世界,,户外活动,,十、总复习,,,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学习内容简析,,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两个方面,,(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信息窗1),,(2)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信息窗2),,2、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l 除法竖式的开始,,l 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知识基础,,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乘法口诀求商,,3、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窗1教与学的建议,,1、情境图的学习,,由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集体活动谈话引入 热身;,,读懂图意,找准信息,提出问题信息太多可板书信息对比上面的绿点与这个红点,学习如何确定商和余数的单位规律:,,平均除:商和余数的单位一样,,包含除: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窗2教与学的建议,,2、 在展示交流中推出竖式在汇报交流时,如果学生在上面的探究中出现了竖式,教师要及时地推出,如果学生在上面的探究中没有出现竖式,教师要从自己的角度推出讲解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对应横式讲述被除数、除号、除数的书写位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试商的方法,商的书写位置,商和除数乘积的位置,余数的位置等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学习内容简析,,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内容有:,,(1)千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包括:,,l 认识计数单位千,,l 千以内数的读写,,(2)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包括:,,l 认识计数单位万,,l 万以内数的读写,,(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近似数信息窗3),,(4)估计信息窗4),,(5)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口算。
信息窗5),,2、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l 万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l 万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l 数感的培养,,,本单元 知识基础,,l 20以内数的认识,,l 100以内数的认识,,l 小数目的估计,,,,数感: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当遇到与数有关的具体问题时,会自然而然的有意识的用数学的方法来理解和解释如:见了一群羊,马上想到的问题是有多少只?到了体育馆,马上意识到可以坐多少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3、教材的重点难点l 重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及读写,,l 难点数感的培养,,,(一)信息窗1,,,教与学的建议,,1、情境图的学习 两点建议,,1)、从学校所开展的“手拉手” 活动谈话切入,,2)、 看懂图意感受数感欢欢和乐乐作为城里学生的代表,到车站来迎接来自农村的小朋友,带领他们参观停车场、居民楼、街心花园,并沿途作自我介绍每遇到一些物都用数来表达,这就是数感本信息窗完全可以让学生看图讲故事信息窗2教与学的建议,,,由于教材的编排结构与体例同信息窗1完全相同,所以3个例题的教学建议完全可以参照信息窗1的教学建议进行。
另外需要注意两点:,,l 允许学生慢慢接受,不可操之过急如果说“千”学生还能够体会和理解的话,由“千”到“万”则是一次大的跨越,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数的理解更加困难一些,不要认为很简单,要有耐心l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要进行总结教材在17页作了这方面的提示,但没有像以往的教材那样呈现完整的读写方法,这正是课标教材和传统教材的区别之一,教学时要从读写的顺序,0的读写,读写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信息窗3教与学的建议,,(1)红点1的学习两点建议,,l 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哪种果树多?”这是一个生活问题,要知道哪种果树多,实际上就是比较一下1200和950的大小,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也是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过程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教材中常常出现,老师们要留意l 比较的方法要让学生去探究到底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材中也列举了几种方法,比如:根据位数的多少来比较,借助中间数来比较等等最终要使学生理解:位数多的数较大,位数少的数较小,,,(2)红点2的学习三点建议,,l 注重对比发现异同要让学生比较例2与例1,发现他们的不同。
即例1是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例2的位数相同,位数相同的怎样比呢?产生新的疑问l 比较的方法还是要让学生去探究尾数相同的怎样比,教师一开始也不要教,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充分的商量讨论,然后交流学生的比较方法在交流中重点让学生掌握:位数相同数的大小比较,从高位开始,最高位上的数大他就大,最高位相同,看第2位,第2位再相同看第3位,以此类推l 近似数的学习要求不宜过高近似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 教材通过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一个数的近似数,至于这个近似数近似到什么程度,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要知道这里认识近似数,主要是为下一节的估计服务的信息窗4,,教与学的建议,,(1)红点1的学习同样是估计,教材的编排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整体性的大概的估,即有一百多人二是运用了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即先数出10个,然后看看大约有几个10 ,这正是本例题的目的所在,即估的结果是否准确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估计的策略、方法和依据绿点的学习l 重点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估计的策略任务是估计8畦白菜的棵数,学生应该很快意识到应该先估计一畦白菜的棵数,教材作了这方面的引领,如果再细分一下的话,在一畦白菜中又可先估计半畦白菜的棵数。
l 扩展估计领域除书上内容外,教学时可适当增加一些估计的素材,如估计书架上的图书、体育馆的座位、操场上的学生人数、一把大豆的粒数等等既可以由小到大的估,也可以由大到小的估,如面前放2个铁块,告知大的铁块重10千克,问小的铁块约重几千克?,,,,信息窗5,,,教与学的建议,,(1)简要复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已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无论在算理和算法上对本节课都有迁移影响,所以可复习一下这方面的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2)情境图的学习注重情景串要回顾前面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故事的延续性上画一个句号要让学生明白信息窗中的4个特写镜头,分别是农村和城里孩子对这次“手拉手”活动的回忆,既有情境的回忆,又有数据的回忆3)口算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究鉴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和前面认数的基础,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学生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教材也列举了多样的口算方法作参考交流时重在让学生讲述口算的方法,尤其是1200-800,要让学生理解要把1200看作12个百,12个百减8个百还剩4个百的道理4)适当增加练习自主练习中编排了2道基本的练习题,应该说练习的量还不大够,一方面老师们可增加一些,另一方面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经常进行口算方面的练习。
三 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第二次学习长度单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2、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l 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完成阶段,,l 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l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知识基础,,l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一下),,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l 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难点: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教与学的建议1) 对于情景图的学习注意两点:,,l 由每个人的梦境谈话导入做梦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人常常会做梦,由你平时做梦会梦到什么切入,再到图中的甜甜,看他梦到了什么,从而进入情景图的学习l 仔细读图看懂图意本图巧妙的利用了金箍棒可以变大变小的功能,在千米、分米、毫米之间变换,最终落脚到1毫米有多长上四、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l 对100以内数计算的巩固和提高,,l 是下一个单元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基础,,l 为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服务,,知识基础,,l 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正是书架间两位数口算,,l 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l 两位数加碱两位数笔算,,l 万以内数的认识,,3、教材的重点难点。
l 重点笔算,,l 难点笔算中的进位与退位,,,,,,信息窗教材解读及学与教的建议,,(一)信息窗1——蜜蜂王国——100以内数的口算,,情境图的学习 两点建议,,l 简要介绍一下蜜蜂王国通过介绍蜜蜂王国里的一些事宜,使学生对蜜蜂的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也便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l 看懂图意提出问题在对蜜蜂的分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出示情境图,整体感受王宫的氛围,弄清各组蜜蜂的工作职责和蜜蜂的数量,然后据此提出数学问题二)信息窗2——出发——三位数加减笔算、估算,,1、算法的探究让学生完成竖式笔算是教学的重点2、借助计数器理解算理教材中提到了用计数器拨一拨,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对笔算的结果起验证的作用3、学习估算算是的写法和读法当学生估算出结果后,教师讲述估算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认识“≈”,并与“=”进行对比三)信息窗3——采花——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竖式的笔算是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中有估算,有用学具来算,但例题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竖式笔算,所以对于学生的笔算要重点展示和交流四)信息窗4——生产和使用蜂蜜——加减法的验算,,1、验算的方法先让学生探究。
2、交流中学会验算的方法交流时要让学生将自己是怎样验算的,验算的结果如何,最终要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验算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第五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单元知识分析,,1、教材的知识基础两个:一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二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2、教材的地位3个:,,l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延续及发展;,,l 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的终结和完善,是整数加减计算教学的最高阶段(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课标语);,,l 今后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和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3、单元知识构成本单元设有3个信息窗,具体内容如下:,,(1) 信息窗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二次进位和二次退位,即一般加减计算,,(2) 信息窗2: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和加法中的连续进位,即整数加减法中的重点和难点3) 信息窗3: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位数不同的计算问题窗1的,,教学策略l 放手策略多样对于例1和例3,教材作了全方位的探索,呈现出了估算、竖式算、计算器计算等不同的算法教学时自然应将算式放手大胆教给学生,学生想怎样算就怎样算,想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重要的是选择一种算法并认真地进行计算,在交流时一定将学生的多种算法交流出来。
l 重点学好竖式尽管教材呈现了多样化,但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竖式计算,而竖式计算也不全是新的,对于竖式的写法,计算的顺序,书写的格式、计算中的进位等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新知识只有一点那就是:个位相加向十位进,十位上的数相加又要向百位进因此,教学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重点让学生体会连续进位l 用好电脑提示教材虽然没出现计算法则,但在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之后,以电脑的形式分别作了提示即;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教学时要很好的利用这两次提示,让学生反复琢磨要注意什么我想应包括注意三点:相同数位对齐的问题;从个位算起的问题;满十进1与退1作10的问题窗2的教学的策略:,,l 读懂情景图,正确地提出问题教材没标爸爸、妈妈和孩子,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装束猜一下他们的身份,这样有利于表达,如果有的学生给他们编上号来提问题,我想那也是可以的计数器是学习连续退位的最好学具对于连续退位的过程不要单纯用课件展示,一定要用计算器拨一拨、想一想,体会连续性l 重点讲清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因为加减法是相邻数位之间发生进退关系,所以个位置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再向百位借,从百位上借来的只能先回到十位,这时再从十位上借1回到个位。
l 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技巧也很重要如借位的上面点点,进位的下面写1,这些方法也应让学生掌握窗3的 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l 数量关系的分析是教学的重点数量之间的比多少问题历来是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反叙的比多少问题,其原因就是学生不从数量间的关系去分析,往往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所以教学时一定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如: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虫子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让学生搞明白l 贴纸条等直观演示是理解数量关系的好帮手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设计了纸条图,即线段图的雏形透过纸条图,学生可清晰地看到喜鹊捉的虫子可以分成2部分,一部分和黄鹂一样多,一部分是比黄鹂多捉的六 做鸟巢,,——图形与拼组,,,单元知识分析,,知识构成三个方面:,,l 一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进一步认识,是特征学习的完成阶段,今后不再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l 二是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并初步认识多边形;,,l 三是平面图形拼组与图形欣赏的学习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两个:,,l 一是一年级几何图形学习的继续;,,l 二是今后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学习的基础。
信息窗1的教学的策略l 从整体到部分,做好由体——面——门窗的转变鸟巢里面是有空间的,是一个立体的图形而这节课认识的是平面图形,如何过渡,正如教材中设计的那样,问题是:怎样做长方体的鸟巢呢?一个孩子这样过渡的,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然后转入面的研究l 操作是这节课的主旋律对于特征的研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甚至可以画一画、动手做一个长方形、正方形l 边和角是认识图形的切入点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从哪里入手,学生并无这方面的经验,要引导学生先从整体观察,再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研究图形从而掌握认识图形的一般方法信息窗2的教学的策略l 图形的欣赏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l 分解图形是学习的关键面对一个组合体,它是由什么图形拼组而成的,不能简单的说一说而已,要学会将一个图形进行分解如例题中的小鸟图,他的翅膀是三角形的,身体是平行四边形的,头是圆形的,嘴是三角形的等l 不要就例题说例题即除例题中分析的两个图形外,还要多分析几个其他的拼组图形,如果教师现场再画几个拼组图形让学生分析则更好。
l 设计图案必不可少教材以电脑的形式抛出:你还会拼什么图案?意图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教学时要用好这一环节,大胆让学生设计,并相互交流第七单元 去姥姥家——混合运算,,,单元教材分析,,知识构成信息窗1——连加、连减、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信息窗2——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信息窗3——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信息窗1的教学的策略,,l 读好情景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故事情节;二是数学信息l 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的数学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学生可能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里就有个引导启发的问题,最终提出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l 由问题到算式学生提出问题后,如何列出算式,这中间有一个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对于算式的由来,一定要让学生搞清楚l 对于算式的算法和脱式格式应有所交代对于万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到底应该怎样算,教材上没有交代,在多样化的算法后,对于基本的算法应有所交待既按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其规范的书写格式也应向学生讲明信息窗2的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l 读懂图是学习的前提因为本信息窗内容比较多,感觉比较乱,所以带领学生认真读图,读懂情景图是学习的前提。
读图时从整体到局部,从生活情景到数学情景,从无序到有序l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训练的重点教材作了简要的提示,即要求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应先求白鸭有多少只,要让学生搞明白为什么要先求白鸭的只数?求出白鸭的只数后又该怎么办?,,l 由分步到综合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综合算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会做分步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l 解决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学习的落脚点因为学习带有括号的运算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有括号的算式怎么算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如:要求花鸭必须先求白鸭的只数,要求白鸭的只数,就必须先算括号里面的305-95,,,,,,,信息窗3的教学的策略,,l 读懂图是本节课学习的关键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图,读懂图中的故事,读懂图中的数学l 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即告知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问题,避免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l 在交流中巩固提升本单元所学内容这里既有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拓展与提升,也有计算方法的交流与巩固第八单元 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单元知识分析,,1、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的认识钟表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2、教材地位小学阶段的时间学习共分三个循环段l 一年级的认识钟面;,,l 二年级的时分秒;,,l 三年级年、月、日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在时间的学习上,本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信息窗1的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学具的操作非常重要仅仅靠观察教材中的大钟面是不够的,教材中的钟面是静态的,而时与分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需要现场的操作、拨动来发现所以,要运用学具通过现场拨动钟面,来认识钟面,认识时与分的关系l 几时多的认读是学习的难点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认读整时和几时半,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7时36分的认读学生仍会感到困难教学时在学生自读交流后,教师对认读的方法应有所交待,如:认读的顺序——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小格的数量——是算出来的不是数出来的7×5+1=36,,1分、1时的体验是时间观念建立的必要阶段教材中的2个绿点,重点是体验时间的长短对于1分的长短,要让学生做点事或静下心来闭目体会对于1时的体验,要结合生活经验,结合生活的中时间来体验如:1节课再加上大休息的时间来体会1小时等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信息窗2的教学的策略。
l 条件允许的可以搞一下精彩回放既可以回放当年迎接新千年的盛况,也可以播放晚会节目中的倒计时片断,目的是让学生热身,进入氛围,引出学习秒的必要性和体验秒的作用与长短l 秒的建立要通过亲身体验来完成除教材中列举的外,也可举其他的例子,特别是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知道: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l 分与秒关系的学习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它们间的关系;二是与时与分间的关系挂钩,使学生了解时、分、秒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60进的我锻炼 我健康,,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已接触过,只是不很系统本单元主要学习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为此,教学时要做到:,,1,、边开展活动边收集数据是本节课学习的前提本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活动性,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收集到了一些原始数据,才有可能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所以,建议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或者在课前专门布置),举行相关的体育活动,当然也未必局限于课本中的活动内容,也可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其他的锻炼活动但要注意,活动不是数学课的目的,目的是要把活动中的原始数据记录下来,收集出来。
2,、由乱到治是让学生务必体会到的统计的功能是什么,那就是面对杂乱、无序的数据,如何使他们变得清晰、有序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