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doc
12页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二、分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三、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四、鉴赏语言(炼字)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准确,结合诗句)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具体,联想)3、分析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具体)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五、鉴赏关键词语提问方式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六、判断观点提问方式一般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对比题提问方式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答题步骤: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二、高中诗词鉴赏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教时应仗出群才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往返于中日之间,有感于日使战争导致国土沦丧,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
B. 颔联的“图画移颜色”指中国领土在战争中变成了日本领土,点出了题目中的现用之事C. 本诗用典自然贴切,如“乘风”两字用了宗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气势豪迈D.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披襟见怀,风格刚健,字重千钧,丝毫不见女儿之态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A(2)①对日俄横行中国领土的强烈愤慨忍看”“肯使”以反诘语气,写出对日俄战争所带来的国土沦丧的极大愤慨②深重的忧国之情浊酒不销忧国泪”,直抒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销愁,也难 于排遣③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救时应仗出群才”写出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时局命运的热切期盼④愿为国牺牲的崇高志向诗歌尾联表达了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A项,“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理解有误春雷”指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复苏,故“挟春雷”有唤醒民众之意 (2)“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抒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浊酒不销忧国泪”,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
救时应仗出群才”,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由忧国而思济世,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全篇所写,都是忧国的思想和救时的抱负,充满动人的爱国激情 故答案为:⑴A; ⑵①对日俄横行中国领土的强烈愤慨忍看”“肯使”以反诘语气,写出对日俄战争所带来的国土沦丧的极大愤慨②深重的忧国之情浊酒不销忧国泪”,直抒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销愁,也难 于排遣③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救时应仗出群才”写出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时局命运的热切期盼④愿为国牺牲的崇高志向诗歌尾联表达了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迈情怀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
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阴雨①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即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张,又喜卧北窗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B.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C. 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D. 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立即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D(2)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1)D项尾联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典故,是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故选D (2)上句“望”,望京城,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云遮眼”,表现了渴望被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思乡”,直抒胸臆,“雨滴心”,因归乡不得而忧伤 故答案为:⑴D; ⑵ 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①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注释】①孤令:孤零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D.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答案】 (1)C(2)①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②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③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C项,“在松林喝茶”,听“掠过松林的风声”理解错误,因为“汤响松风”是比喻写法汤响,是煮茶的沸腾声汤响松风”,煮茶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 (2)本题回答“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要首先找到抒发感情的词句,如“早减了、二分酒病”是享受煮茶过程的表现,“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言犹如独对孤灯时故人来相会的快活惬意,从而借理解内容体会技巧分析可知,写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用的是描写;写“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意在用酒衬托茶的味浓香永;写“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是打比方,来说茶的妙处不可言传,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茶的喜爱。
结合全词分条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②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③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查诗歌内容鉴赏的能力对于重要诗句鉴赏的题目,需要考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句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答题步骤一般分三点:①理解诗句,用简洁、流畅的语言翻译诗句;②分析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强调、突出的意思;③分析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