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圆 北师大版.docx
9页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课题 圆的认识2 第 3 课时〔总第3 课时〕学材分析教学重点: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教学难点:圆是轴对称图形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总结教 师 预 设学 生 活 动一、 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 ,〔课前让学生先在家里实践一下〕二、 圆是轴对称图形1、 引导学生回忆 ,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2、 圆是轴对称图形(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大小图形多折几个〕得出了结论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有无数条三、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 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小结:在同一圆中 ,所有的半径相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 同一圆中 ,直径是半径的2倍 ,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四、 练习1、 老师出题学生口答2、 填表3、 画圆的对称轴五、 总结六、 作业 学生操作 六年级学生练习 学生写作业 教学反思教后记:有了前面的扎实叫教学 ,后面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知识掌握的较扎实课题 欣赏与设计 第 4 课时〔总第 4 课时〕学材分析图案很美 ,学生能够喜欢学情分析学生对图案的绘制过程不是非常清楚学习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 ,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 ,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3、感受图案的美 ,开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总结教 师 预 设学 生 活 动1、看一看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根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2、涂一涂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3、展示交流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5、做一做先让学生在模仿的根底上让学生自主设计 ,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
最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6、总结 看一看 涂一涂 展示交流 做一做 六年教学反思学生很喜欢感受到了数学的美课题圆的周长 第 5课时〔总第 5课时〕学材分析教学重点: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学情分析学生对一些组合图形的周长概念比拟模糊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并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史实 ,向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3.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圆形铁丝、圆的模型、画圆工具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总结教 师 预 设学 生 活 动一.引入 1.实践引题 画圆 ,指出圆的周长如果第二个圆一周长度〔周长〕要求比刚刚这个圆的周长大 ,画的时候该怎么办?〔半径变大 ,直径变大〕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揭示课题二.展开 1.按课本P11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 ,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
2.出示P11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 ,求它的周长 ,有什么方法?〔绳子绕一周 ,量绳子;铁丝剪断 ,化曲为直〕 出示一个圆形 ,求它一周的长度 ,还有什么方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方法〕在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 ,测量时容易有误差 ,所以要屡次测量求平均值〕 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 ,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 ,测绳子长度的方法 ,分别测出直径是2㎝ ,3㎝ ,4㎝ ,5㎝的圆的周长 ,填表计算 ,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 然后分小组汇报 ,由多组汇报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 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汇报观察结果经实验得出:不管多大的圆 ,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是一个常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 π= 因此: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或C=2πr最后要向学生说明 ,大家实验结果不统一 ,是由于滚动时有磨擦力等因素干扰 ,无法很精确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 ,认识圆周率为了计算圆周率的更精确的值 ,数学家们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 ,终于得到了一个比一个更精确的近似值。
三.稳固 1.请生复述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同桌互相编题给对方做 ,可以求周长也可以求直径 ,还可以求半径练一练四.总结五.作业 画圆 ,指出圆的周长 4人小组进行讨论 六年级 分组操作 同桌互相编题给对方做 ,可以求周长也可以求直径 ,还可以求半径教学反思教后记:新课程重视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正确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推导出来印象特别深刻 ,根据直径求周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而根据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逆向思维的题目对于学生也变得简单了 课题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第 6 课时〔总第 6课时〕学材分析教学重点:熟记公式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根底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 ,熟记r=、d=2r、C=2πr、C=πd等公式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总结教 师 预 设学 生 活 动一.引入 1.启发提问: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 ,必须知道什么?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先问: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要求圆直径为5㎝呢?要求圆周长为18.84㎝呢?然后指名板演 ,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做好后 ,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r=、r=、d=2r、d=、C=2πr、C=πd、等公式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书面描、涂 ,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3.揭示课题二、展开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P12练一练1——3 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所得到的数据根本上不是准确的 ,3、判断题 三.总结四.作业 练习 六年级 强化练习 教学反思教后记: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了前一节课的深刻理解 ,后面的练习变的简单了 ,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上课题补充练习第7 课时〔总第7 课时〕学材分析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解决问题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练习学生根本掌握学习目标1.牢固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并能灵活应用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画圆工具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总结教 师 预 设学 生 活 动一.引入 1.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2.周长公式C=2πr、C=πd 3.背诵3.14的2倍到9倍的值。
4.揭示课题二.展开 1.投影出示补充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画图 ,帮助自己搞懂圆的直径=正方形边长 ,然后使学生能求出半径 ,算式是100÷4÷2=12.5〔㎜〕;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算算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投影出示练习 理解题意 ,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就是车轮一周的长度 ,然后根据周长公式列出算式350÷〔3.14×0.5〕≈223〔m〕 3.独立完成P13练习在练习中要注意:第10题在练习前 ,要让学生思考 ,要量出一张圆形纸片的直径 ,有什么方法吗?〔对折 ,量出直径长度〕要量出一块圆木的直径 ,有什么方法?〔先用绳子围一周 ,量出周长 ,再算出直径〕再出示题目 ,先思考树的周长是多少?再独立求出这树的直径三.总结 背诵3.14的2倍到9倍的值 练习 六年级 教学反思熟能生巧 ,课堂上还可以做一些直径是1——9 ,求半径的专项练习课题 圆的面积 第 8 课时〔 总第 8 课时〕 学材分析教学重点: 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教学难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目标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会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圆的面积模型、圆规、投影仪、投影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 1.什么叫做圆面积? 2.出示大小略有不同的两个圆 ,让学生比拟哪个圆的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口答后把两圆重叠 ,比拟大小〕相差多少呢? 3.引出课题二.推导 1.问:小正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半径×半径〕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谁大谁小?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呢?2倍呢? 2.师生共同操作:拿出一张正方形纸 ,按要求对折4次〔注意第4次折的折法 ,是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