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油菜课题实施方案(自选).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11565944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3.51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油菜重大病虫灾变规律及其关键防控技术研究实 施 方 案(讨论稿)课题实施组已做试验:1、不同田块油菜(浙油50)菌核病发生情况及产量调查(由于密度、菌核病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浙油50 亩产有高有低,数据有些乱2、不同油菜品种抗冻害性试验及冻害原因分析浙油50、浙油28、浙油18、浙双8号、浙双72、高油605、秦优8号共7只个品种以浙双72为对照3、浙油50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流行模型研究4、浙双72油菜散直播(每亩30000株)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数据已算好,结果不错,文章没写)5、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试验6、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7、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8、43%戊唑醇SC、25%咪鲜胺EC等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9、油菜菌核病药剂筛选试验 40%菌核净、50%啶酰菌胺(凯泽)、25%咪鲜胺乳油、50%腐霉利、50%异菌脲、25%戊唑醇、50%多菌灵天台的试验(未发)各地当前要做研究简述如下:1、机械播种与常规播种油菜田间各类病虫消长观察(要定点3—5块田,每块田>0.3亩)可参考11页油菜蚜虫测报调查方法,13页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注意观察记录病毒病等其它病虫2、去年做的移栽(直播)油菜菌核病空间分布及危害损失率测定相互换再做。

      3、当地主要品种油菜(如浙油50、18等)苗期病害种类及整个生育期田间病虫消长观察(每个品种要定点3—5块田,每块田>0.3亩)可结合第1项研究4、(同一品种,同一播种方式)不同播种期(10月、11月、12月)油菜病虫发生情况调查要定点3—5块田,每块田>0.3亩)一、预期目标(一)主要技术指标1、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且对菌核病抗性较好的油菜新品种1-2个2、基本明确我市甘蓝型双低油菜(浙油50、浙油18、浙双72等)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3、基本明确我市甘蓝型双低油菜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经济阈值,制定相应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3、研究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高效、安全、环保型的生态防控技术二)主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1、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2、防治成本比非实施区下降15%以上;3、角果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田间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取得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油菜蚜虫种类和田间消长动态研究1、蚜虫种类调查在蚜虫发生盛期,分别在山区、平原、沿海油菜生产区各取蚜虫50-100头,送浙大或省农科院进行种类鉴定承担单位:由市植物保护检疫站牵头,会同有关植保站取样送检。

      2、田间消长动态调查选择有代表的3块油菜田,并设立1块不防治区,按附件1《油菜蚜虫测报调查方法》进行系统调查承担单位:椒江、临海、天台植保站3、蚜虫预测技术研究承担单位:临海、天台植保站(二)油菜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1、油菜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1)大田系统调查见附件2《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进行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2)室内接菌调查室内种植无油菜菌核病的健壮植株5-10株,然后接入油菜菌核病或种植2-3株油菜菌核病株,每日观察健壮植株的侵染发病情况(包括侵染时间、菌丝长短等),并记录温、湿度,分析油菜菌核病消长动态承担单位: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2、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试验方法如下:随机选取相近10块油菜田,每块油菜田随机连片选取30株长势相似(指植株高度、茎秆粗细)的油菜,挂塑料标签,分别编号A1、A2、A3……A30,B1、B2、B3……B30,C1、C2、C3……C30,直至J1、J2、J3……J30在油菜菌核病危害稳定期调查病株率、病情指数;成熟期收获所有挂牌植株,考查单株结荚率、千粒重、产量等承担单位: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3、油菜菌核病空间分布格局调查在油菜菌核病茎秆发病定局后(5月下旬),选择不同品种、发病程度的油菜田9块,采用连片法调查。

      每块田调查2000株(取中央位置20~40行,每行连续查100~50株),逐行逐株记录茎病株数,并绘制田间分布实况图,以10株为一样方单位列成次数分布表,计算每块田的样本平均数()及方差(S2)承担单位:临海植保站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4、油菜菌核病抽样技术研究 (1)分析影响病株分布原因 (2)确定理论抽样数 (3)确定抽样方法承担单位:临海植保站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三)防控技术研究1、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1)物理防治技术试验研究黄色板诱杀有翅成蚜效果试验:①不同使用时期效果试验:(油菜苗期、抽苔期、成熟期 )②每亩经济有效使用数量试验:10张、15张、20张、25张黄色粘虫板(规格为15×20或24×30cm/张,设置在田边)③悬挂高度试验:处理1 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0cm处理2 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10cm处理3 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20cm处理4 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30cm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黑光灯诱杀效果试验:糖醋液诱杀效果试验 :选择蚜虫发生量相当(同一品种)但距离较远的2块油菜田, 1块田用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方为 酒:水:糖:醋=1:2:3:4)。

      具体方法:把配好的糖醋液置于上端开口的器皿内,于傍晚放于田边上风口处另一块不防治,3天、5天、7天后比较防治效果3)药剂防治防治技术试验研究施药3个时期:苗期(3片真叶)、本田现蕾初期 抽苔期(苔高达10厘米)选用药剂:10%吡虫啉、10%烯啶虫胺、25%吡蚜酮等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2、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农业防治(1)油菜不同品种对菌核病抗(耐)性试验供试品种:浙油50、浙油28、浙油18、浙双8号、浙双72(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提供),高油605(浙江大学油菜育种组,市售),秦优8号(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与三原县种子公司合作育成,市售)直播(播种量每亩180克),每品种0.5亩,常规管理(整个试验期间只治虫不治病)调查方法:于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期每品种调查60株的发病率,统计病情指数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参照粮油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发病率(%)= (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 ∑(病级株数*相应级数)/(株数总和*最高级数) *100承担单位: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 (2)摘除低功能叶片(黄叶、病叶、老叶)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于油菜盛花期,在不同类型(种植密度)田块中,每种选2块发病程度相近的田块,其中1块田摘除植株中下部的黄叶、老叶和全株的病叶,(将摘下的叶片带到田外处理),另1块保持原状(防治情况两块地相同),在病情稳定期调查发病情况,比较防治效果。

      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3)不同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方法(同一品种): 早播、正常、适当晚播对油菜菌核病影响试验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4)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方法(同一品种):免耕直播、免耕移栽、翻耕移栽是否要加上不同前茬作物??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5)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方法(同一品种):试验设密度主要通过播种量来实现,设5个播种量处理:200g/666.7㎡(或定苗时8000株)、250 g/666.7㎡(或定苗时11000株)、300 g/666.7㎡(或定苗时12500株)、350 g/666.7㎡(或定苗时16000株)、400 g/666.7㎡(或定苗时20000株),重复三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0㎡(8×5m),周留保护行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6)不同施N量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方法(同一品种):施氮量设6个处理,分别为每667m2用量:0、5、10、15、20、25 kg,病情稳定期查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率及三者的关系,选出适宜该油菜品种(菌核病危害较轻同时能获得高产)的施氮(纯N)量。

      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化学防治(1)不同药剂试验(防治次数相同情况下)①防治菌核病药剂试验:选用药剂:40%菌核净WP 、2%菌克毒克AS、25%戊唑醇WP、50%腐霉利WP等药剂、50%异菌脲,以50%多菌灵WP或70%甲基硫菌灵WP为对照试验方法:小区面积25-50 m2,重复3次,随机排列油菜始花期、开花始盛期(主枝上40%-60%花朵开花)各用药一次,喷雾,药液量为75千克/亩,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挂牌定株10株,查病株数,第一次药前、第二次施药前和第二次药后10天及成熟期各查一次统计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效,并进行方差分析收获后测小区产量,单株结荚率、千粒重②防治霜霉病药剂试验:选用68%精甲霜·锰锌800倍液, 50%烯酰吗啉1000-15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1000-1500倍,对照药剂75%百菌清800倍液,清水对照处理试验方法:小区面积25-50 m2,重复3次,随机排列油菜开花始盛期用药,隔7天第二次用药调查药前病指后,药后7天、14天、21天各调查一次统计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效,并进行方差分析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台州农科院生态所(2)不同防治时期试验方法(同一药剂,防治次数相同)在油菜抽苔期、开花初期、结果初期三个时期,分别用50%多菌灵WP300克/亩用药一次,后隔7-10天再次用药,以不用药为对照,其它田间管理照常。

      于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期每品种调查30-50株,分别记录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3)不同防治次数试验方法(同一药剂):处理1于始花期开始防治一次,病情稳定后查防效处理2于始花期开始防治一次,7天后防第二次,病情稳定后查防效处理3于始花期开始防治一次,每隔7天防一次,共防治三次,病情稳定后查防效通过查防效和成本核算,得出最佳防治次数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4)不同施药器械对试验方法(同一药剂和剂量及防治次数,不同施药器械):老式手动喷雾器、新型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机油菜开花始盛期,采用常规喷液量下的防治效果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三)灾变因子分析1、气候因子 2、品种因子3、栽培因子4、生态因子5、化防因子三、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新农药、新技术、新药械为主的集成技术,设立示范区和农民自控区(田)和不防治区(面积在0.5亩以上)二O一一年三月  油菜蚜虫测报调查方法1、调查方法与内容1.1蚜虫虫口基数调查选择油菜地3块,从油菜播种时开始,每10天调查1次,共查3-4次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5株,共查25株记载有蚜株数,计算有蚜株率。

      其中每点查一株,记载有翅、无翅蚜虫数,推算百株蚜量结果计入表1表1 蚜虫虫口基数调查表单位: 地点: 年度: 调查人:调查日期(月/日)调查株数(株)有蚜株数(株)有蚜株率(%)蚜量(头/株)有翅蚜无翅蚜平均百株蚜量(头)1.2系统调查调查时间 油菜苗期至抽薹现蕾期虫情消长调查,从10月至次年3月中旬调查方法 固定有代表性的3块田,每5天调查1次每块田固定5点,每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