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全国诗歌鉴赏题.doc
11页2011年全国诗歌鉴赏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⑴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⑵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参考答案】⑴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⑵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⑵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参考答案】⑴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⑵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五、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天津卷】骤雨 【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⑴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⑵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⑶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⑴“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⑵“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重庆卷】渡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⑴“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⑵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江苏卷】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参考答案】⑴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⑵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⑶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山东卷】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⑴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⑵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4.⑴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⑵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江西卷】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⑴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⑵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参考答案】14.(8分)⑴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⑵《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十、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参考答案】⑴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⑵答案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5分)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广东卷】减字木兰花 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⑴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⑵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⑴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⑵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 十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福建卷】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⑴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⑵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参考答案】⑴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意思对即可)⑵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浙江卷】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⑴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⑵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⑴(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⑵(4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安徽卷】琅琊溪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⑴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⑵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⑴(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⑵(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7分)【湖南卷】春暮西园 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十六、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湖北卷】登 城 望湖楼晚景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⑴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⑵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⑶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4.(8分)⑴濛濛细雨⑵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