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趣教学教案.docx
10页童趣教案 童趣精品教案 知识目标: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言词句,背诵,翻译全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情感目标:感悟物外之趣,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式:精讲、研讨、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土砾(lì)壑(hè)庞(páng)然大物虾(há)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2、词语积累: 余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藐小之其故时物外 成私拟于之则或项强素帐徐以作观如唳为怡然 3、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8)徐喷以烟) 3、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二、合作研讨第34段 1、齐背12段,试背34段 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3、词语积累: 其为怡然自得 斗草间兴盖方尽鞭驱 4、之的用法: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4)驱之别院指癞蛤蟆) 5、反复读34段,背诵 三、合作、探究、质疑: 1、背诵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背诵后,引导同学回答,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小组合作研讨: 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 物外之趣:(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教师点拨: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投影显示: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同学自己畅谈启发 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 四、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练习巩固: 试解释下列词 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3、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4、以草为林) 5、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3、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4、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五、童趣 沈复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八、教学反思: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强调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