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是一种智慧.doc
9页战略是一种智慧战略是一种智慧宁高宁,1987 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0 年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从 1999 年开始,他担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统领香港华润集团2004 年,宁高宁空降中粮,任集团董事长,直至现在他连续 4 年被评为年度 25 位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宁高宁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管理科班出生,但从他在华润和中粮的表现,都能看到这个留过洋接受过西方管理理论洗礼的职业经理人,在中国本土企业里亦是如此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宁高宁既善于资本运作,又强调内部管理;既关注战略动态发展,又强调企业执行力这使得业务多元化和专业化、快速扩张和稳健管理在同一集团内实现了辩证地统一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洞察了管理的本质,一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西方式企业制度,但同时又非常强调把人与制度、组织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像他建立起针对现实问题的培训制度,不仅是为了培训员工,更重要的是唤起了管理层和员工对企业的思考和认同员工、制度和企业在宁高宁这里实现了更高程度的统一战略是一种思维方式“战略”在前几年成为相当时髦的词汇,频繁出现在企业各种资料上。
但有统计说企业制定的战略有 70%没有被真正执行过其中有的战略被装订成文本束之高阁,有的半路遇阻夭折,最惨的一种是战略被制定后,内外环境发生巨变,而企业却死守不放,使自己陷入困境宁高宁说, “我还没有听说哪家企业在一次战略制定后就一成不变去实施并取得成功的,要是那样,企业的事就太简单、容易了 ”他说, “战略在根本上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 ,是团队在商业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战略过程是开启团队思考的过程 ”战略制定过程中写成的文本只是阶段性思考的结果, “更关键的是团队是否由此进入了不断系统地思考战略的状态 ”只有这样,战略才能与组织架构、与执行形成有机的整体宁高宁认为,战略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全面的,公司的管理层应在宏观思维上建立战略单元有机协同的观念;战略思维应该是集中的,管理层应确信公司必须在一定行业内以某种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进行积累成长;战略思维应该是前瞻性的,对行业、经济环境和趋势有深刻认识的,是主动调整的过程,而不是短视被动的应付;战略思维应该是创新的,应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组织别人资源达成自身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思维应该是从需求出发的过程,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战略思维还应充分认识到风险和困难,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和不断调整优化;战略思维更是审视、提升和发挥团队能力的过程,是团体集体共同进步的过程。
只有公司管理层建立这样一系列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战略变得鲜活生动,与时俱进关注内部,更关注外部宁高宁说,在公司里不能只关注内部管理过程,内与外的平衡、由内到外的转变,是公司进步的过程宁高宁认为,沉醉于内部工作的公司不少,内部的问题总是重要的,一般也是紧急的虽然把内部的事情治理好才能做好对外的事,但太关注内部就会让公司陷入一个内部循环:会议会制造会议,文件会制造文件,内部的事越来越多这时公司就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架构、发展战略、内部评价体系都很重要,也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些事情上但这些问题肯定会长期存在,公司要生存发展,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这些内部问题的不断讨论上公司做好这些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来自于外部的,来自于外部市场,客户和竞争的要求 ”要明白,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服务客户,其他的都不过是在推动这个组织更有效率地服务客户从公司的组织文化来看,当服务客户、服务公司业绩目标的文化占了主流,公司才是积极向上的;当公司内部的热点话题是市场、产品、客户、创新、品牌和业绩时,公司才有竞争力公司内部的管理工作当然很重要,但最终的目的一定要清楚——“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向客户提供好的产品,这一点本是最简单的道理。
”资本运作推动有限多元化宁高宁讲过一个关于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虎的故事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 26 只猫,猫多势众让狼不免心存畏惧,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改日狼偶遇一只老虎,误认为是猫,想吃最终却被老虎所吃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 26 只猫 ”要做大做强,首先要能上规模,其次需要内部有良好的整合在宁高宁眼里,华润、中粮就是要成为这只老虎,而他的第一手段就是金融资本,其次是追求行业领袖地位2001 年以来,宁高宁率领华润在内地展开了一连串的策略性并购行动,横跨房地产、零售业等主体行业,目标都直指行业领袖地位他凭借资本运作开创了华润巨大的发展空间,加速了国内产业整合的步伐对宁高宁来说,只要是有利润、不违法,什么都可以做这一风格他自认“更近似和黄” ,并不情有独钟于某个行业,只要认为所投资产在某个行业达到峰值,他会毫不犹豫卖掉而获高额回报行业的选择是收购企业最关键的一环, “收购失败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对行业本身的选择上 ”宁高宁谈到,要进入一个行业进行整合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该行业是不是增长性行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怎么样。
如果是一个增长性行业,那么这个行业是肯定能做的,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二是,对这个行业熟不熟,有没有发言能力,有没有可能成为领导者;三是,这个行业将来会不会受到很强的国际资本的竞争和冲击,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资本积累,能在三五年之内成为行业内的前五六家,就不要去做;四是,各行业之间要有协同效应华润在多个行业同时进行并购,很多并购对象之间并无关联性对此,宁高宁说, “华润的战略是许多因素的不同组合,其中每一个因素都是变量,它的组合排列也是变量,我全部精力用在如何调整这些组合,而不是绞尽脑汁找到一种永久的最佳组合 ”“华润所涉及行业将逐渐集中到 10 个以内,实施有限度地相关多元化 ”宁高宁对于专业化与多元化的争议有自己的看法, “不能拘泥于某种理论我们的思路是,集团将以多元化发展平衡产业风险,但下属每一个单体又是专业化中国企业成长的教训是,快速地多元化扩张,在企业战略进取性上是正确的,但忽视企业管理的完整性,肯定出问题 ”以点带面,多元管控1999 年左右,华润集团已通过连续的资本并购不断地在整合行业,但业务的多元化有些杂乱,当时任集团总经理的宁高宁分析了华润的基本状况,认为“集团面临的挑战并不是资产规模,而是资产质量;不是短期的资金周转,而是尽快培育现金流量强的、有盈利的业务。
”他说, “集团管理的精力和方法应随着业务和资产配置的转变而转变” ,必须从主管二级公司转为抓主要业务和主要资产,建立一套管理多元化控股企业的体系因此提出了以管理会计理论为基础、以解决财务问题为切入点的 6S 管理控制模式,但它解决的远远不止财务问题该管控模式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将集团及所属公司分为行业相对统一的业务单元,设计成利润中心,每个利润中心再划分为更小的利润点,并逐一编制号码(1S) ,使管理排列清晰,进而推行预算管理(2S) ,编制管理报告(3S) ,相应进行审计(4S) 、评价(5S)和经理人考核(6S) 6S 管控模式“逐步演绎了华润集团平衡于集权与分权之间、多元化控股下专业化管理的组织架构” , 有效控制了旗下多公司,同时使“集团能够获得相对明晰和准确的管理信息,管理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才有了后来的“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整体战略,以及多个利润中心在内地和香港的行业领导地位去中粮担任董事长后,宁高宁依然强调 6S 管控模式,一次研讨会上他说:“学习是推进 6S 体系的重要基础”—一个现成的“学习好榜样”就是华润集团全产业链”战略转型2009 年宁高宁宣称“将从业务出发,形成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和番茄、饲料、肉食等八条产业链。
”在收购蒙牛之后,又加入了一条乳业产业链中粮高调推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这家以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为核心业务的大型贸易企业,开始向农产品领域的源头和终端两头进军,并以此构筑起一条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物流再到贸易、研发直至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全产业链”战略是中粮继成功上市后的又一次转型宁高宁解释说,产业链内的循环可以是大循环,也可以是小循环,每个循环都会对整体有刺激进步的作用,所以全产业链作为一种独特的增长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这种战略提升了对现有资源和未来资源的掌控能力,并促使企业资产在产业链不同环节更有效地配置,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更有竞争力,一般企业无法复制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把企业内部原来上下游的买卖协同关系提升到战略高度宁高宁认为,如何掌握产业链的衔接和边界是一个很关键的事,如果把内部关系不大的上下游强放在一起也不能提升效率学习型管理团队具有战略执行力“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都很到位 ”还在华润时,宁高宁就说 “战略的错误可以导致公司的失败,但战略的正确却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因为成败还要取决于公司是否有执行力;而这当然就得靠团队—学习型组织的力量。
职能、流程这些都是框架,我们这些人是建筑材料,一个一个地添上去,材料不行,框架再好也要塌下来希望大家有逻辑、有系统地去学习行业知识、专业知识,学习领导能力,最终变成组织的整体能力 ”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不是看书考试,而是要“不断思考,不断搜寻信息,对外界变化迅速作出反应” 这就需要公司至少在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完善 “总部首先必须是学习型组织,因为它是整个组织的大脑 ”宁高宁说,再次就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长久进步的动力公司内部的“协同不光是业务上的,知识也要互相分享,这种学习方式我们的团队必须具备” ,经理人在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上的学习与提高, “是发展整体组织能力的唯一方法宁高宁空降中粮后,就开始从各层面提高职业经理人的素质他希望像韦尔奇那样,通过培训打造一支具有崭新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学习力的队伍,一支能够与自己思想相对吻合的经理人队伍,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但他又不只是简单地在做培训,更是在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引导大家想问题” ,在宁高宁看来,中粮要针对实际遇到的问题,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整套核心课程他要求中粮人力资源部成立一个三至五人的培训委员会,由他亲自担任主任,吸收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每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培训主题,审定培训计划,推动集团以及委员会开展培训工作宁高宁要求“从管理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培训课程要针对各个层面的不同培训需求,把架构搭好,把流程弄清楚,再提炼出题目来然后设计好路径,通过组织学习和集体研讨,让大家弄明白班子建设的基本道理和方法如果这样总结提炼出管用的几条,就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色 ”这种具有强烈针对性的问题导向型培训,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尤其能帮助职业经理人提高自身素质和威望,理清团队的组织架构和发展方向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宁高宁自称是职业经理人,为国有企业“放牛” 宁高宁从三个方面来界定他说的“职业经理人”:一是经理人的职业来自信任和委托,看管别人的钱财,不要把经理人与所有人搞混了;二是经理人必须是艺术家,艺要精,要把别人的钱财看好,让信你的人财富不断增加;三是经理人也是一种商品,市场行情经常波动,关键看你本身的质量用职业的眼光看待事情,用职业的手段处理事情,是让宁高宁游刃有余最有力的武器,他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市场的承认受十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及公司自身管治的影响,在港中资企业整体形象大打折扣然而宁高宁带领的华润不仅安然避过金融风暴,而且还顺利获得一笔超过 30 亿贷款。
有人问起时,宁高宁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职业经理人的应有训练” 宁高宁也要求下属都是专业的“放牛娃” 他一到中粮任上,就把内部的“全年工作部署会议”改成“经理人培训会” ;把“中粮中层管理干部大会”改成“中粮经理人年会” 名称的变更不仅改变了会议的性质,更是对全体参会人员的重新定位依战略目标选择经理人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