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doc
12页《经济生活》知识专题复习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货币1.本质:一般等价物2.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3.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叫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②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4.纸币(1)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是国家强制使用的2)职能: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有些国家的纸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4)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次数)(5)注意:国家能够规定纸币的发行量,规定纸币的票面值,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所以,纸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经济衰退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实质纸币贬值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实质纸币升值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投资过热;(成本上升)等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造成生产萎缩,失业率增加,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措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信贷政策);从根本上说,要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调节进出口贸易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5.信用工具①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②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6.外汇和汇率:(1)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的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重要意义:保持人们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人民币升值的利:①有利于进口;②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③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④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人民币升值的弊:①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不利于出口;②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吸引外资;③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三.价值规律1.地位: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2.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的形成: (1)供求影响价格(价值规律的表现):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②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要求):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变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3)货币的发行量及货币币值的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3.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影响需求量: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动和该商品的需求量成反向变化;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 ③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互为替代商品的需求量成正向变化,与互补商品需求量成反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市场的调节作用):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分配③价值规律起作用二.消费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大,总体消费水平低;反之,总体消费水平高2.物价水平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减少对商品需求量;反之,增加需求量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4.如何提高消费水平(1)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增加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此外,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等也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2)企业:面向市场,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三.消费的类型:(1)按消费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四.消费结构:(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2)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合理,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五.各种消费心理及其影响:(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六.做理智的消费者应遵循的原则(树立正确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三.经济制度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1.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国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3.集体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4.混合所有制经济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内容: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3.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 增加就业,增加个人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4.态度:鼓励、支持、引导、监督、管理三.为什么坚持必要性:根本上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具体: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重要性: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怎么样坚持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四.生产企业与劳动者一.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必要性: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①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怎么样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二.企业1.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2.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监督机构(监事会)公司制的优点和作用: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管理结构3.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影响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创立品牌,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⑤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