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结合实例,简述艺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撰写:万东平.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13524677
  • 上传时间:2019-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01试题:结合实例,简述艺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撰写:万东平“造境”与“写境”——论艺术创作的表现与再现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作《人间词话》中便有“造境”与“写境”的论述,是对于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的集中探讨笔者以为,再现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关照与反映,而表现则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投射与抒发笔者将从二者的统一性、侧重性与流变性三个方面展开一一摅论一、 统一性清代美学家刘熙载关于再现与表现便有“咏物”与“咏怀”统一的论述,而诉及王国维的作品,其间更有关于“造境”与“写境”统一的论述1.“造境”之中有“写境”“造境”之中有“写境”亦是表现之中有再现一代电影巨匠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第七封印》是其表现艺术的扛鼎之作,其中饱含创作者对生命、死亡以及宗教的反思与思忖,甚至有“上帝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拷问,但作品亦展现了英格玛伯格曼所生活的时代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生活状况,创作者节选了生活的片段加以提炼和改造,进行艺术创作,这当中纳入了人的主观意识,即选择的是这一段而非那一段生活这便是表现与再现的完美结合;而阿伦·雷乃的帧幅流淌中也充分展示了内心的诘问之词,在《广岛之恋》中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亦看到那个战争年代,曲折苦难的社会状况。

      这当中既有创作者的主观加工创造,同样也是对客观片段的详实刻画2. “写境”之中有“造境”“写境”之中有“造境”亦是再现之中有表现老舍笔下的《茶馆》向我们逼真再现了清末年间、军阀割据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夕那个动荡不安社会状态下普通老百姓的多舛命运,虽然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再现与描摹,但亦有作者内心情感的倾注与宣泄,表现出了老舍对于时代、对于人民、对于社会的同情而诸如此类的示例不胜枚举总之,没有完全脱离现实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亦没有机械复制而不投入创作者真情实感的、枯燥无味的作品二、 侧重性由于艺术门类及传播媒介的差异性,导致了艺术对再现和表现各有侧重如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往往具有抽象性与非语义性,因此往往侧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也即刘熙载所说的“咏怀”;相反,绘画、戏剧、电影等更直观写实,所以长用以表现客观世界,其擅于“咏物”三、 流变性作为艺术创作手段的再现与表现往往无高低贵贱之分正如日本美学大师今道友信所言,再现与表现在中西方文艺史上呈现出逆向发展的趋势纵览东方艺术史,我们率先开启了表现主义的先河,从绘画艺术上便可见一斑,中国的绘画如山水画、花鸟画等往往不求高度似物,画家们以景为基底,以个人情感倾泻为墨,挥毫泼墨之间趋于追求意境之美。

      更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主张而后,西方画法的流入,使得不少人开始注意到西方的写实之风,并进行这一画法的学习与研究,此为东方艺术由表现走向再现;而西方艺术史则相反,他们的素描、焦点透视画法都是极为真实的写实记录,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直到以莫奈为首的印象画派的风靡盛行,西方绘画才开始了表现之究,也即西方艺术由再现向表现发展这便是表现与再现流变性的鲜活反映综上所述,再现与表现并非一对矛盾体,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作品中通过这些手法呈现出美、表达出美,恰到好处的拿捏“造境”与“写境”的分寸,并写出优秀的、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全文共1285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