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地理论文.docx
9页兰 州 城 市 学 院——城市地理论文题 目 浅析城镇化率的定位 学 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班 级 地 理 141 班 学 号 20140203050107 学 生 姓 名 何惠琳 任 课 教 师 黄万状 成 绩 论文完成日期:2015 年 10月内容摘要: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以定西市安定区城镇化的发展状况为例,提出了有关专家学者对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观点后,简单的阐述了自己对城镇化率的定位的认识关键词:经济发展、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城镇化、城镇化率、新型城镇化、教育、水利建设正文:浅析城镇化率的定位 ——关于定西市安定区城镇化率的思考一、定西市安定区的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定西市安定区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通称“陇中” 介于东经 103°52′—105°13′、北纬 34°26′—35°35′之间,是兰州市的“东大门” 。
定西市安定区海拔最高 2100米,最低 1856米,平均海拔 1942米,属大陆性气候,全年降雨量 300—420毫米,蒸发量 14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 6.8℃,全年无霜期 141天年平均日照 2500小时,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寒冷,年温差大二)经济发展状况 定西市安定区 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 2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 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8.07亿元增长 6.8%;第二产业增加值 64.58亿元增长 5.8%;第三产业增加值 109.57亿元增长 11.3%三次产业结构为 31.0:25.6:43.4,与上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 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1.4个百分点三)交通情况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距兰州市仅 98公里,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毗邻随着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定西会完全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陇海铁路、宝兰复线 312、310、212、316 国道及馋柳高速、兰临高速平定、天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已开工建设的兰渝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均途经定西。
四)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的教育政府按照“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受为主”的原则,切实保证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快配置城镇公办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提高公办学校招收进入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的比例民办学校招收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依照公办学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划拨补助经费进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子女,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的“免补”政策和其它优惠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引导农村特别是困难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五)特色产业安定区党委、定西市市政府立足当地实际,按照抓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抓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抓管理优化发展环境,抓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把抓组织、兴产业、重服务、增收入当作一切工作的抓手,在洋芋、畜草、劳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农村文明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六)城镇发展安定区党委、定西市市政府按照“以农民 收为中心,提升洋芋、劳务、畜草三个产业,抓好三个建设(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三项服务(科技、法律、信息)”的思路, 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洋芋产业走标准化生产的路子;畜草产业走封山禁牧与圈舍改建、良种推广的路子;劳务产业走政府推动、能人带动、自谋输出的路子,同时狠抓项目建设,投资 176 万元的梁红公路铺油项目正在积极实施,投资 70 万元的阳坡村整村扶贫项目全面建设,投资 16.8 万元的白杨排危建校项目现已启动。
随着安定区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安定区在安定区乃至定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将会更加突出七) 水利建设安定区称钩河流域位于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北部,距县城 45 公里,流域面积118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是祖历河水系二级支流流域涉及安定区的周家河、花园、川坪、平安、阳坡、好麦、新胜、双乐共 8 个行政村,2500 户 11330 人,人口密度 96.02 人/平方公里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和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流域内有大于 3 平方千米的支沟 14 条,3 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毛沟 24 条,沟壑密度达 2.72km/平方公里平均降水量 380 毫米,年径流模数 2.5 万立方米/ 平方公里,年均侵蚀模数5600T/平方公里左右,年输沙量 50.83 万立方米,主沟道长 17.5 公里,比降 1/230,由花园、李家坪、双乐、新胜四条支流会聚而成称钩河流域 2003 年新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 15 座,中型淤地坝 22 座, 小型淤地坝 32 座坝系建成后,流域内骨干坝将达到 20 座,控制面积 81.16 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 68.78%称钩河坝系工程已完成骨干坝 15 座、中型淤地坝 21 座、小型淤地坝 30 座,其中 2002 至 2004 年度批复的10 座骨干坝、30 座中、小型淤地坝已全面通过省市验收。
剩余 3 座中小型淤地坝工程正在建设中二、定西市安定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专家学者的看法(一)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就近年来,安定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核心,不断加大城镇建设投入,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城镇人口集聚,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城镇化率达到 42.66%,城镇人口达到 19.8万多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 23平方公里以科学超前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该区始终把规划作为提升城镇建设档次的“龙头”来抓,聘请具有高资质、高水平的设计单位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对城镇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公共设施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研究设计,先后完成了 4个乡镇的详规和118个村庄规划编制全区规划面积达到 170平方公里,城区及重点小城镇总体规划实现了全覆盖,村庄规划覆盖面达 45%以加快项目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该区以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先导,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抓大项目,加速城镇扩容近年来,对南大街、友谊广场、自由街等 3个棚户区进行了改造组织实施瑞丽佳苑、友谊广场、新城佳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 24个,总投资 91.6亿元完成城区主要干道提升改造、污水管网建设等一大批市政基础建设项目,投资达 3.98亿元。
特别是 2014年以来,组织实施城镇建设重点项目 60个,总投资 177亿元,已完成投资 44亿元以促进产业培育激活新型城镇化该区依托马铃薯主导产业开发,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企业,大力创办畜草产业龙头企业,扩充城镇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城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有各类企业 1369家城镇化道路、桥梁、房屋的建设,拉动了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建筑工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创新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拆除农民进城入市的“门槛”,加速了人口聚居,促进了城镇人口大幅增长以规范有序管理维护新型城镇化该区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法加强了对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和镇容镇貌的全方位集中治理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 9个,购置垃圾清运车、洒水车、扫路车 5辆,更换果皮箱 800多个,配置垃圾桶 20多个同时,调整完善了城镇设施功能,引导工业入园、商贸入市、住宅入区,制定出台了物业管理等配套制度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等精神文明活动,培养居民的文明意识和公德意识,提高城镇化文明程度二)专家学者对这一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看法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其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进度,构建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约束性,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新型城镇化试点县、试点镇(乡)的重要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实现全覆盖2.按照《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多规合一”课题研究和规划标准体系编制(试行) 》(甘城试点„2015‟1 号)要求,加快推进陇西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在 8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的框架思路,并做好规划成果编制的后续工作3.以编制和实施城镇风貌特色规划为基础,努力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发展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与乡村支持有条件的县、镇、村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4.及时总结“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化工作成效,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和甘肃中部城市群崛起,编制完成《定西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 年) 》 ,引领全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4年 1月 13日至 19日, 杨爱平教授带领定西市全市 50名领导干部一起参加了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的定西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训班。
她认为定西市安定区的城镇化建设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立足实际,明确定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从城镇化水平看,定西市城镇化率目前只有 28.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2%因此,推进定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应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入手,明确发展方向定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发展理念,逐步打破城乡二元机制,全面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与产业协调发展,城镇人口与劳动力质量同步提升,构建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完善、运行协调的城镇体系,走现代生态宜居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城市与乡村一体化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有序推进,确保定西新型城镇化扎实稳步发展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要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达到城镇化率 60%的目标,需慎重走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建议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是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近年来,全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基础上,应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度,增强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城镇建设严格执行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应最大限度发挥城镇有限土地的利用率,让城镇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镇的“水网、路网、绿网”,使其发挥相应功能和作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走城镇管理智能化道路,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2)是在产业支撑上找出路,提升城镇对人口的聚集效应我市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都处在初期阶段找准产业支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我市应依托“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全省草畜产业大市”的建设,同时,可以探索工业强市、商旅兴市与休闲活市“三轮驱动”的发展道路3)是在农民进城落户上出新招,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合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同时配套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保障措施要改革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为进城农民提供职业介绍、政策咨询、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转移就业3.细化措施,切实推动定西市新型城镇化稳妥发展1)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围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城乡同时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等社会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