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产治金行业及勘查管理知识(共73页).ppt
73页第三章 矿产勘查阶段与勘查系统第一节 矿产勘查阶段及其划分第二节 矿产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第三节 矿产勘查要求与工作程序第四节 可行性评价与勘查决策第一节 矿产勘查阶段及其划分一、矿产勘查阶段 矿产勘查贯穿于矿产开发的始终o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将不断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即矿产勘查阶段o 我国目前的矿产勘查工作划分4个阶段(GB/T 13908-2002)预查预查 普查查 详查详查 勘探第一节 矿产勘查阶段及其划分勘查查阶阶段勘查查对对象技术术手段勘查查目的勘查查成果服务务目标标预查预查预查预查工作区资资料的综综合研究、类类比初步野外观测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验证初步了解预预查查区内矿产矿产资资源远远景提出可供普查查的矿矿化潜力较较大地区为发为发 展地区经济经济 提供参考资资料普查查矿矿化潜力较较大地区地质质、物探、化探工作(有限的)取样样工程可行性评评价的概略研究已知矿矿化区作出初步评评价,对对有详查详查价值值地段圈出详查详查 区范围围圈出详查详查区范围围为发为发 展地区经济经济 提供基础础资资料第一节 矿产勘查阶段及其划分勘查查阶阶段勘查查对对象技术术手段勘查查目的勘查查成果服务务目标标详查详查详查详查区各种勘查查方法和手段进进行系统统的工作和取样样通过预过预 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业价值值的评评价圈出勘查查区范围围为为勘探提供依据为为制定矿矿山总总体规规划、项项目建议书议书 提供资资料第一节 矿产勘查阶段及其划分勘查查阶阶段勘查对查对 象技术术手段勘查查目的勘查查成果服务务目标标勘探已知具有工业业价值值的矿矿区或经详查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各种勘查查方法和手段加密各种采样样工程可行性研究矿矿床地质质勘探-建矿矿可行性研究和矿矿山基建设计设计 提供资资料矿矿床开发发勘探-直接为矿为矿 山建设设与生产产服务务(后面详细讲详细讲 解)详细详细 的矿矿床(体)信息-矿矿产储产储 量与质质量为矿为矿 山建设设在确定矿矿山生产规产规 模、产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矿石加工选选冶工艺艺、矿矿山总总体布置、矿矿山建设设设计设计 等方面提供依据。
特别指出 成矿预测虽然是矿产勘查工作的核心,但成矿预测在矿产勘查工作阶段的一般划分中则无单独的阶段,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其贯穿与各个阶段之中 矿产勘查开发的各个阶段始终是一个预测实践评价的过程第一节 矿产勘查阶段及其划分二、勘探阶段划分o概念:n一个矿床,从发现并经详查确定其具有工业价值开始,一直到其被开采完毕止,还需要逐步进行不同详细程度的勘探研究工作将这种不同程度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划分为阶段,即简称为勘探阶段o勘探进一步可划分为:n1 矿床地质勘探阶段 矿山开发准备时期,为建矿可行性研究和矿山基建设计提供资料依据;n2 矿床开发勘探阶段 直接为矿山建设与生产服务 第一节 矿产勘查阶段及其划分常被称作矿床勘探,又常简称其为勘探以往的“规范”曾将其划分为初步勘探与详细勘探二个阶段现行规范中将初步勘探阶段取消,并将其工作任务分付于详查与勘探二阶段完成矿床地质勘探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性或枢纽作用:一方面是对详查工作的继续深化与发展,并同时检查与验证详查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为未来矿山建设设计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的矿床储量和资料依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矿山企业的全局和命运o 矿床地质勘探与前几个勘查阶段相比具有以下特点:n 勘探工作范围较有限,勘查程度更高,工程与工作量更大n 所获储量与资料的可靠程度更高、更详细、更接近于实际n 投资风险较小,但所需勘探投资额要大得多n 所需时间也长o 开发勘探是直接为矿山建设生产服务的,属矿山地质工作范畴。
o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n逐步检验与核实地质勘探所获成果,为矿山建设与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矿产储量(高级储量与生产矿量)与地质资料;n探明尚未发现或遗漏的隐伏矿体,扩大矿产储量,延长矿山寿命等o 按开发勘探的具体任务和顺序,又可将其划分为基建勘探、生产勘探与补充地质勘探 2.矿床开发勘探阶段基建勘探:是在矿山投产前的矿山基建时期,为保证主体基建工程位置的正确选择、确定和顺利施工,为保证首采地段的试生产能够顺利进行而完成的勘探工作生产勘探:是指在矿山投产后的生产时期,紧密结合矿山采矿生产的阶段开拓、矿块采准、切割与回采作业的程序,直接为采矿生产服务,并具有一定超前期的连续不断的勘探工作按其具体任务和特点,又可将其顺序细分为开拓勘探、采准勘探和回采(或备采)勘探等更小的阶段2.矿床开发勘探阶段2.矿床开发勘探阶段补充地质勘探:是指生产矿山的外围、深部、边部的地质找矿与勘探工作其对资源危机矿山企业更具有特殊意义可以将其纳入矿山企业远景发展规划,也可以是为另辟开发基地,扩大资源量或种类等其最大特点是往往具有普查找矿与矿床勘探两者“合并”进行的样式,即两者间界线不易清楚划分 矿床勘探阶段划分示意图 (初步勘探) 地质勘探 (详细勘探 ) o 矿床勘探 开发勘探 基建勘探 生产勘探 补充勘探第二节 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一、勘查周期是指完成单个阶段勘探任务所经历的时间。
例:矿床勘查周期 地质勘查周期具体包括编制勘探计划与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与管理、根据所收集整理的资料与信息编写勘探报告,并通过审批验收的整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开发勘查周期大体与矿山生产建设的服务年限或矿山生命周期相当o 西方工业发达的矿业大国,大型矿床的地质勘探周期最长者为5年;矿山开发周期也短,长者不超过11-14年o 而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地质勘探周期则较长,大型矿床最少需5年,长者达十几年以上;矿山开发周期更长,大型矿床按探明储量设计规定需达2530年以上第二节 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二、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因素1与国家矿业管理体制有关 如矿业管理体制是否理顺、有关部门的审批时速等2对矿床勘探程度的要求 因为矿山设计部门与基建生产往往要求过高,或勘探部门因勘探不足,不能通过验收,而需反复补充勘探,或因过度勘探,均会延长勘探周期第二节 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3 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性 同等勘探程度要求的相当规模的矿床(体),其地质特征越复杂、变化性越大者,则越难于查明,故势必消耗较多的时间 对于那些地质条件极复杂的小型矿床,甚至往往因达不到应有的地质勘探程度,而不得不被迫采取“边探边采”的探采结合方式。
其实质是将地质勘探与开发勘探被动地“合二而一” 二、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因素第二节 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4 勘探技术手段与设备的先进性、便捷程度和有效性 若勘探范围一定、工程量一定,若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笨重、效率低,或勘查效果不佳,所获取资料可信度低等,则势必需要较长的勘探时间当然,这与国家科技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有关5 勘探矿区经济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条件等 若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交通运输条件差,地区环境保护与矿业政策要求严格,以及勘探投资不足或可行性研究程度不够等不利条件,均会影响到矿床勘探工程施工进度 二、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因素第二节 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6 有关勘探人员的业务素质 若地质矿产预测与推断失误,勘探计划方案与设计失误,或组织管理不善,或技术措施不当、勘探工程质量不高等往往延误时日,甚至同一矿床的勘探工作时断时续、“几上几下”延误勘探周期的事例亦屡见不鲜二、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因素第二节 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7 勘探报告能否顺利验收 勘探报告不能通过审评验收,需重新编写,或需增补勘探工程进行补充勘探后,再编写补充勘探总结报告提交审评验收,势必延长勘探周期造成地质勘探报告不予验收通过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二、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因素第二节 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o 总之,地质勘探周期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缩短。
过长则造成勘探资金的过早支出、占用与积压,推迟矿山设计与基建时间;已投入大量勘探工程量与资金,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不能转入矿山建设开发的“呆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给国家造成了极大浪费 o 矿山基建勘探与生产勘探周期视矿山基建生产的需要而定一般情况下,基建勘探要求尽可能地短,若大型矿山采取分段分期基建方式,则有可能使基建勘探周期“拉长”,但这种拉长,一般应该是合理的生产勘探周期大体与矿山采矿生产周期相一致二、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因素第二节 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第三节 矿产勘查要求及工作程序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一、矿产勘查研究内容n 勘查区地质n 矿体地质n 开采技术条件n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综合评价n 放射性测量自学为主1、勘查区地质研究内容o搜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资料,对砂矿床还包括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特征o地层:应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岩相分带,确定含矿层位对沉积矿产应研究含矿层的岩性组合、物质组成以及沉积环境与成矿关系等o构造:应对控制或破坏矿床的主要构造进行研究,了解其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先后次序及分布规律等。
o岩浆岩:对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应了解或查明其岩类、岩相、岩性、演化特点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o变质岩:对变质矿床应了解或研究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影响因素、相带分布特 点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o围岩蚀变:应了解或研究矿床的围岩蚀变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2、矿体地质研究内容o矿体特征:应研究或控制矿体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相互间关系及氧化带(风化带)的范围等;研究围岩、夹石的岩性、产状、形态等;研究成矿后断层对矿体的破坏情况,找出矿体的对比标志,使其合理地有依据的连接o矿石特征:包括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特征o矿石物质组成:包括矿物组成及主要矿物含量、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嵌布粒度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应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的蚀变和泥化特征,并研究各类型的性质、分布、所占比例及对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的影响o矿石质量特征:包括矿石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有益和有害组分含量、可回收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依据矿石的工艺性质及当前生产技术条件,划分o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不同类型变化规律和所占比例,非金属矿产及固体燃料矿产,可据用途要求选择测定项目,用以确定该矿产的类型、品级。
3、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内容1)水文地质条件研究:n 调查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确定其汇水边界;n 查明含(隔)水层的分布、含水性质、构造破坏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情况,主要构造破碎带、岩溶发育带与风化带的分布及其导水性,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含水性及储水性、与矿层(体)的相对位置、连通其他含水层及地表水体和老窿水的情况,地下水的水头高度、水力坡度、径流场特征与动态变化,地表水体的分布、水文特征、连通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可能途径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n 确定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和途径,建立水文地质模型,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估算矿坑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以及矿区总涌水量n 调查矿区及其相邻地区的供水水源条件,结合矿山排水对矿山供水问题及排供结合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价,指出矿山供水水源方向n 缺水地区,应对矿坑涌水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2)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内容:n 研究矿床开采区矿体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及其结构面发育程度、组合关系,评价岩体质量,调查影响矿床开采的不良工程地质岩组(风化层、软弱层、构造破碎带)的性质、产状与分布特征,结合矿山工程需要,对露天采矿场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及(熔)腔的稳固性作出初步评价,指出可能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地质体或不良地段。
3、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内容3)环境地质研究内容:n 研究区域稳定性,矿区内历次地震活动强度及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老窿的分布范围、充填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圈定老窿(采空区)界限n 查明矿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地热等自然地质作用的分布、活动性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调查矿区存在的有毒(砷、汞)、有害(热、瓦斯、游离二氧化硅等)及放射性物质的背景值,对矿床开采可能造成的危害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