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ppt

409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8192938
  • 上传时间:2019-04-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80MB
  • / 40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本章重点,一、社会保障的定义★ 二、社会保障的体系 三、社会保障的内容★ 四、社会保障的功能★,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直译为社会安全 由于“社会保障”这个词简明扼要,表达准确,所以很快被国际劳工组织所接受,在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中正式使用此后,社会保障一词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一、社会保障的起源,社会保障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 1)原始社会的保障 2)奴隶社会的保障 3)封建社会的保障 4)资本社会的保障 德国;美国;英国,二、社会保障的概念,(一)国外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 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德国和美国是最具代表性、里程碑意义的国家,其定义也颇具代表意义 1. 英国 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主张社会保障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全体公民免除因年老、失业、疾病、死亡等风险而遭受的损失,并借助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以提高全民福利,,,2. 德国 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所遵循的是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其中的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即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旨在为因生病、残疾、老年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其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争的机会即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保障公平竞争),,3. 美国 美国最先采用“社会保障”一词,将社会保障视同社会安全网 美国社会保障总署《全球社会保障》 一书中,界定为“系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以保险,还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为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属津贴也包括在这个定义之中二)我国学者的观点,1.香港 官方界定的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并通过向有需要人士直接发放方式提供的福利,包括综合保障援助计划、公共福利金计划及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灾民紧急救济等官方界定范围窄,,2.澳门: 1989年当局制定社会保障法案之前,当地多只提社会福利、社会工作、救济等名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但澳门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邓玉华给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包括了社会服务、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三大形式。

      3.台湾: 社会保障制度较香港健全 “社会保障是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以及公共服务等各种不同方式,对于国民之遭遇危险事故,以致失能、失依,因而生活受损的人,提供各项生活需求,给以健康保障、职业保障及收入保障,并从而促进民族健康、全民就业及民生均足4、内地学者,(1)郑功成(人大教授):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陈良瑾: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3)孙光德、董克用(人大教授)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理解: 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政府 有能力、有效率、有动因 2.社会保障的依据:社会保障立法,,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 4.社会保障的对象: 全体国民 5.社会保障的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基本生活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讨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生存的需要 发展的需要 享受的需要,为何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理由有这样几个: 第一,政府有责任实现社会稳定,而社会保障正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政府有能力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有效的保护 第三,只有政府才能强制推行社会保障为何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续),此外社会保障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生存权是宪法中规定的人的基本权利而社会保障在公民遭遇生存困难的时候为公民提供物质帮助,是保证公民生存权利的必要手段讨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发析,1. 社会保险 2. 社会救助 3. 社会福利 4. 社会优抚,四、社会保障的功能,1、稳定功能 2、调节功能 1)调节公平与效率 2)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3)调节国民储蓄与投资 3、补偿功能 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五、社会保障的特征,一)特征 1、公平性(促进社会分配趋向公平) 1) 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2、社会化(对象、管理机构、基金来源为三方) 3、福利性(福利措施、贫困者帮助) 4、强制性(依法参加并照章缴费),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 1) 1834年 英国颁布新《济贫法》为标志 《济贫法》颁布: 首先是英国于1572年通过了强制征收济贫税的条例,于后才是1601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该法将已有的宗教或社会救助活动惯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首次由官方划定一条贫困线,对有需要的孤老病人进行收容,同时为失业者、贫民小孩提供(有限)的帮助,,1834年 英国颁布新《济贫法》 该法认为:人人有生存的权力、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

      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社会救助为一项社会制度;第一次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社会救助的工作 标志社会保障的萌芽,2)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施舍—感恩—服从)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统治者 的“灭火器”)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救灾、济贫、 ) 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解决的只是一天或一顿生存问题) 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2、社会保障制度形成阶段,德国 是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的国家 1883年《疾病保险法》 1884年《工伤保险法》 1889年《老年残障保险法》 标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3、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为标志 4、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阶段 标志: 1)福利国家的出现 2)实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增加到 140多个 5、社会保障的改革时期,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初创时期(1949-1957) 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2.调整时期(1957-1966) 主要调整方面: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3.停滞时期(1966-1978) 社会保险变为企业保险 表现为 a、各项管理机构被撤销,b、社会保障相关法规被废止,C、社会统筹费用被挪用 4、改革时期(78年至今) 1)1977-1993年,社会保障体制仍然维持着单位制这种模式,只是对其进行了修修补补。

      2) 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 3) 1998年以来,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进入此阶段的三大主要标志:,,标志一:1998年3月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标志二: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和去除单位化 标志三: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特别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写入了宪法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1.基本保障 2.广泛覆盖 3.多个层次 4.逐步统一,,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绩及面临问题,1、成绩 1)国民的社会保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单纯依赖政府与单位转化到责任分担 2)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即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全面保障 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转化成政府主导、责任共担、合理保障、开放运行的社会化保障制度 3)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得到确立,管理体制基本理顺,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

      2)法制建设滞后 3)责任模糊一是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划分不清;二是政府责任边界不明晰;三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未能明确 4)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一、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古埃及宗教文献《死亡之书》中写到:“我给所有的饥饿者以面包,我给裸露者以衣裳” 美国总统林肯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告诉世人:“人是生而平等的” 我国的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篇》则记载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这些传统思想源于人类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准则:互助互爱,众生平等,扶贫济困,这就形成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深刻的思想渊源二、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1、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18世纪,亚当·斯密 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成为古典自由主义学说的理论根基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因此主张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事”,“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2、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 Ceil Pigou)。

      庇古发表了著名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福利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社会福利中能够以货币计量的部分即为狭义福利——经济福利庇古认为,经济福利虽然只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但它对社会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社会福利的实现,庇古认为,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分配的 平均程度是检验经济福利的两个标准,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国民收入的分配,国家可以通过向高收入阶层征收累进税和遗产税,给包括老年人在内低收入阶层进行补助和救济,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实行收入相对均等化,从而增加社会福利36,其主要主张是: 一是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的患病、残疾、失业和养老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二是向收入高的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福利效果; 三是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 虽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收入均等化”的,但庇古提出转移性支付以及一些改革社会福利的理论几经演变并广为流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福利国家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古斯塔夫·施穆斯 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 第一 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 第二 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 第三 人类经济生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的物质方面的欲望,还应满足崇高的、完善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发展公共教育第四, 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等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被俾斯麦政府所接受,从而成为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1883 年开始,德国陆续推出了《疾病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障法》等社会保险法典新历史学派的主张后来经过制度学派而得以在美国发展,并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认可,成为西方国家早期社会保障政策的思想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