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产业联盟的概念和实践形式【经济其它相关论文】.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428535
  • 上传时间:2017-09-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学理论论文-产业联盟的概念和实践形式由于技术进步的加快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联盟自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兴起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是产业联盟的先行者,早期的实践形式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研发环节的合作,80 年代之后企业在技术标准环节的合作开始大量涌现发展中国家也在学习发达国家发展产业联盟的经验,并在实践形式上表现出新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联盟更加重视共同学习境外的先进技术,更多在市场环节进行合作,如中国台湾地区自 80 年代开始发展的产业联盟和中国大陆地区近期兴起的产业联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实践形式上的差异有深刻的原因,二者的产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法律环境也不同国外学术界对在研发环节进行合作的产业联盟(国外称为研发联盟,即 R&D Consortium)进行了大量研究(如 Vinod Kumar & Sunder Margun,1995;Hagedoorn & [BFB]Narula,1996;Chatterji,1996;Dutta & Weiss,1997;Sakakibara,1997,Odagiriet al ,1997 等等),这与发达国家产业联盟的实践特点有密切关系个别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产业联盟进行了研究(如 John A Mathews,2001),研究的视角也是技术研发合作。

      最近几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在技术标准环节进行合作的产业联盟,国外对此类产业联盟(国外称为 Standard Consortium,或 Standard-Setting Organization)的研究也大量出现(如 Carl Shapiro,2000,2001;Mark A Lemley,2002;Andrew Updegrove,2006 等等)国内一些学者介绍了国外研发联盟的理论(如李东红,2002;钟书华,2004 等),但是未见到对国内产业联盟实践的调查研究报告本课题组对中关村二十余家产业联盟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收集了部分国外的典型案例本报告在综合国内外实践形式的基础上,对产业联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归纳出产业联盟的五类实践形式一、产业联盟的概念、特征和理论(一)产业联盟的概念根据国内外产业联盟的实践,我们认为产业联盟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间组织,为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而设立产业联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产业联盟是企业间组织在产业联盟中,企业仍然保持独立性,产业联盟是在独立企业之上的组织形式产业联盟可以吸收学校和研究机构参与,政府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企业应当是产业联盟的主体。

      产业联盟具有正式的法律形式产业联盟的法律形式可以是书面的合作协议,也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如公司、各类非盈利组织产业联盟有特定的产业目标,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或环境产业联盟是为特定产业目标设立的组织产业联盟的目标通常是解决具体的产业共性问题,如研究某些共性技术,设立某项技术标准,打造某一创新产品的产业链等产业共性问题可以是某一区域或国家内产业共性问题,也可是全球产业共性问题产业联盟具有明确的存续时间由于产业联盟的目标是特定的,一旦设定的产业目标完成,产业联盟就要解散或转型二)相关组织比较产业联盟与行业协会是两类不同的组织首先,二者的目标不同产业联盟为特定目标而设立,如共同研发某项技术行业协会成立时一般不设特定目标,只设定“促进行业发展”等一般性目标第二,成员组成不同行业协会受到地域的限制,一个地域层级的一个行业设立一个协会产业联盟不受地域限制,成员可以跨地区甚至跨国,同一地区的同一行业也可能产生多个产业联盟多数产业联盟需要挑选成员第三,法律形式和治理方式不同行业协会一般为正式注册的非盈利社团组织,治理机制明确规范产业联盟的法律形式多种多样,如合资企业、正式或非正式的非盈利组织等,且各类组织的治理机制差异很大。

      第四,存续时间不同产业联盟在完成特定的目标后就要解散或转型,行业协会则长期存在产业联盟与企业联盟(或企业战略联盟)有联系也有区别法国学者皮埃尔?杜尚哲(Pierre Dussauge)和贝尔纳?加雷特(Bernard Garrette)提出了获得广泛认同的关于企业战略联盟的定义(《战略联盟》(Cooperative Strategy),皮埃尔?杜尚哲(Pierre Dussauge)、贝尔纳?加雷特(Bernard Garrette)、李东红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企业战略联盟是独立企业间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联盟以共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共同实施项目或活动为表征企业战略联盟不包括企业单方面实施的项目或活动、单独承担风险和收益的活动,如许可生产等产业联盟可以看作是企业战略联盟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为目标企业战略联盟的目标既可能针对产业共性问题,也可能正对企业问题,但实践中绝大多数是针对企业问题二是成员数量较多,常常由产业中众多企业组成企业的战略联盟多数是两家企业间的合作,少数是企业间的多边合作三)产业联盟的理论分析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协调生产的主要资源配置方式。

      在企业内部,生产依靠行政管理来协调在企业外部,市场价格调节生产,生产的协调通过市场交易完成实践中,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企业间组织,产业联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产业联盟这种组织形式而不是通过企业或市场来解决问题呢?一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业联盟形成的原因外部性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产业共性问题内部化的组织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产业共性问题,产业联盟是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方式在单个企业看来,产业共性问题是外部问题随着企业对产业共性问题的重视,企业自觉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共性问题就成为产业联盟的内部问题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的结合外部性问题是政府政策的重要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支持产业联盟的政策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常常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产业联盟是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组织,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往往比直接干预生产活动更加有效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产业联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节省成本科斯(Ronald H Coase)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两种方式的运行都是有成本的,市场方式需要支付市场交易费用,企业方式需要支付企业组织费用合理的企业边界处于“边际组织费用=边际交易费用”的均衡点。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主要由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经常性三个因素形成产业联盟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可以节省企业组织费用例如,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交易中专用性资产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专业化分工可以避免公司内部投资带来的组织费用过大问题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本质上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两个重要特性,因而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这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当企业遇到行业共性问题时,单个企业往往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足够资源,包括:技术、市场、资本、知识产权、品牌、公共关系等等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投入资源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有效工具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达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产业联盟可以帮助联盟内企业共同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如联盟成员通过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开发或者共同投资基础设备等达到规模经济产业联盟形成的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还具有一些特殊优势:企业可以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避免规模扩张带来的大企业病,可以保持多方面的灵活性等。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学习的平台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谋求竞争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国之内的企业在外部压力下开始寻求合作以提高竞争力企业参加产业联盟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学习,包括联盟企业间的互相学习和联盟企业共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二、产业联盟的实践形式根据产业联盟内企业间合作的环节,可以将产业联盟的实践形式分为五类:研发合作产业联盟、技术标准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社会规则合作产业联盟一)研发合作产业联盟研发合作产业联盟(简称研发联盟)是以合作研发产业共性技术为目标的产业联盟由于技术进步的加快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和政府日益重视联合研发产业共性技术企业共同投入资源组建研发联盟,政府对研发重要技术的联盟常常给予资金支持研发联盟有利于集中研发资源、实现能力互补和分担研发投入的风险国内外存在大量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的案例,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日本和美国在半导体产业竞争中采用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范宝群:“在战略高科技产业建议加快建立同行业企业‘竞争前研发’联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6 年。

      )1976~1979 年,日本政府出资支持富士通、日立、三菱机电、日本电气和东芝 5 家主要的日本半导体公司组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VLSI consortium),合作研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技术,帮助日本企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成功实现产业赶超1987 年,美国政府出资支持 IBM、TI、Lucent(AT&T)、Digital Semiconductor、Intel、Motorola、AMD、LSI Logic、National Semiconductor、Harris Semiconductor、Rockwell、Micron Technology 和 HP等 13 个主要半导体公司组建半导体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SEMATECH),合作研发半导体产业的先进制造技术,帮助美国半导体企业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竞争地位  (二)技术标准产业联盟技术标准产业联盟(简称技术标准联盟)是以制定产业技术标准为目标的产业联盟技术标准传统上是由政府或政府认可的权威机构来制定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标准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传统的技术标准制定机制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由产业界主导的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大量涌现,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

      发达国家对技术标准产业联盟采取了积极的鼓励态度,如美国的有关法律要求政府积极采用产业联盟制定的技术标准1997 年,国际上主要的电子制造巨头和美国内容提供商共同发起成立了DVD 技术标准联盟,核心成员包括日立、松下、三菱、先锋、飞利浦、索尼、汤姆逊、时代华纳、东芝、JVC 等 10 家国际巨头,共同制定 DVD 的技术标准(DVD Forum 网站三)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简称产业链联盟)是以完善产业链协作为目标的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联盟以产业企业纵向合作为主线,也不排除部分环节上竞争性企业的共同参与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的目标是要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以与采用不同技术或不同技术标准的产业链开展竞争中国的 TD-SCDMA 产业联盟是典型的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2001 年 3 月中国提出的 TD-SCDMA 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 3 个国际标准之一,但是起步较晚的TD-SCDMA 技术标准在产业化上遇到巨大挑战:未建立成熟的产业链前,运营商和消费者不愿采用2002 年 10 月,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大唐电信、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普天等 8 家电子通信企业共同成立了TD-SCDMA 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目前会员增至 38 家,覆盖了系统、终端、芯片、测试仪表、软件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TD-SCDMA 网站四)市场合作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简称市场联盟)是以共同开发利用市场为目标的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以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