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比较优势理论.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12637632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5.5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把亚当斯密的理论引申了一步,他探讨了如果一国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 有绝对优势的话会出现什么局面?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表明这样的国家不会从国际贸易中 得到利益在李嘉图1817 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他指出并非如此依据李嘉图的比 较优势理论,一国应该专门生产其最有效益的产品,而从外国购买不太有效益的产品,即使 这一行为意味着从别国购买的产品并不比在本国生产更有效率这似乎违反直觉,那就让我 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这个逻辑我们还用加纳和韩国的例子这次假设加纳在可可和玉米生产上都更有效率也就是 说,加纳在两个产品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在加纳生产一吨可可需10 个单位的资源,一吨 大米需13.33个单位的资源如果有200 个单位的资源的话,加纳可生产20吨可可 0吨大 米,或 15吨大米0吨可可,或生产可能性临界线上的任一组合在韩国需40个单位资源生 产一吨可可,20 个单位资源生产一吨大米那么,韩国科生产5吨可可0 吨大米,或10吨 大米 0 吨可可,或生产可能性临界线上的任一组合假设没有贸易,双方都用一半资源生产 大米,另一半资源生产可可,那么,加纳会生产10 吨可可和 7.5 吨大米,而韩国则生产2.5 吨可可和 5 吨大米。

      既然加纳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它为什么要和韩国做贸易? 尽管加纳在两种产品可可和大米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它只在可可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加纳能生产4 倍于韩国的可可,但只能生产1.5 倍于韩国的大米相比来说,加纳在生产可 可方面比生产大米更有效率不进行贸易的话,两国可可总产量为12.5吨(加纳10 吨韩国2.5 吨),两国大米总产 量为12.5吨(加纳7.5吨韩国5 吨)没有贸易,各国只能消费自己的产品参与贸易后,两 国可以增加大米和可可的总产量,两国的消费者就能消费更多的产品5.5.1 从贸易中获利假如加纳利用比较优势生产可可,把产量从10 吨提高到15 吨这样就用了150个单 位的资源剩下的 50个单位的资源生产了3.75 吨大米同时,韩国专门生产大米,生产 10 吨大米大米和可可的产量现在得到提高专业化生产前,可可总产量为12.5吨,大米 12.5 吨现在变成了15 吨可可和13.75 吨大米表5-2 总结了产量的增长不仅总产量增加了,而且现在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如果加纳和韩国以1:1 的方式 交换可可和大米,两国都用 4 吨出口产品换4 吨进口产品,两国都可比专业化和贸易之前消 费更多的产品。

      如果加纳用4 吨可可换取韩国4吨大米,它还剩下11吨可可,比专业化生 产前还多一吨另外,用4 吨可可从韩国换来的4 吨大米,加上本国生产的3.75 吨,总共 就有 7.75 吨大米,比交易前多了0.25 吨同样,与加纳交换4 吨大米后,韩国还剩6 吨大 米,比专业化生产前多另外,它换来的4吨可可比专业化前多了1.5 吨由于专业化生产 和贸易,两国都增加了可可和大米的消费量比较优势理论传达的基本信息是,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比限制性的贸易创造更多的世界 生产量李嘉图的理论也认为,所有国家的消费者在没有贸易限制的情况下能消费更多产品 这种情况在生产任何产品都缺乏绝对优势的国家也是如此比较优势理论表明贸易是总体上 为正和的博弈,参与贸易的国家都获利这样,该理论就为鼓励自由贸易提供了强大的理论 基础李嘉图的理论非常有影响,它一直以来是倡导自由贸易人士的主要理论武器 5.5.2 资质与假设自由贸易是普遍获利的这个结论从这样简单的模型得出是非常冒失的我们的简单模 型包括许多不现实的假设1) 我们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国家和许多产品2) 我们假设不把两国的运输成本计算在内3) 我们假设不考虑不同国家资源价格的差异。

      我们没有涉及交换比例,而只是假设可可和大米以1:1 的比例交换4) 我们假设资源在一国内可以自由得从生产一种产品转移到生产另一种产品,现实生活中并非总是如此5) 我们假设回报和规模是成正比的,即加纳和韩国的专业化不影响生产1 吨可可或 1 吨大米所需的资源量在现实世界中,减少和增加专业化生产回报的 情况都是存在的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资源量会因国家专门生产该产品而减 少或增加6) 我们假设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资源储备,且自由贸易改变不了国家利用其资源的效率这种静态的假设没有考虑到国家资源储备的动态变化,也没有考 虑到由于自由贸易而导致的国家利用资源的效益上的动态变化7) 我们假设在一个国家之内贸易对收入分配没有影响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是否自由贸易是相互获利的结论就会扩展到现实世界的众多 国家、众多货物、必要地运输成本、不稳定的汇兑率、国际范围内变动的资源、专业 化生产不定的回报以及动态的变化?尽管比较优势理论的外延超出了本书的范围,经 济学家表明,从我们简单的模型得出的基本结果可以推广到生产不同产品的许多国家 尽管有许多缺点,李嘉图模型的基本主张:国家要出口最有生产效率的产品,是得到 具体数据的支持的。

      然而,一旦所有假设不存在了,根据倾向于“新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的观点, 赞同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就失去了一些说服力我们将在本章的后面和下一章展 开讨论这个问题在最近进行的一个广泛讨论的分析中,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保 罗•萨缪尔森认为,与标准的解说相反,在某种情形下,比较优势理论预测富有的国 家会因为把自由贸易转移到穷国而使其经济恶化下一节我们将探讨萨缪尔森的观点 5.5.3 李嘉图模型的简单延伸我们来看一看去掉上述简单的比较优势模型中的两个假设的效果下面我们取消假设 一个国家内的资源很自由地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另一种产品上,以及取消假设贸易不改 变一国的资源储量或这些资源利用的效率1. 不可移动的资源在简单的比较优势模型加纳和韩国的例子中我们假设生产者能很容易地在地里一年种可 可、一年种大米之间转换这种假设在一些农产品中是可行的,资源却不能轻易地从生产一 种产品转变为另一种产品,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摩擦比如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采用自 由贸易体制通常意味着该国将不生产纺织类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生产知识密集型产品, 如电脑软件或生物技术产品尽管从整体看,国家会在这种转变中获利,但纺织品生产商则 会倒闭。

      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工人或许不能给微软公司写软件程序,因此,转向自由贸易意 味着他会失业或不得不接受一份差一些的工作,比如在快餐店工作资源不总是很轻易地从一种经济活动转移到另一种经济活动这一过程也产生摩擦和人的 痛苦虽然该理论预测,自由贸易的利益以相当大的幅度超过付出的代价,但对于承受代价 的人来说确实是痛苦的因此,政治上对自由贸易体系的反对总是来自那些工作最受威胁的 人在美国,纺织工人和纺织工会长期反对向自由贸易转变就是因为这一群体要失去很多 政府通常以帮助失业者进行培训的方式缓解向自由贸易转变的压力转向自由贸易而引起的 痛苦是短时期的现象,而一旦转变完成,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则是既巨大又持久的2. 动态效果与经济增长在简单的比较优势模型中,我们假设贸易活动不改变国家资源储备,也不改变其使用资源 的效率这种静态的假设不考虑自由贸易产生的动态变化如果解除这种假设,很明显向一 个经济体开放贸易很可能产生两种动态的盈利济体开放贸易很可能产生两种动态的盈利 第一种,自由贸易会增加国家的资源储备,因为国外越来越多的资金和劳动力的到来使国内 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第二种,自由贸易也会增加一个国家利用资源的效率。

      在资源利用上赢得效率是由几个因 素产生的例如,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实体成为可能,因为贸易为国内公司扩展了整个市场的 规模贸易可以使国外更先进的技术为国内公司所用,而更先进的技术能增加劳动生产率和 土地生产率(所谓绿色革命就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量起这种作用)开放经挤去面对外国竞 争,会刺激国内生产者寻找出路增加效率这种现象再次出现在一度曾被保护起来的东欧市 场,那里许多原先的国家垄断企业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以便在世界市场中求生国家资源储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动态双赢将引起国家的生产可能性临界向外转移图5-3 表明,从 PPF1 转移到 PPF2 是由于自由贸易产生的动态盈利向外转移的结果是,图 5-3 表示的国家能比自由贸易之前生产更多的这种产品该理论表明使一个经济体向自由贸易开 放不仅会引起早先讨论过的那种静态盈利,还会带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动态盈利如果确实如 此,那么支持自由贸易的论点就强大了但前面也提到了20 世纪著名额经济理论家保罗 萨缪尔森认为在有些情况下,动态盈利导致的结果并不是很乐观3.萨缪尔森的评论萨缪尔森的评论密切注视富国(如美国)与穷国(如中国)进行自由贸易时会发生什么,中国 进入自由贸易体制后生产力快速提高(在穷国使用资源具有动态的盈利效益)。

      萨缪尔森模式 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消费者购买从中国进口的低价格的产品,不足以对美国经济产生盈 利效果,尤其当自由贸易的动态效果是使美国实际工资的降低的话萨缪尔森在接受《纽约 时报》采访时强调:“能够在沃尔玛买到便宜20%的日用品并没有弥补(美国)工资的损失萨缪尔森还说,他尤其关心服务性工作岗位移到海外的能力,这些行业传统上在国际上 并不是流动的,比如软件杀毒、呼叫中心的工作、会计工作,甚至MRI扫描医疗诊断(见下 文的“国家聚焦”)近年来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些工作移到海外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 扩大了这些工作的劳动力市场,使印度、菲律宾和中国这些国家中的受教育的入口获益随 着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劳动力的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萨缪尔森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工 资水平将降低,就类似大规模的移民涌入之时发生的情形.,这或许还会抵消国际贸易带来 的好处尽管这么说,萨缪尔森承认自由贸易在历史上使富国受益(以下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另外,他认为,如果引入保护主义的政策(如贸易壁垒)以使美国未来免受到自由贸易在理论 上可能带来的伤害,可能会出现一种比预防疾病还要糟糕的情况一些经济学家很快就打消了萨缪尔森的担忧。

      他们没有质疑他的分析,而是指出,实际 情形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形成那种足以导致萨缪尔森模式中不利情形出现的劳动力技术水 平,也就是说,它们的获利空间很快就会缩小援引一位持此观点的人的话:“印度和中国 将涌现 3亿掌握复杂深奥赌博技能的国民,这些国家的教育机构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正如 反驳中表示的那样,萨缪尔森的才华很令人尊敬,所以他的著作无疑会在来来的、日子里受 到广泛的争议国家聚焦美国白领的工作职位转移到海外经济学家长期认为,自由贸易让所有参与到自由贸易体系中的国家都获益,但随着全球 化浪潮席卷美国经济,许多人就质疑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尤其是因为全球化的浪潮而失去工 作的那些人对过去20多年的假设是,伴随着自由贸易的是低技术的、蓝领制造业的工作 岗位从美国这样的富国转向了低工资的国家,如纺织业移向了哥斯达黎加,运动鞋制造业转 移到菲律宾,钢铁业移向了巴西、电子产品移向了马来西亚等等正当许多观察家悲叹美国 制造业被淘空了的时候,经济学家认为涉及知识经济的高技术、高工资的白领工作岗位会留 在美国本土有人会反驳说电脑会在马来西亚组装,但电脑仍由高技能的美国王程师在美国 硅谷设计最近有人质疑这个论断,他们的依据是:2000年后全球经济放缓,公司盈利业绩下滑, 因此,许多美国公司就把知识技能性的白领工作岗位转到发展中国家以节省部分成本。

      20 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段长期的经济繁荣,美国银行必须与其他组织竞争,以争夺信息技术 方面的稀有专家,使这些人的年薪涨到10万美元但随着商业压力的来临,2002—2003年 年初,该银行从25000个美国本土的强大的信息技术岗位中削减了 5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