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 月迹》.pptx
17页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4课 月迹,,课题导入,月亮的足迹会出现在哪里呢?,,相关链接,贾平凹(wā),男,汉族,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党员,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认读园地,累 袅 嫦 娥 嫉 妒 瓷,niǎo lèi é jí dù cí cháng,,多音字运用,累,,léi(果实累累),lèi(劳累),lěi(积累),1.秋天到了,果树上果实累累(léi),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 2.老师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lěi)的过程,我们要勤奋学习 3.小明怕妈妈劳累(lèi)了,回家就帮妈妈干活重点词语,踪迹 袅袅 嫦娥 嫉妒 刀刃,课文讲解,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月亮?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读第1-2自然段课文讲解,第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讲述的是中秋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奶奶让我们寻找月亮。
课文讲解,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作者描述月光下的景象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习第3-24自然段用了大量的叠词使用叠词,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课文讲解,读第8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月亮的袅袅”是形容花香的,将无形赋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了;“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似无;“痒痒的”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独特的联想和奇妙的通感,巧妙地将视觉形象变成了嗅觉、触觉意象,遥不可及的月形月影变成了可闻可触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课文讲解,读第9-14自然段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孩子们水晶般的心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课文讲解,读第15-1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呢?为什么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呢?,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这表现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是告诉孩子们:每一个人都有希望,都可以拥有美好的东西课文讲解,读第20-24自然段,孩子们分别在哪里发现了月亮的足迹呢?,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上、锨刃上,河湾上,水里,天上,孩子们的眼睛里课文讲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通过寻月,孩子们清楚认识到月亮、天空及未来的一切都属于他们的体现出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总结,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总结,月迹,盼看月亮,屋中:镜中看月,院中:院中望月 葡萄叶、瓷花盆儿、 镰刃儿,沙滩:河中寻月 眼瞳寻月,,,发现美 追求美,,,,收束全篇,谢谢观赏!,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