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93343386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8.34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根据生活经验,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A.一支中考涂卡所用2B铅笔的长度约17.5cmB.中学生大拇指甲的面积约10cm2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500g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40℃【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2B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长和宽都在1cm左右,面积大约为s=a2=(1cm)2=1cm2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会听到声音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医学上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3)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A、在月球上,有振动,但不能听到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类题目是考查声学中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声学中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3.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体离凸透镜越近,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越大,像离凸透镜越远2)补光可以使照片的光亮更亮一些3)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

      解:甲乙:若要照全身像,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故乙正确,甲错误;丙:“补光”可以使照片更亮,但若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则像的背景更亮,而不是人像更亮,故丙错误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故丁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4.下列有关光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把红、黄、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C.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D.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分析】(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3)凸透镜成像时,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4)镜面反射时,光线集中反射向一定的方向,漫反射时,光线可以射向各个方向解:A、人们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故A错误;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故B正确;C、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而成的虚像则是正立的,故C错误;D、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的反射是漫反射,这样人们才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影像,故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光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但都属于光学基础知识,应熟练掌握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3)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而不是蒸发此选项错误;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镜片上液化成为小水珠此选项正确;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液滴此选项正确;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是水分子由固态变液体的缘故。

      此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水的三态变化和升华现象等,要联系生活,加强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分析】(1)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2)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二者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在下列光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黑板反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透过玻璃球看到的花瓣比实际大,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2)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还能平行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面的平而光滑的;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4)放大镜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解: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黑板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D、透过玻璃球看到的花瓣比实际大,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几种光现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8.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金19.3×103水银13.6×103钢、铁7.9×103纯水1.0×103冰(0℃)0.9×103植物油0.9×103干松木0.5×103酒精0.8×103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分析】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体积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质量的大小解:A、水银是液体,但它的密度比铜和铝的密度都大,故A错误;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植物油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公式m=ρV可知植物油的质量大,故B错误;C、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正确;D、冰和植物油不是同一种物质,但密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特性的应用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能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9.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D.严冬,滴水成冰【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解: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固态的,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D、严冬,滴水成冰,是水变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凝华、升华和凝固自然现象的理解能力10.如图所示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③为近视眼矫正模型B.①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④为远视眼矫正模型C.②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④为近视眼矫正模型D.②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③为远视眼矫正模型【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聚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因此要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弱,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而形成的因此要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解:(1)在①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图所示的是近视眼模型因此要戴凹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③图所示2)在②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该图所示的是远视眼模型。

      因此要戴凸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④图所示故选:A点评】(1)此题考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国开山东开大《土质学与土力学》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中学教师资格证】.docx 2025国开山东开大《特许经营概论》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真题(含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与管理》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开大《自然现象探秘》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消费心理学》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国开山东《小微企业管理》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国开山东开大《资本经营》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试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考123答案+终结性考试答案.docx 2025国开《视频策划与制作》形考任务1-4答案.docx 2025国开《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形考任务234答案+期末大作业答案.docx 2025国开电大《煤矿地质》形成性考核123答案.docx 2025国开电大《冶金原理》形考任务1234答案.docx 2025国开《在线学习项目运营与管理》形考任务1234答案.doc 2025国开电大《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阶段测验1-4答案.docx 2024 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x 环保工程师---2023 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x 2025国开《液压与气压传动》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060616计分:形成性作业2、3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