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林的营造管理及财务知识分析(60页PPT).pptx
60页第六章第六章 经济林的营造经济林的营造第一节第一节 林地种类林地种类第二节第二节 适地适树适地适树第三节第三节 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水土保持第四节第四节 林地规划设计林地规划设计第五节第五节 栽培技术栽培技术第六章第六章 经济林的营造经济林的营造 第一节第一节 林地类型的评价林地类型的评价一、平地类型一、平地类型二、二、 山地类型山地类型三、三、 丘陵类型丘陵类型 平地是指地势平坦或向一方轻微倾斜、但坡度小于平地是指地势平坦或向一方轻微倾斜、但坡度小于5 5度以及地面起伏不大或者具有波状起伏的地带特点为:度以及地面起伏不大或者具有波状起伏的地带特点为:1. 1.有利于规划与施工有利于规划与施工2. 2. 有利于林地的机械化操作有利于林地的机械化操作3. 3.交通便利,有利于生产资料及产品的运输交通便利,有利于生产资料及产品的运输4. 4. 水分充足,土壤较厚水分充足,土壤较厚5. 5. 灾害性天气较少灾害性天气较少6. 6.比山地和丘陵投入少比山地和丘陵投入少7. 7.果实色泽、风味及耐贮性较差果实色泽、风味及耐贮性较差 第一节第一节 林地类型的评价林地类型的评价 1. 1. 山麓地带的地形、气候变化小,有利于林地的规划设山麓地带的地形、气候变化小,有利于林地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交通便利,有利于物资运输及机械化操作;计与施工;交通便利,有利于物资运输及机械化操作;空气流通,光照充足,土壤深厚,土壤肥沃;排灌容易,空气流通,光照充足,土壤深厚,土壤肥沃;排灌容易,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
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2. 2. 从低位山到中位、高位山带,从低位山到中位、高位山带, 侵蚀沟逐渐增多,地形侵蚀沟逐渐增多,地形变得复杂,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机械化管理较难,土变得复杂,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机械化管理较难,土层薄,肥力较低,灾害性天气较多,越来越不利于发展层薄,肥力较低,灾害性天气较多,越来越不利于发展经济林 第二节第二节 山地类型的评价山地类型的评价山地经济林 1. 1. 浅丘地带的坡度较缓,土壤冲刷较轻;类型变化浅丘地带的坡度较缓,土壤冲刷较轻;类型变化不大;土层较厚,水分条件好;麓部与顶部的气候不大;土层较厚,水分条件好;麓部与顶部的气候差异不大,上下交通方便,是经济林发展的理想地差异不大,上下交通方便,是经济林发展的理想地带2. 2. 深丘地带坡度较陡,土壤冲刷较严重;麓部土壤较深丘地带坡度较陡,土壤冲刷较严重;麓部土壤较肥厚,顶部较瘠薄,上下土壤类型差异较大;交通不肥厚,顶部较瘠薄,上下土壤类型差异较大;交通不便不易发展经济林不易发展经济林 第三节第三节 丘陵地类型的评价丘陵地类型的评价丘陵地带经济林第六章第六章 经济林的营造经济林的营造 第二节第二节 适地适树适地适树一、适地适树含义一、适地适树含义二、二、 适地适树标准适地适树标准三、三、适地适树适地适树途径途径 适地适树:使栽培的经济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适地适树:使栽培的经济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树种在当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树种在当前立地条件下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达到的最高产量水前立地条件下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达到的最高产量水平。
平其中其中“地地”包含两点:一是自然条件,另一是社会经济包含两点:一是自然条件,另一是社会经济条件树树”也包括两点:一是考虑树种,更要考虑品种也包括两点:一是考虑树种,更要考虑品种与自然条件、立地条件的关系;另一是要考虑生产与自然条件、立地条件的关系;另一是要考虑生产目的 一、适地适树的含义一、适地适树的含义 1. 1. 经济林:经济林: 达到早实、丰产、优质、稳产达到早实、丰产、优质、稳产 2. 2. 防护林:防护林: (1 1)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稳定;)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稳定; (2 2)同一树种(或)品种在该立地条件下立地指)同一树种(或)品种在该立地条件下立地指数和平均材积生长量最大数和平均材积生长量最大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1. 1. 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 选择某种适合的立地条件造林或是确定树种后选择某种适合的立地条件造林或是确定树种后 选择适当立地条件选择适当立地条件 2. 2. 改树适地:改树适地: 通过选种、引种、育种改变树种某些特性,使其相通过选种、引种、育种改变树种某些特性,使其相适应 3. 3. 改地适树:改地适树: 通过整地、施肥、土壤管理等技术措施改变林地的生通过整地、施肥、土壤管理等技术措施改变林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合原本不适的树种生长。
长环境,使其适合原本不适的树种生长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三、适地适树的途径第六章第六章 经济林的营造经济林的营造 第三节第三节 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水土保持一、水平梯田一、水平梯田二、二、 鱼鳞坑鱼鳞坑三、三、撩壕撩壕 一、水平梯田一、水平梯田1. 水平梯田的作用水平梯田的作用2.水平梯田的规划水平梯田的规划3.水平梯田的设置水平梯田的设置 (1 1)拦蓄雨水,避免冲刷)拦蓄雨水,避免冲刷 水平梯田田面基本水平或内倾,一般降雨可拦蓄,暴水平梯田田面基本水平或内倾,一般降雨可拦蓄,暴雨时可拦蓄大部分径流,控制大部分泥沙,基本做到水雨时可拦蓄大部分径流,控制大部分泥沙,基本做到水不下田,泥不下坡不下田,泥不下坡 (2 2) 便于耕作,易于灌溉便于耕作,易于灌溉 水平梯田条长面宽、等高水平,便于精耕细作水平梯田条长面宽、等高水平,便于精耕细作 (3 3)增加肥力,有利增产)增加肥力,有利增产 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因而为经济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因而为经济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利于增产创造良好条件,利于增产 1. 水平梯田的作用水平梯田的作用 一般在一般在2525以下的坡耕地上。
注意以下的坡耕地上注意“大弯就弯,大弯就弯,小弯取直小弯取直”的办法,尽量修成集中成片的梯田除了的办法,尽量修成集中成片的梯田除了坡度平缓的低山丘陵外,梯田不应开到山顶,只到山坡度平缓的低山丘陵外,梯田不应开到山顶,只到山腰以下,山顶营造水土保持林腰以下,山顶营造水土保持林 2. 水平梯田的规划水平梯田的规划 3. 水平梯田的设置水平梯田的设置鱼鳞坑撩 壕 撩壕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挖成横向浅沟,在沟的下撩壕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挖成横向浅沟,在沟的下沿堆土成陇,经济林栽于壕的外侧适于坡度在沿堆土成陇,经济林栽于壕的外侧适于坡度在1010以下的缓坡沟宽一般为以下的缓坡沟宽一般为50-100cm50-100cm,深为,深为30-40cm,30-40cm,间距间距一般等于行距一般等于行距 要点要点“找好水平,随弯就势,平高垫低,通壕顺水找好水平,随弯就势,平高垫低,通壕顺水”撩 壕第六章第六章 经济林的营造经济林的营造 第四节第四节 林地的规划设计林地的规划设计一、林地的选择一、林地的选择二、二、 作业区的规划设计作业区的规划设计三、三、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四、排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四、排灌系统的规划设计五、五、防护林的规划设计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一、林地的选择一、林地的选择 1. 1. 树种、品种的生长发育条件树种、品种的生长发育条件 2. 2. 一定的社会基础一定的社会基础 3. 3. 灌水排水方便灌水排水方便 4. 4. 避免重茬连作避免重茬连作 5. 5. 没有环境污染没有环境污染 二、作业区的规划设计二、作业区的规划设计1. 划分依据划分依据2. 作业区面积作业区面积3. 形状和方位形状和方位 1. 划分依据划分依据 1. 1. 同一区内土壤及气候条件一致同一区内土壤及气候条件一致 2. 2. 能减少和防止园地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山区要发能减少和防止园地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山区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挥更大的作用 3. 3. 减少或防止风害减少或防止风害 4. 4. 有利于运输有利于运输 5. 5. 有利于机械化管理有利于机械化管理 1. 划分依据划分依据 1. 1. 同一区内土壤及气候条件一致同一区内土壤及气候条件一致 2. 2. 能减少和防止园地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山区要发能减少和防止园地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山区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挥更大的作用 3. 3. 减少或防止风害减少或防止风害 4. 4. 有利于运输有利于运输 5. 5. 有利于机械化管理有利于机械化管理 2. 面积面积 一般平地类型的园地,同一区内土壤及气候条件一致一般平地类型的园地,同一区内土壤及气候条件一致情况下,面积可在情况下,面积可在150-200150-200亩。
亩 山区及丘陵一般为山区及丘陵一般为15-3015-30亩 3. 作业区形状和方位作业区形状和方位 一般采用一般采用2:15:12:15:1的长方形,在平地类型的园地,的长方形,在平地类型的园地,长边应同害凤方向垂直,使经济林的行向与作业边的长边应同害凤方向垂直,使经济林的行向与作业边的长边一致长边一致 山地及丘陵地类型的园地中,多采用带状的长方形,山地及丘陵地类型的园地中,多采用带状的长方形,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沿等高横走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沿等高横走三、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三、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1. 道路系统组成道路系统组成2. 平地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平地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3.盐碱地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盐碱地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4.山地及丘陵地类型林地中的山地及丘陵地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 1. 道路系统的组成道路系统的组成 通常由主干、支路和小路组成通常由主干、支路和小路组成 主路:主路:一般布置在林地中间,贯穿整个林地,与外一般布置在林地中间,贯穿整个林地,与外界公路相连界公路相连 支路:支路:一般布置在栽培大区之内、小区之间,多一般布置在栽培大区之内、小区之间,多为小区边界,一般要求与主路垂直相连。
为小区边界,一般要求与主路垂直相连 小路:小路:一般布置在较大的小区内,通常为机械操作一般布置在较大的小区内,通常为机械操作道,要求与支路相垂直道,要求与支路相垂直 2. 平地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平地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 一般平地类型的园地,可以设置三级道路系统;一般平地类型的园地,可以设置三级道路系统;干路和支路两侧应修筑排水沟(或灌水沟)并在干路和支路两侧应修筑排水沟(或灌水沟)并在行端留出车辆回转地带行端留出车辆回转地带 3. 盐碱地林地中的规划设计盐碱地林地中的规划设计 在以盐碱地为主的林地中,道路应与排灌系统相结合,在以盐碱地为主的林地中,道路应与排灌系统相结合,不要打乱和切断排水沟,尽量减少交叉如必须交叉时,不要打乱和切断排水沟,尽量减少交叉如必须交叉时,应修筑桥梁或涵洞等建筑物,以利于排水、灌溉和洗盐应修筑桥梁或涵洞等建筑物,以利于排水、灌溉和洗盐 4. 山地及丘陵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山地及丘陵类型林地中的规划设计 山地和丘陵地类型林地中,应根据地形布置道路系统山地和丘陵地类型林地中,应根据地形布置道路系统干路(顺坡路)应选择坡度较缓处迂回盘绕修筑;支路干路(顺坡路)应选择坡度较缓处迂回盘绕修筑;支路(横向路)沿等高线,按(横向路)沿等高线,按3-5%3-5%的比降,路面内斜的比降,路面内斜2-32-3,并在内侧修筑排水沟。
并在内侧修筑排水沟 四、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四、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1. 灌溉系统设计灌溉系统设计2. 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 1. 灌溉系统的设计灌溉系统的设计 (1 1)地面灌溉系统设计地面灌溉系统设计 (2 2)地下灌溉系统设计地下灌溉系统设计 (1)地面灌溉系统的设计)地面灌溉系统的设计 地面灌溉系统包括:干渠、支渠和灌水沟地面灌溉系统包括:干渠、支渠和灌水沟 干渠:干渠:将水引到林地中干渠尽可能布置在林地最高将水引到林地中干渠尽可能布置在林地最高处:在缓坡的林地中可布置在分水线处或坡面上方;在处:在缓坡的林地中可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