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锡田矿床花岗岩特征及演化.pdf
2页矿 床 地 质 2012 年 MINERAL DEPOSITS 第 31 卷 增刊 湖南锡田矿床花岗岩特征及演化* 王艳丽1,吕红军2,祝新友3,傅其斌4,袁 盈3,程细音3,李顺庭3 (1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12;2 宁夏地矿物资装备管理中心, 宁夏 银川 750021; 3 有色地科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4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湖南锡田矿床地处华夏地块北部诸广山-万洋山隆起的北端, 紧邻钦杭缝合带南侧, 属于南岭锡钨多金属矿带的北部沿钦杭缝合带及其两侧分布着柿竹园、香花岭、荷花坪、瑶岗仙、黄沙坪、芙蓉、姑婆山、新田岭、珊瑚等多处大型-超大型规模的钨锡铅锌多金属矿田(床) 多个大型矿床的分布与南岭区域广泛分布的花岗岩有密切关系,与锡田矿床成矿密切相关的便是矿区内的锡田岩体本文重点论述锡田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特点 1 地质概况 锡田矿区主要出露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岩性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
石炭系下统夹滨海沼泽相含煤岩系;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和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分布面积广,主要由一套不纯的碳酸盐岩组成区内构造以一系列轴向 NE-NEE 向的褶皱和 NEE 向和 NNW 向为主的断裂并存,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出露面积约 230 km2,发育大小侵入体 40 余个岩体与碳酸盐围岩接触带内外,有最主要的矽卡岩型矿化出现,其次还有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等矿化类型主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黑钨矿、锡石、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 2 花岗岩概述 锡田岩体呈 NW 向展布的两头宽、中间窄的哑铃状,为一复式岩体根据相互穿切关系,可分为第一期(主体)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第二期(补体)细粒碱长花岗岩和晚期侵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三种锡田复式花岗岩体是区内钨锡矿的成矿母岩,富含黑钨矿、锡石等重矿物及成矿元素 W, Sn,Bi,Mo,Li ,Rb 与矿化剂 F 成岩成矿年数据(马铁球,2005;马丽艳,2008;付建明,2009;刘国庆,2004,2008)显示,锡田复式花岗岩主体、补体和晚期侵入体分别属于印支期(228 Ma± ) 、燕山早期(155.5 Ma± )和燕山晚期(114 Ma± ) 。
其中燕山早期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为本区域的成矿地质体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150 Ma±(刘国庆,2004) ,是华南燕山早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 * 本文受国家科技支撑课题“湖南锡田地区深部成矿岩体空间结构与成矿预测” (2011BAB04B08)、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湘南-粤北地区锡钨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 (20089927)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王艳丽,女,1984 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wangyanli448@ 366 矿 床 地 质 2012 年 3 花岗岩定名 针对锡田矿区出露的花岗岩及与其紧密相邻的邓阜仙岩体做了探针工作电子探针数据显示,印支期花岗岩中,斜长石 An=1.68~38.33,平均 27.33;Or=0.69~.65,平均 1.56燕山早期花岗岩中,钠长石An=0.28~3.69,平均 1.67;Or=0.62~0.92,平均 0.78。
因此,以 QAP 三角图解确定花岗质岩石的岩性和名称(国标 GB/T 17412.1~1998,国际地科联推荐(1981) ) ,印支期花岗岩落入正常花岗岩范围,而燕山早期花岗岩将全部落入碱长花岗岩范围故而,印支期花岗岩沿用前人定名,为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而燕山早期花岗岩定名为细粒碱长花岗岩 4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化学成分属铝过饱和壳源重熔型,具高分异指数,富碱、贫钙镁、低铁低氧化指数特征,其演化特点从印支期到燕山早期,∑REE 呈现降低趋势,且印支期花岗岩明显富集 LREE 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燕山早期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与南岭区域其他矿区成矿花岗岩类似,呈深 V 字形的微右倾形式分布从印支到燕山早期,花岗岩 LREE/HREE 越来越小,δEu 也越来越低,铀谷越来越明显,分异越来越强但从整体上看,印支期花岗岩与燕山早期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大体相似,这说明印支期花岗岩对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作用有一定贡献,成矿元素自印支期可能就已经开始聚集,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使矿化更加富集,从而形成了燕山早期大规模的成矿作用 两个时期花岗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二者分配模式相近,应属同源演化产物。
富集挥发性活动元素Li、Rb、F 含量可达 0.1%~1.2%同时稀有元素 Ta、Nb 、Hf、Zr、W、Sn 等富集,贫或亏损中场强元素:Sr、Ba 5 花岗岩演化特征 锡田地区发现大量的岩浆液态不混溶标志,表现形式主要为似伟晶岩脉在细粒碱长花岗岩中不规则产出,个别地方出现多层似伟晶岩脉,呈条带状而在位于锡田岩体北部不远的邓复仙岩体中,岩浆不混溶分异标志主要表现一是岩体顶部出现厚达 1m 厚的伟晶岩,二是在细粒碱长花岗岩中出现由一个个黑色矿囊构成的条带状结构,沿坑道可出露 200 余米产出该矿囊条带结构的花岗岩出现明显的云英岩化蚀变,黑色的矿包主要组成为黝锡矿以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 此外,在南岭地区与钨锡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中,很多地区都出现类似指示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地质现象,如广西栗木矿床、湖南瑶岗仙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414 铌钽矿、西姑婆山锡矿等指示南岭花岗岩广泛存在的岩浆液态不混溶分异作用,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南岭花岗岩的重要演化方式 6 结 论 湖南锡田岩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属于碱长花岗岩,也是锡田矿床的主要成矿地质体,印支期花岗岩对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作用有一定贡献,成矿元素自印支期可能就已经开始聚集。
南岭地区花岗岩,尤其是包括锡田岩体在内的燕山早期花岗岩中广泛发育岩浆液态不混溶结构构造,岩浆液态不混溶是南岭花岗岩的重要演化方式 参 考 文 献 (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