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doc
4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德育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的过程,它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知行统一是衡量思想品 德形成的标志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是人们对一个人 思想品德作出的肯定和否定的评价由知到行的统一不是自 然实现的,离不开情和意等因素的中介作用知、情、意、 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 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以及对是 非、美丑、善恶的评介知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 的一般说来,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越丰富、认识越深刻有 助于形成坚定的思想信念和品德行为对思想道德毫无认识 的人,在实践中其行为表现常常是不自觉的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列宁强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知识来丰富自 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知虽然在思想品德形成和 发展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知并不等于行,知识多少、认 识的高低并不完全说明一个人思想品德的真实情况,知识在 没有转化为习惯之前,是不能单纯以此作为衡量思想品德水 平高低的标志的因为知识或认识不是行为,知道不等于思 想品德,也不能自然地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 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 体验思想道德情感是伴随思想道德的内心体验而产生的 反过来又常表现出好恶的态度,驱使人主动接受、追求或拒 绝、舍弃一定的思想准则和品德要求当人的内心体验与外 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产生共鸣或人对思想品德方面的要 求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时,就能促进认识的升华,形成稳定 的行为习惯,并以坚定的信念进行不断的追求正如列宁所 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情在知向行的转化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意向外 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 力在人的思想道德活动中,意志能推动人坚持从事达到预 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制止不符合达到预定目的行为,从而 使人的思想品德表现出稳定性、坚毅性和专注性一个人的 意志品质如何,对由知到行的转化影响是很大的意志顽强, 会使人无论在怎样艰苦困难的条件下都不会改变有明确认 识的行为相反,意志薄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改变有 明确认识的行为相反,意志薄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 改变初衷,放弃努力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 现。
行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但受思想道德认识和□□情感所驱使的思想行为,在没有形成习惯以前,还不能说明 一个人已形成了稳定的思想品德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 “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 德的从只有那些已经深入文化、深入平常生活习惯的东西, 才能算作已经达到的成就”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 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每一个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 其他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 要素的功能比高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而思想道德认识 是否真正提高或提高得快与慢,又需要相互一致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来促进其他各要素也是如此各要素相互间在方 向上和水平上的各种状态,常使人思想品德表现出不同的水 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 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 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 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 致,就将影响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 两性Y即思想品德行为的两重性)的产生。
女旷说到做不到J“言行脱节J “表里不一“有热情而无常性,,等等就是品德 两重性的表现可见,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中,由知到行的 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德育过程就是培 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 的统一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 的关系,即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 代替即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 出发确定教育重点因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会经常 出现不平衡,女口,情通理不通,理通情不通,以及认识与行 为发展的不平衡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知、情、意、行 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但在抓重点的同时,绝 对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因为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和相 互促进的,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分析和研究思想品 德发展情况或判断评价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时,都要从知、情、 意、行等方面全面衡量根据知、情、意行相互间的关系, 在德育过重中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选择多种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