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架厢运木技术.docx
8页浅谈中国传统架厢运木技术 关键词:低技术厢道古代林业技术木材运输集材架厢运木是我国历史上山区旱运木材原条的一种方式[1],是在山地采伐集材点至水运起点之间架设厢道,依靠人工在厢道上拽运木材,使得木材运输相对肩扛更为省力[2]架厢运木是一种传统乡土技术,属于学术界所谓“低技术”(low-technology)类别[3],它产生于古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实践,反应了古人智慧及技术应用思维笔者在收集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贵州省锦屏县、天柱县的林业专家和参与过拉厢的人士进行调研访问,结合文字和照片资料综合分析,对厢道的结构、分类、构建过程、运木过程加以描述,目的是展示传统架厢运木技术,供当代林业工作参考借鉴1、厢道的基本结构厢道为临时木结构,犹如铁路,是将首尾相连的木材原条平行辅设于路面或支架上,形似架起的轨道[4-5]其基本构件如下(图1)图1 厢的基本结构1)主梁在厢道上的木材原条,也称道木,与铁路的轨道类似,首尾相连,运木时供工人行走,主梁外沿的距离为厢宽,一般为1.5~1.8m,主梁直径15~30cm不等,长度一般为6~10m2)横杆在主梁上横着绑缚的较小的木棒,直径为8~15cm,一般每距0.6~1.5m绑缚一根,用于托起被拖行的木材,也可以使工人足部借力,如当今短跑运动员起跑时的起跑器,避免脚下打滑;横杆使得作业更为安全,一旦有工人滑倒,向内可匍匐在横杆上,向外也可以抓住横杆,不至于摔到厢道之下。
3)正柱厢道之下用于支撑的木材,正柱长度须根据地形确定,直径一般较主梁小、较横杆大,可以垂直设定和倾斜设定4)横梁与正柱绑缚形成支撑体,横梁直接和主梁接触以担撑,其长度和直径取决于正柱之间距离和主梁的重量,一般正柱间距越大、主梁越粗越重,则横梁的直径越大5)斜杆起到辅助固定作用的构件,可以绑缚在正柱上,用于固定正柱,使其不易移动斜杆设置较为随机,主要起到固定作用对于马架型正柱,可以两端都绑缚在正柱上;对于门字型和单柱型正柱,可以一端绑缚在正柱上,一端固定在地上6)“厢板子”为了支撑的牢固性或保护土地不被破坏,在正柱和沙石土壤之间铺设木板[6]7)连接材料用于绑缚各个构件的藤索、绳索、竹篾,也有木楔、锔子等紧固构件架厢的主要构件为木质,与其他建筑结构材料相比,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特点构件并非标准件,根据地形的高低确定正柱长度,根据地势的险峻程度来确定正柱和主梁的组合结构,根据厢道的稳定性要求来确定斜杆的使用数量厢以主梁的长度为一“度”,“度”也可称为“板”,如主梁长度为10m,那么1度就是10m,50度的厢道就有500m厢道长短则由地形分布、运输距离远近、经济状况决定2、厢道分类按照厢道所处地形不同,厢分为平厢、陡厢和高厢[4]。
平厢架于平地,常在狭谷中窄长平地或干涸溪沟;陡厢架于坡上与坡下之间,在陡坡处,如坡底为怪岩乱石,不宜将木材直接“放洪”,便在此取木架厢[7];高厢架于两山之间,运木遇两山夹峙深沟的阻隔,如木材放下再运上,则颇耗人工,于是从沟底建立较高支架,上铺厢道还有一种特殊的厢,称为“牛角厢”[8],也称作“转盘厢”[9],当厢道遇地形需要大转弯时,一边为悬崖,一边为山体,将厢面架成扇子形,横梁作扇骨状排列,山体一侧横梁头部靠拢,悬崖一侧头部分散,正柱和主梁组合成凸出山体的结构,靠近悬崖一侧设置档木按照厢道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同,厢也可分为平厢、低厢、高厢平厢贴于地面,对于低厢与高厢的高度,各地没有统一规定,在剑河县,主梁距离地面1.8m以上者为“高厢”,1.8m以下者为“低厢”[10]在贵州榕江县一般低厢l~2m,高厢多在3~8m,特高厢为8m以上,在该地区岑相至八九溪曾经修建过高达13m的厢道[6]按照厢道下正柱的层数分,可分为一层、二层或多层厢,采用二层以上的厢一般为高厢按照厢道下面的自然条件不同,厢道有旱厢、水厢之分,厢道下为土地的为旱厢,下为河流水面的为水厢按照主梁的多少,厢道可分为单道、双道和多道。
单道即厢道两侧各有一根主梁,两人拉厢时各走一根;双道即两边各有两根主梁;多道即厢道两侧有多根主梁主梁越多,工人拉厢作业的安全性越有保障厢道还有全厢和半厢之分[11],半厢较窄,仅一人在厢上行走,另一人在路上;全厢较宽,两位拉厢工人均在厢上拖运作业3、厢道构建3.1 选址架厢的位置主要是沟壑相对多而且不太深的地方,厢道的路线选择,可按照地形,随高就低,因地制宜,即可应用到山地集材,也可以用到木材短途运输吴中伦(1984)认为,为避免破坏农作物,农田上部运输木材也可架厢[12]熊大桐(1995)分析明朝黑河地区木材运输技术,认为,由于黑河一带山势比较平缓,所以不架设“溜子”和“天车”,而创造了“铺厢”的方法,其工本要小得多[13]在架厢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常常选择最短路线,逢山要开路,逢田要过田,搞成一条直道[14]3.2 搭设搭设厢道的过程一般是先做支撑结构,在支撑结构上铺设主梁,再增加斜杆辅助支撑,之后在主梁上绑缚横杆,最后再以斜杆整体调试,以木楔、锔子调试稳定,具体方法如下:将正柱和横梁绑缚形成支撑结构,主要有单柱型、门字型、马架型等结构横梁要保持水平,支撑结构要按照一定的距离布置,一般会根据主梁长度确定间距,保证主梁两头能够搭上。
正柱底端要埋入土中,如果遇到沙土疏松块,则要挖坑放入厢板子,以避免正柱下沉造成的结构不稳支撑机构布置好后,将主梁两头搭在支撑结构上,一般采取单侧双主梁设置,即在支撑结构上放置4根主梁,用于运木时两个工人在上面行走主梁和横梁直接接触,一般也要将两者绑缚固定主梁固定后,为了加固支撑结构,在支撑机构上要用斜杆加以辅助支撑,随机地增加长短不一的斜杆另外,为了使两个正柱之间固定,也有用绳索连接并缠绕绳索使得正柱之间固定的方法最后,在主梁上绑缚横杆,横杆一般不能太细,要承受住木头重量,且要均匀摆放[8],这样使得拉动木材的时候减少木材的冲击,也不至于因横杆空隙太大而使木材掉落有的还将滑楠树皮捣烂,以其汁作润滑脂涂在横杆上,作为天然润滑剂[15],减少所运木材与横杆之间的摩擦力,使滑行加快,减轻劳动强度以上构件之间连接均用山藤、竹篾或绳索绑缚,加以木楔插空固定,在架设高厢、下方土壤松软或所运木材径级较大、重量较沉时,要对正柱与横梁连接处等重点部位使用抓钉打锔,以保持厢道稳定在绑缚过程中,绑扣要容易解开,使厢道容易拆卸,机动性强以上架厢所用木材均为就地取材,根据采伐木情况,除了主梁以外,大多选择等外材,径级和长度较小,避免了木材浪费,也便于拆卸运输。
现今钉连接是轻型木结构最基本的连接形式[16],与之不同,厢道的主要连接方式是绑接,而锔钉只是局部补充根据陆步云(2017)的调查,贵州黔东南地区传统的木结构民居采用柱子承重的木构架形式,木结构建筑中的大木作连接均用榫卯结构[17],而本次调查中发现厢道构建中多采用简易的绑接,可见厢道搭建时考虑了其经济性及易拆装性4、运木过程综合现有文献,结合实地调查,将运木过程归纳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归拢将木材集于厢道边,在坡度较陡的地域,可采用“放洪”的方法将木材从山上下放土坡地带,用撑棍将木材撬拨入“洪道”顺地势下滑[18],之后用人工将木材抬到厢道边归集起来待运如将厢道直接架设至采伐点,则不需要归拢环节第二步,分拨拉厢工人被分配确定拉厢位置一把钉牛2个人,钉牛是一带环粗铁钉(图2),钉长约10~13cm,有圆钉和方钉之分,钉上端有空,有铁环穿过,铁环内径10cm左右,环可移动如果有10把钉牛,则需20个人参加拉厢分拨时,按照厢道的长度和工人数量,均分当日每拨拉厢长度,短则5度,长则10~20度不等,若厢道有200度,工人有20位,则10把钉牛,将10把钉牛分到10个地段,叫作10拨,每拨20度,每拨都规定好起点和终点,称为第几拨。
所运木材越重、每拨拉厢距离越长、拉厢的难度越大,则配的工人越多,有的一度可以配多把钉牛一拨可拉大径级原条l根,可拉小径级原条多根,l根叫青龙,2根叫筷子,3根以上叫一把[19]相比厢上作业的工人,一般首尾及转角处的工人要多配第三步,起拨起拨工具主要是木杠、钉牛、绳索木杠一般采用中间直径7~10cm、大头直径8~11cm的樱木,大头端包有铁盖,用于击打钉牛,使其钉入木材将钉牛固定在木材蔸部,绳索一头栓系在木杠中间,一头穿过钉牛圆环,工人在木杠两端肩扛,一手抓紧绳索,一手攀着木杠,拉绳将使木材抬上厢道起拨的劳动强度大,一拨一般配4个人,即两把钉牛,木杠中间会有一定的弯曲,使得栓钉牛的绳子不会左右滑动,也使得两个人肩部受力相等[20]第四步,拉厢与起拨的作业方式相似,工具主要也是木杠、钉牛、粗绳,但拉厢是在厢道上的拉木作业,一般为二人作业把原条的一头抬离厢道一尺多高,身子向前倾,用力拖着木材在厢道上行走拉厢工人同时要用向上、向前、向左或向右的各种力,因此拉木工人常口喊号子[21],使步调一致,避免踩滑、踏虚以及木材摆动牛角厢的拉法有其独特之处,工人要随着木材的转向而协调配合,在转盘时,外侧的工人手扶钉牛,坐在木材上,待木材转进盘内后,立即离木套扛再拉[9]。
运木工人一拨接一拨,直至运木下山,期间钉牛并不取下,直到运到目的地才取下向上传递,即拉厢过程中,木材是向下传递,而取下的钉牛是向上传递第五步,堆码到达目的地后,就把木材从厢上抬下来码在河边待运,也要配4个人完成在运距较远的情况下,要分段架厢,分段运木,每运完一段立即腾厢[22],将原来的厢木运到下一段再建,厢木按照正柱、横梁、-主梁、横杆等分类搬运,再建厢道时仍按原构件用途使用,如现代模块化木结构建筑[23],可在再建厢道时省去大量的选材时间,直至到达目的地,将所有厢木拆下,与所运木材一起分类售运5、结语架厢运木是我国古代木材集运中的技术创造,厢道作为一种简易的木结构,缩短了木材运输长度,减小了地形坡度影响,使得木材集运更为省力,解决了山区木材运输中跨过沟壑的问题厢道适用性强,结构稳定,拆装灵活,资源和环境友好架厢运木适用于各类地形中不同径级木材运输,是满足多样性集材技术需求的一个可能选项建议在不适合机械集材的局部采伐区域采用,在天然林和公益林抚育集材、集材技术创新研发、解决就业、山区扶贫、科学研究、森林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可适当发挥其作用参考文献:[1]梁明武.明清时期木材商品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50.[2]盛炜彤.中国人工林及其育林体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5.[3]杨有耕.魁胆侗寨解放前的林业生产调查报告[J].贵州民族研究,1982(1):75-84.[4]单洪根.木材时代清水江林业史话[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22.[5]贵州省榕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榕江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510.[6]龙燕怡.神秘大湘西民俗散文撷萃[M].北京:线装书局,2015:188.[7]杨军昌.传统林木通道与清水江流域林区建设——以锦屏县加池苗寨为研究中心.人口社会法制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239.[8]坌处镇志编纂委员会.坌处镇志下限2006[ED/OL].中国林业信息网.[2017-12-12].[9]沅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沅陵县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323.[10]从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江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258.[11]吴中伦.杉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29.[12]熊大桐.中国林业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