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出版马原课本课件专题三、马克思主.ppt
58页专题三、马克思主义辩 证唯物论教学内容一、物质的涵义二、物质的存在方式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 动性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物质的涵义在西方,“物质”一词从希腊 文“母亲”演化而来,含有“创造者” 的意思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n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 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n象中国的金、木、水、火、土,古印度的地 、水、火、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n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确 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测的性质 把万物归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 观把物质归结为当时的科学所认识到的最 深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 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 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但它用自然 科学的物质结构层次概念代替哲学的物质范 畴,却犯了用个别代替一般、用个性代替共 性错误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 不彻底性的严重缺陷,既经不起实践和自然 科学发展的考验,又不能彻底驳倒唯心主义 。
总之,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 缺陷是:不能在具体与抽象、共 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中把握物质 范畴,因此都是片面的,不可能 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只能是 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中的合理思想,克服 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上的缺陷,在总结自 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次提出了崭新的哲学物质观的基本 论点,即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 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 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 的 包含两层意思:一、物质概念不是某个具体的实物;二、物质概念揭示的是事物的共性19世纪末物理学的革命英国的汤姆生 1897年证明 电子的存在法国的贝克勒尔 1896年发现铀 元素的放射性 德国的伦琴 1895年发 现X射线面对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物质观 的挑战,列宁是如何给予回击和批驳的 ?列宁于1908年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 主义》回击了马赫主义 的进攻,并对物质下了一 个完备而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 影、反映。
——列宁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含义:n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离开人的意识实实在在的存在物质不依赖意 识nB、物质具有可知性,即是可以被认识的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感觉、认识的nC、哲学的物质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即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的高度抽象 它源于自然科学又高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体现了自然观与历 史观的统一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知论划清了界限(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第三,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第三,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 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体现了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二)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 形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 式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3、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 状态4、形而上学的两种错误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范畴的含义:运动标志着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 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 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 般的变化 ——恩格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 物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 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 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 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 ,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 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 体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运动动形 式运动动主体机械运 动动宏观观物体物理运 动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场化学运 动动原子、离子、原子团团生物运 动动蛋白质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社会运 动动物质资质资 料的生产产方式思维维运 动动人的大脑脑唯心主义: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强调“ 无主体的动”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无头脑的 哲学”—列宁旗动!风动 !2、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3、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 态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 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 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一是指一事物相对其它事物没有发生位 置的变化 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相对静止状态是人们测量和计算运动 的 尺度第三、相对静止的存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 提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 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 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 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 止的一面4、形而上学的两种错误观点其一,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 静止而否认运动其二,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绝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 ——董仲舒v形而上学不变论动者恒动,静者 恒静外力,只有 外力才是改变事物 运动状态的唯一原 因—— 牛顿把运动绝对化 ,否认静止尤其是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 ,从而导致诡辩论人连一次也 不能踏进同一 条河流 ——克鲁底鲁看来人不能两 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v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联系。
它体现着事物本身的根本性质,决 定着事物一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基本秩序和必然趋势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制造规 律、消灭规律二)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 质的存在形式1、时间、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1、时间、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古人云:“时乎时乎不 再来”,“机不可失,时不 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 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和单向性Ø 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时间的特性空间的含义和特性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 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 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长高宽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 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 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 ,是非常荒诞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v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 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 月、日,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2、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3、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 ,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 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 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4、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Ø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 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 无休的Ø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 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 无边无际的Ø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 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 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无限由有限组成,并通过有限而存在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 性(一)、意识的产生(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 用(一)、意识的产生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科学研究证明,银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有45亿年。
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 命,更没有人类,因而也没有意识在30亿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经过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考 古发现,人是在300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 有了人的意识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nA、从无生命物质的 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 感应性nB、从低等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 理nC、从动物的的感觉 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总之,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 大脑的出现而出现的,人类大脑是自然和社会长 期发展的结果 因而,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意 识还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第一反射信号第二反射信号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n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与可能n劳动产生了语言n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n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了意识的发 展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它是一种 精神现象,而这种精神现象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 要物质基础人脑就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二)、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化学的、物理和生理的 活动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 。
大脑皮层有神经细胞1400多个,分三层排列;大脑皮 层沟回多且深,伸展开来,相当于一张人民日报大小 存储信息大约相当于美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 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与人脑这块 特殊的物质有关意识是人脑对外部信息加工处理形成的 ,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 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 东西而已”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一 个 残 废 !有伤风 化!真 美 啊 !意识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错误的认识,尤其是那些虚幻、颠倒的 反映,在客观世界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型” 总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割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将导致:唯心主义:把意识看成主观自生 的,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等同于人脑 的分泌物,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从意识的起源、本质来看,物质是第 一性的,对意识具有根源性;意识是第二 性的,对物质具有依赖性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 用意识能动作用又称意识的反作用 ,或“自觉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 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4、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 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 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 、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 。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 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二者 都是人类特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