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化生实验步骤.docx
8页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相同的小蜡烛两只,火柴,门纸,玻璃板,橡皮泥.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实验过程】1•在白纸上画好直线MN (现在多用白纸对称对折的折线所代替)2.如图所示,将白纸平放在桌面上,取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中间,使其前表面与直线 MN 重合,两下角用橡皮泥固定好3.点燃一支蜡烛 C 立于玻璃板的前方,通过玻璃可以观察到蜡烛在玻璃里的像将另一支蜡 烛D立于玻璃的后边,移动D,直到蜡烛D与蜡烛C的像重合,好像蜡烛D也在燃烧为止4.用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蜡烛处(移去这支蜡烛),用眼睛直接观察白纸,看纸上有没有点 燃的蜡烛的像平面镜所成的点燃的蜡烛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5.记下两只蜡烛的位置,拿去玻璃板,连接C、D,和直线MV交于O点6•用刻度尺量CO和DO的长度,比较是否相等?用三角板或量角器检查直线MN和CD是否 垂直?7.改变玻璃板和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再做两次并把测量结果记入下表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实验结论】蜡烛的像和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蜡烛的像与蜡烛的上下关系是一致的。
实验指导】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既可以反光,也可以透射光,便于观察确定成 像的位置2.由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蜡烛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有两个,所以,选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 做实验,效果较好因为玻璃厚了,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位置相差较远不过, 后表面反射的光能比笫一次反射的更少,一般由前表面反射所成的像更为清晰3.等长的蜡烛两只:一个作为物体,另一个用于确定虚像的位置做实验时,作为物体的蜡 烛要点燃,原因有两个:一是可以让玻璃后而的背景暗一些,所成虚像看起来更加清晰;二是变静 为动,后边用于确定像的位置的蜡烛也好像被点燃,非常形象,4•蜡烛有一定的粗细,确定蜡烛的位置要取蜡烛截面圆的圆心5.实验过程中,玻璃板要垂直桌面,且位置不能变动;平铺的白纸的位置也不能移动2.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过程与记录:⑴检查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⑵安装实验器材:在桌面上放置好光具座,将蜡烛、光屏、凸透镜等按照正确的顺序固定在光具座上 1 分)⑶调整实验器材: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蜡烛火焰的中心大致在 1 分)⑷实验观察记录:调整蜡烛、透镜或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火焰放大的像;改变物距,在 光屏上得到蜡烛火焰缩小的像,做好记录。
4分)第一次,物距是—cm,对应的像距是_cm;第二次,物距是—cm,对应的像距是_cm;⑸实验结论: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_像距;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_像距2分) ⑹整理实验器材3.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一盒,量筒,水,待测固体实验过程】 过程与记录:⑴检查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⑵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把游码拨到零位置,检查天平是否平衡1分)⑶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2分)⑷用烧杯和滴管向量筒内添加适量的水,并读出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 分)⑸用细线系牢石块,然后把石块完全浸入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并记录在下面 的表格中1 分)⑹利用所测量的数据计算石块的密度记录在下表中2分)⑺整理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小石块质量m/g水的体积V /cm31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cm3小石块的体积V/cm3小石块的密度pg • cm34. 测量小塑料块的密度方案 1 :(1) 用天平称出小塑料块的质量m2)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读出其体积VI3) 将小塑料块放入量筒水中,用细针将小塑料块全部压入水面下,记下水和小塑料块的总体 积 V2。
4) 小塑料块的密度p=m/(V2-V1)方案 2:(1) 用天平称出小塑料块的质量m2)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把小石块和小塑料块拴在一起,首先将小石块没入水中, 记下这时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13) 把小塑料块也一起没入水中,记下这时的总体积V24) 小塑料块的密度p=m/(V2-V1)o7. 探究测量电功率的方法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座,小灯泡,单刀开关,导线 若干实验过程】1.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2.连线结束后,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等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1.2 倍),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读出三组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4•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功率P/W灯泡发光情况123(1)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的功率为额定功率2)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灯泡发光较暗,此时的功率小于额定功率(3)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灯泡发光很亮,此时的功率大于额定功率。
4)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小灯泡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实验指导】1.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把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得过小,以免造成小灯泡两端电压过高,烧坏灯泡2. 在测量的几组数据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相等,电压越高时U/I越大这是因为电压升高 时,灯泡消耗功率变大,灯丝温度升高,使其电阻变大所致3. 实验器材选择的规则:(1) 电源的电压应稍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 电流表的量程应稍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测量时应使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尽可能大3)电压表的量程应稍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测量时应使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尽可能大4)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略大于灯泡的电阻.不要大的太多,否则调节不便;滑动变阻器允 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应大于灯泡的额定电流4. 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安全和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但多测几组数据 不是为了求平均值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 过程与记录:⑴清点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⑵连接电路把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开始,依 次连接各电路元件;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电流表要选 0.6A 的量程,电压表要选3V的量程,滑动变阻器连线正确。
4分)⑶检查电路:电路连成后,先沿着(或逆着)电流方向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确认无误后,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1 分) ⑷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使灯泡基本正常发光,读出并记录此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计算出此时灯泡的功率 3分)⑸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先断开开关,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8. 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过程】1. 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2. 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读出几组对应的U、I值,填人表中:第1次第2次第3次电压U/V电流I/A电阻R/Q3.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值并进行比较实验指导】1.每个灯泡的金属灯口上都标着它正常工作的电压接通电源后通过变阻器把电压调到该 电压值,测量时从该电压值逐次降低,获得几组数据2.比较这几组数据,不难发现电阻值并不相等,原因有二:一是测量的误差所致,二是小 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电阻值大其中第二个原因是主要原因3.由于小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故测量时没有必要求出在不同发光状态下灯泡电阻的平 均值4.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电路,二是为了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便于比较 灯泡在不同发光状态下的电阻值,寻找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 过程与记录:(1)清点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⑵连接电路:把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开始,依次连接各电路元件;连接 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选择合适;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正确4 分) ⑶检查电路:电路连好后,先沿着(或逆着)电流方向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把滑动变 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1 分)⑷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测量一次,并完成下表3分) ⑸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先断开开关,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电压U /V电流I /A电阻.R /2. 水沸腾的实验步骤① 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辻插入水里② 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③ 边观察边记录④ 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⑤ 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①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② 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3. 测量小蜡块的密度【实验器材】量筒,塑料块实验过程】1. 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i2•将小蜡块放人量筒中,记下此时量筒内水面所对应的刻度V23. 用一个比较长的细尖物体把蜡块全部压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内水面所对应的刻度4.根据二力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蜡块的质量为;蜡块的体积m F I5•蜡块密度的计算公式为.i ■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立方体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 过程与记录:⑴检查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⑵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把游码拨到零位置,检查天平是否平衡1分)⑶用天平测出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并计算出立方体金属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Ng =10N/Kg)2 分)⑷观察你所用的刻度尺,其量程为 cm,分度值为 cm2分)⑸用刻度尺测出立方体金属块的边长为 cm,并计算出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的受力面积S= m22 分)⑹计算出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P= Pa1分)⑺整理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与记录:⑴清点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⑵安装杠杆: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1分)⑶调节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1分)⑷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在支点的两侧悬挂不同数量钩码,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读出有关数据填入下表⑸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再做两次,待杠杆水平平衡后,把有关数据填入下表5分)实验次 数动 力F1/N动力臂L1/cm动力X动力臂F1L1/(N ・cm)阻力F2/N阻力臂L2/cm阻力X阻力 臂F2L2/CN ・m)123⑹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1分)⑺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阻力的关系过程与记录:前4点同上⑸保持动力臂和阻力臂不变,改变钩码的个数,再做两次,待杠杆水平平衡后,把有关数据填入下 表 5 分)实验次数动力F1/N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