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元朝蒙藏回鹘文资料.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1561598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元朝蒙藏回鹘文资料元朝蒙藏回鹘文资料 第一节蒙古文资料第一节蒙古文资料 蒙古文资料包括用畏兀字蒙古文和八思巴字蒙古文写成的两类 畏兀字蒙文资料 畏兀字蒙古文创制于成吉思汗时代据《元朝秘史》第 203 节载,成吉思汗建国后, 任命失吉忽秃忽为大断事官,命他“把一切领民的分配和判断的案件都造青册写在上面” , 并下令“[凡] 失吉忽秃忽向我建议拟定而写在青册白纸上的,直到子孙万代不得更改” 可见青册(K.k.-debter)是蒙元前期最重要的档案文书,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世界征服者 史》记载说,成吉思汗命蒙古人习学畏吾字,把所颁札撒(jasaq,法令)书写在卷帙上, 称为札撒大全,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大会,就拿出 这些卷帙,依照上面的话行事①这就是汉文史料所载的“太祖金匮宝训”或“祖宗大札 撒”① 《大札撒》原本今已不存,只在汉文和波斯、阿拉伯文史料中保留有其中的一些条 款② 《元朝秘史》 最重要的蒙古文资料自然是始编于 1228 年,后又增补了续编部分的《元朝秘史》— —这是明初(洪武年间)译者根据原文书首题记“忙豁伦纽察脱察安” (Monggol-un Ni’uфaTobбá’an,蒙古的秘史)转译的书题。

      许多学者认为其真正书名应是原文首行的 “成吉思合罕纳忽札兀儿” (Cinggis qaqan-uHuja’ur,成吉思汗的根源) 此书无疑是用畏 兀字蒙古文写成的,原本保存在元廷档案中,后为明人所得,用汉字音译全文,逐词旁注 词义,并分段(共 282 段)加上汉文节译由于原本早已佚失,这部明初汉字音译本就成 为此书现存唯一的完本;因其译音用字非常规范,可据以较准确地了解和恢复原文此外, 元、明间应当还有原文抄本流传在蒙古地区,但今已不存,幸有清初成书的罗卜藏丹津 《黄金史》 (蒙文)从某一抄本采录了全文的大约三分之二,虽有不少抄误、脱漏和改动之 处,但仍是我们认识原文的最好依据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德国学者海涅士、苏联学者 柯津、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法国学者伯希和、匈牙利学者李盖提、澳大利亚学者罗依果先 后发表了原文(根据汉字音译)的拉丁字音译本① 《世界征服者史》汉译本上册,页 28① 《元史》卷一三六《拜住传》 ;柯九思《宫词》注② 参看梁赞诺夫斯基:《蒙古诸部习惯法》 ,1929 年哈尔滨出版(英文本) ;拉契涅夫斯基:《成吉思汗的札撒及某问题》 ,第 12 届国际亚洲学会报告集1987 年,我国学者亦邻真在充分研究汉字音译本和《黄金史》所抄录的原文,以及中 古蒙古语诸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元朝秘史》的畏兀字蒙古文复原工作(内蒙古大学出 版社刊行) ,这是本书第一部完善的复原本。

      本书有各种文字译本多种①今列《元朝秘史》 文献要目如下:明初翰林译员《元朝秘史》——忙豁仑纽察脱察安,汉字音写、汉文傍译 及总译 1866(俄)П.Кафароб:Старинное монгол ьское ск-азание о Чингисхане 俄文译本(据汉文总译)1907(日)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日文译注本*1935(德) B.Haenisch:Manghol un Niuca Tobca’an 拉丁字音写本 1941(德)B.Haenisch:Geheime Geschiehte der Mong-olen 德文译注本*1941(俄)C.A.Козин:Сокровенное сказание 拉丁字音写及俄文译本 1941(日)小林高四郎:《蒙古の秘史》日文译本 1943(日)白鸟库吉:《音译蒙文元朝 秘史》拉丁字音写、校注本 1947(蒙)Ts.Damdinsuren:Monghol un Nihucha To-bchiyan 近代蒙文译本*1949(法)P.Pelliot:Histoire Secrete des Mongnls 拉丁字音写及法译(前六 卷)本*1949(土)Ahmed Temir:Mongllarin Gizli Tarihi 土耳其语译本 1950(伊朗):2Tarikh-i sirri-ye moghulan 波斯文译本(据 Pelliot 法译)1951(中)谢再善:《蒙古秘史》汉文译本 1955(捷)P.Poucha:Tajna Kronika mongolu 捷克语译本 1956(中)谢再善:《蒙古秘史》汉文译本(据 Damdinsuren)1957(蒙)Ц.Дамдинсурзн:Монголын нууцтобЧоо 新蒙文译本(1976 年再版改订)1960-61(中)姚从吾、札奇斯钦:汉字蒙音蒙古秘史——新译并注,汉文译注本 *1962(匈)L.Lige■A Mongolok Titkos T.rtenete 匈牙利文译注本 1963(英) A.Waley: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and other Pieces 英文译本(前十卷)1970-76(日)村上正二:《モンゴル秘史——チンラス·カン物语》日文译注本*① 下列诸译本据括注者外,均系据汉字音写蒙文译出。

      有*号者为重要文献本表参阅了原山 煌编:《元朝秘史文献目录》 ,日本蒙古学会,1978 年1971(匈)L.Ligeti:Histoire secrete des Mongols 拉丁字音写本*1971-83(澳)I.de Rachewiltz:The Secret History ofthe Mongds 英文译注本*1972(澳)I.de Rachewitz:Index to the Secret Hisr-tory of theMongols(附)拉丁字音写本ンンチ 1979(中)道润梯步:《新 译简注蒙古秘史》汉文译注本 1981(中)巴雅尔:《蒙古秘史》古蒙文复原、近代蒙文译 本 1982(美)F.W.Cleaves: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Mongols 英文译本*1987(中)亦邻真: 《元朝秘史》 (畏兀体蒙古文)复原本*碑铭及其他现存最早的畏兀字蒙古文资料是 1225 年所立的一块石刻(国外学者称之为“成吉思汗石” ) ,文仅 5 行 21 个词,述成吉思汗西 征归来,大聚会时,移相哥(成吉思汗弟合撒儿之子)射中远的其后有 1240 年河南济源 紫微宫碑上的三行蒙文:1246 年贵由汗谕教皇信(波斯文)上所钤蒙文印玺;1257 年外 剌部驸马所立释迦院碑上的蒙文碑记;1259 年、1261 年和 1268 年的少林寺圣旨碑等。

      至 元六年(1269)颁行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以后,规定凡元廷诏敕及其他官文书均用新字 但在其他场合,特别是蒙古地区和各汗国,仍继续通用畏兀字蒙古文现存文献有碑铭、 汉籍和佛经的蒙文译本、牌子、伊利汗文书等中外学者对这些文献分别做过大量研究 (详本书“元史的研究”篇) 1971 年,匈牙利学者李盖提所编的《蒙古语文献汇编》 (Monumenta Linguae Mongolicae Collecta)第二部《前古典时期文献,Ⅰ,13 和 14 世纪》 于布达佩斯出版,此书收集了世界各地发现的畏兀字蒙古文遗物六十多件,原文均用拉丁 字音写,并说明其形状、来源、保存地和年代,附有参考文献书目这是迄今最完全的一 部蒙元时代畏兀字蒙古文文献总汇1983 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学者道布编辑、 注释的《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汇编》 (蒙文) 八思巴字蒙文资料 八思巴字的正式名称是“蒙古国字” (初称蒙古新字) 忽必烈即位后,鉴于辽、金朝 都制有“国字” ,遂令国师八思巴制作蒙古字,以代替原先借用的畏吾字拼写蒙古语,并作 为通用字母译写各民族文字八思巴及其助手们依据藏文字母,参照蒙古语音、汉语语音 并仿汉文方体字型加以改造,制成字母 41 个,至元六年下诏颁行,定为“国字” 。

      此后, 凡诏敕及诸王后妃令旨、懿旨,印信、牌符文字,省、部、台、院的奏章及行移文书事目 等,规定都要用蒙古字书写,为此在中央置蒙古翰林院,各机关都设了蒙古必阇赤大都 设蒙古国子学(上都设分学) ,诸王位下、各蒙古千户及各路均设蒙古学校,用蒙古字译 《通鉴节要》等典籍作为教材推广教习用八思巴字拼写蒙古语虽比用畏兀字更准确,但 因字形繁难,且各音节分开,把多音节的蒙古语词割裂了,很不便识读,故难于推广应用 至于用八思巴字拼写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就更难通行了因此,其实际使用范围很有限 现存文物,有八思巴字蒙古文和八思巴字拼写汉语的圣旨、令旨、帝师法旨(绝大多数为 碑刻,只有少数文书原件) 、官印、牌子、钞币、碑额文字、崖刻、器皿题字,以及居庸关 石刻、元顺帝上皇太后尊号玉册、 《孝经直解》蒙译本残页等此外,还有为译写汉字需要3而编的《蒙古字韵》和《百家姓蒙古文》 早在上世纪中叶,学术界就开始注意到八思巴字文物资料的价值并进行研究近几十 年来,我国学者韩儒林、蔡美彪、亦邻真、照那斯图,国外学者伯希和、鲍贝、阿尔托、 李盖提、福赫伯、博森、小泽重男等人,都在考释八思巴字蒙古文文献方面作出了贡献 (详本书“元史的研究”篇) 。

      1941 年出版的鲍贝著《方体字》 (Квадратна Письменность,Москва;英文本改书名为《八思巴字蒙古文文献》 The MongolianMonuments in hPhags-pascript,Wiesbaden,1957)一书,刊布并译释了十余 件圣旨和牌子,研究了八思巴字蒙古文的正字法、语音学和词态学特点1971 年,李盖提 所编《蒙古语文献汇编》第三部《八思巴字文献》 (Monuments en ecriture hPhagspa,Budapest)出版,此书汇集了元世祖至元顺帝时代的圣旨、令旨、懿旨 12 件 ①,牌子 4 件,居庸关石刻及其他文物多种(均用拉丁字译写,并有简短介绍) ,收罗颇 富照那斯图《八思巴字和蒙古文献》第二册《文献汇集》 (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 研究所,1991) ,收圣旨、懿旨、令旨、法旨等碑刻、文书 27 件,牌符 4 件,书籍残页 2 件及居庸关石刻等,是目前最完全的元代八思巴字资料汇集我国各地现存的碑刻、文书 及其他文物尚多,近年陆续有新发现,有待于专家们作进一步的研究① 其中,1305 年怀宁王海山赐给乌思藏沙鲁寺的令旨为原件(意大利藏学家图奇发现,刊布于其所著《西藏画卷》第 2 卷,由伯希和作考释) ,其余均为碑刻。

      第二节藏文资料第二节藏文资料 藏文资料有综合性通史、教法源流、世系、传记、文集,以及档案文书、金石碑刻等, 相当丰富 《红史》 元代是藏族史学发展成熟时期,其代表性成就无疑首推公哥朵儿只(Kun-dgah rdo- rje,1309-1364)所著《红史》 (蒙古语书名 Hu-landeb-ther,藏语作 Deb-tber dman-po) 公 哥朵儿只出身噶尔氏贵族,至治三年(1323)任搽里八万户(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地在 今拉萨东南)万户长,至正十二年(1352)让官于其弟,出家为僧他博学多才,著述甚 丰 《红史》始撰于 1346 年,成书于 1363 年全书内容次第为:1.从世界开创至释迦牟 尼诞生的传说王统、佛教的建立和传承、印度王统;2.汉地历史简述:周至唐、唐朝帝系 及唐代吐蕃(据译成藏文的《资治通鉴·唐纪》及《唐书吐蕃传》摘录) 、梁至南宋灭亡; 3.西夏历史;4.蒙古王统——至元顺帝失国(元末部分系后人所增补) ;5.吐蕃王统——至 朗达磨被杀和吐蕃分裂;6.佛教在吐蕃的后期弘传、纳里速(今译阿里)王统及其地佛教 的传播;7.萨斯迦世系与历任帝师、本钦、都元帅;8.吐蕃佛教的传承;9.噶当派传承;10. 噶举派各派的传承——达波、加尔麻(噶玛) 、伯木古鲁(帕竹) 、必里公(止贡) 、搽里八 (蔡巴) 。

      最后以元成宗护持吐蕃僧人诏书作结所载吐蕃各教派历史尤详于元代,是研究 元代西藏史的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