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优良品种--恩施马头山羊.doc
6页恩施马头山羊简介 一、基本情况 马头山羊头部无角,形似马头,是湖北省肉皮兼用的山羊良种之一1959年全省家畜良种资源调查时,先在竹山、竹溪县发现5000多只,后在郧阳、襄阳一带也发现有饲养,定名为“马头山羊”1974年郧阳地区调查后,在《湖北农业科学》上发表调查报表,仍沿用本名1980年全省调查,发现恩施、宜昌等地区亦有分布其中恩施地区叫“狗头山羊”,其他地区也有叫“无角山羊”、“葫芦头山羊”的1981年7月,湖北省农牧业厅畜牧局在长阳县召开的宜昌、恩施、郧阳三地区猪羊地方品种资源讨论会上,把各个地区本类群山羊列为一个品种,统称“马头山羊”1982年10月,《中国羊志》编辑组组织有关专家在湖南、湖北联合考察后,认为两省内同类群的羊也是一个品种,全国正式命名为马头山羊该羊具有体质强健,性情温驯,耐粗饲,易管理,阉羊肥育快,脂肪沉积多,屠宰率高,适应山地放牧饲养等特性,以体型较大、肉和板皮质量优良而著称 二、产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林牧生产概况 产区地处鄂西山区,区内有秦岭、武当、荆山、大巴山、巫山山脉,万山重叠,地势高峻,山大谷小,复杂多样,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处达3052米。
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80%左右山坡岩石较多,植被覆盖率60%—70%年平均日照1352—1972小时,年平均气温15—16℃,≥10℃的积温4500—5000℃,相对湿度70%—80%,降水量800—1600毫米,降雪时间一般在1月至翌年2月之间,无霜期150—230天土壤以黄土为主,灰包土次之,PH值5.0—6.8,有机质含量1.8%—3.9%,适宜生长多种林木和牧草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主要产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菜、芝麻、花生等,但高山、二高山和低山又有差异产区山场广阔,牧草繁茂,植被中灌丛多,旱杂粮副产品丰富,很适于山羊的生存和发展 三、品种的形成 1、品种形成与发展 马头山羊是鄂西北及陕南秦巴山区固有的以产肉为主的地方优良品种据专家研究发现,它以无角基因显性遗传表现为主要特征该羊因头部无角、形似马头,体格较大,雄壮有力,四肢发育匀称,外形近似白马驹而得名据兴安府志第十一卷《物产食货类》(公元1788年)《山羊(洲志)安安有之》的记载推测,当时被列为物产食货之一的“山羊”,可能是汉朝时期随着大量的移民定居而带入本区基督教传教士从国外带入部分无角奶山羊,与当地土种羊杂交后,人为地选择无角山羊,发展成为当今的马头山羊。
建国后,当地从饲养实践中发现,该羊县有生长快、体质健壮、性情温驯、肉味鲜美、屠宰率高的优点,就有意识地选择马头山羊作种羊,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马头山羊为主的肉皮兼用山羊产区 2、中心产区情况 马头山羊的中心产区在郧西、房县、郧县、巴东、竹山、竹溪、建始等县,恩施、利川、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丹江口、保康、神农架以及陕、川豫、湘与湖北省接壤一带亦有分布在湖北省境内主要分布有16个县市中,总面积5.67×106公顷,多属高山、二高山,天然牧场好同时,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山中生长有胡枝、红三叶、野蓝枝子、野豌豆、荩草、早熟禾以及火棘、箬叶竹等多种野生牧草,可以终年放牧而且旱杂粮、豆类秸秆及甘薯藤等农作物副产品极为丰富,给羊只越冬提供了优越的饲料 3、数量与分布 据2001年统计,全省有马头山羊28万只,主要分布在郧西、郧县、巴东、建始、竹山、竹溪等县,以郧西的关房、庙川、六郎,巴东的枣子、绿葱坡和竹山的三台、楼台、城关等地数量较大,质量较好4、羊群结构2002年1月在郧西县土门、香口、观音等地调查养羊户19户,羊群总数1162只,其中马头山羊761只,占65.5%,有角羊401只,占34.5%。
在总羊群中,能繁母羊631只,占羊群总数的54.3%;后备母羊114只,占9.8%;阉羊197只,占16.9%;羔羊174只,占14.9%;种公羊48只,占4.1%2000年郧西县山羊存栏13.81万只,经抽样调查分析,在9.045万只马头山羊中有种母羊2.5万只,种公羊0.566万只 四、品种的特征特性 1、外貌特征全身被毛白色,底绒较少,肤色粉红,头清秀而略宽,额微凸,鼻梁平直,公母皆有胡须,部分颌下有肉垂颈短粗而宽厚,与肩结合良好,胸宽而深,前胸饱满,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良好腹圆大而紧凑尻宽而略斜,臀部肌肉丰满公羊睾丸圆大,左右对称;母羊乳房基部较大,乳头整齐明显四肢短壮,蹄质坚实,体型长方,体质偏于细疏松型种公羊颈部及四肢上部均有蓑衣毛,年龄越大,此毛越长 2、体尺、体重 (1)成年公母羊体重、体尺:1981年马头羊成年公母羊体重体尺见表101所示 (2)成年马头阉羊体重、体尺测定:1998—2001年调查测量177只成年马头山羊阉羊体重、体尺,结果见表102表101 成年马头山羊体尺、体重统计表性别只数体重(千克)身高(厘米)十字部高(厘米)体长(厘米)XSXXSXXSXXSX公4243.811.9161.600.7362.350.7667.470.83母15533.700.5154.720.2555.960.2562.630.28性别只数胸围(厘米)胸深(厘米)胸宽(厘米)管围(厘米)XSXXSXXSXXSX公4282.791.3330.900.4817.760.308.010.09母15575.670.4028.450.1816.350.147.800.04 表102 成年马头阉羊体重、体尺测定纩计表内容 指标体重(千克)体高(厘米)体长(厘米)胸围(厘米)管围(厘米)X35.4860.4464.5988.8211.43SX5.515.486.757.291.04 (3)生长发育性能:据2001年调查统计,6月龄、12月龄公、母、阉羊的体重、体尺指标比较见表103。
表103 马头山羊不同月龄体重、体尺测定统计表类别月龄只数体重(千克)体高(厘米)体长(厘米)胸围(厘米)管围(厘米)nXSXCV(%)XSXCV(%)XSXCV(%)XSXCV(%)X 公羊63815.554.2427.2733.79.227.335.7910.227.9945.6110.4322.874.76 121720.565.0124.3746.24.7110.17505.2810.5661.069.9316.267.15 母羊67314.753.1621.4437.69.0824.1642.1710.324.4749.610.1020.375.66 1211721.594.1319.0847.76.513.6152.917.7014.5566.368.3312.557.42 阉羊64517.344.4425.645.27.1415.7949.477.6615.4959.789.1115.247.29 126022.664.3419.1548.84.639.4954.15.7410.6169.226.849.888.17 3、生产性能 (1)育肥效果:据1995年对30只羯羊秋后60天放牧加补饲育肥试验测定,日补饲200克混合精料,日增重129克,料肉比为2.7:1,饲料转化率37%,同期不补精料日增重67.5克,料肉比为4.8:1,饲料转化率为20.8%,育肥效果非常明显。
(2)产肉性能:据1997年郧西县畜牧局屠宰场对82只12—18月龄的羯羊屠宰测定,统计结果见表104表104 马头山羊屠宰测定统计表测定指标XSX宰前活重(千克)35.784.82胴体重(千克)19.563.08净肉重(千克)16.883.46后腿重(千克)5.761.01腰肉重(千克)1.970.61眼肌面积(平方厘米)20.073.35(3)羊肉品质:马头山羊的肉色鲜红,肌纤维细嫩,膻味轻,食之可口,美而不腻,营养丰富,用肉及骨煮汤对年老体弱、气血亏虚、风寒湿痹等症,滋补作用十分明显 (4)板皮品质:2001年屠宰测定82只成年羯羊,鲜皮重2.07±0.45千克,占活重5.7%,面积7336±1700平方厘米鲜皮厚1.25毫米,油脂含量5.62%,水分17.10%,抗张强度21.08千克/平方毫米延伸率35%板皮质地致密,厚薄均匀,拉力强,弹性好,油性足,为传统宜昌路和汉口路优良板皮毛色洁白,一张羊 皮一般可脱毛0.3—0.5千克,是制毛笔、毛刷、地毯的原料髯毛、蹄壳和肠衣也是重要的轻工原料和出口物资 (5)乳用性能:马头山羊乳房发达,呈球形,有的垂至飞节,奶头排列整齐,大小适中,泌乳性能比宜昌白山羊好。
据1979年巴东调查分析,马头山羊泌乳期,1月龄羊羔体重为初生重的3.5倍,2月龄为5.03倍,3月龄为5.51倍在哺乳期间,以马头山羊绝对增重为100%,则宜昌白山羊1月龄体重为马头山羊的66.69%,2月龄为45.80%,3月龄为76.03%说明其泌乳力较宜昌白山羊强又据51只3月龄母羔地重测定,平均体重达12.82千克,最高达16.80千克 4、繁殖性能 (1)配种年龄:马头山羊性成熟较早,母羊在3月龄左右就有性活动,5月龄性成熟,但适宜配种月龄,多在10月龄左右,公、母羊一般利用2—4年 (2)发情周期和持续期:发情周期20天左右,持续期1.5—3天,产后发情一般为15—25天终年均可发情,但春季3—4月,秋季9—10月发情配种较多 (3)怀孕分娩:据原郧阳地区(现士堰市)调查,怀孕期148—152天,一年可产两胎,第一胎多为单羔,经产母羊多为双羔,个别可产五羔,成活率约80%每胎产羔只数,据对巴东县85只繁殖母羊306胎的调查统计,单羔57胎,占18.63%;双羔204胎,占66.67%;三羔32胎,占10.45%;四羔13胎,占4.25%一般单羔个体大,成活率高,双羔及三羔次之,四羔以上个体偏小,成活率很低。
五、饲养管理 该产区羊终年以放牧为主一般农户均有养羊习惯,主产区有的农户养羊多达60—200只羊圈以吊楼式为主部分羊只与牛共圈群众对种公羊习惯在自群内选留并配种使用到2岁左右阉割育肥;对母羊和羔羊无特别饲管措施;对阉羊一般饲养到1—1.5岁时,在秋季延长放牧时间,抓膘并用“下脚粮”搭配食盐炒熟,夜间补饲催肥到立冬后出栏个别放牧条件差的城镇郊区、沿河两岸半山坡上,多习惯采取常年补饲、栓系牵放的饲养方式,将羊饲养到1.5岁左右出栏近几年,随着科学养羊技术推广普及,许多农户实行种草养羊、青贮补饲、拌料喂养、圈养放牧结合等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水平 六、杂交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