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docx
13页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 自引进西方语言学以来,我们在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上接受的是索绪尔的“文字表现语言”的学说教学理念源于语言文字理论,根据“文字表语说”,向外国人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是: ●教一个系统——语言系统(音义系统) ●教一种单位——语言单位(“词本位”) ●教一种能力——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这种教学理念是: ●不区分语言和文字,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 认为文章也是语言,是书面语言或写的语言,白话文是现代汉语,文言文是古代汉语 ●不区分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单位 认为语言是“词本位”,所以用文字写的文章也是“词本位”,认为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单位是不同的,白话文以多音节词为主,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 ●不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读写能力 认为听、说、读、写都是语言能力,认为读写白话文是现代汉语的能力,读写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能力。
根据这种“语文不分”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是“语文一体”“语文并进”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我们用“文字表语说”培养了很多教师,按照“语文不分”的教学理念和“语文一体”、“语文并进”的教学模式编写和设计了大量的教材和教法结果,“语”和“文”相互阻碍,出现了“汉语难学”的瓶颈,而且学生也只能获得读写白话文的能力,也就是部分的或者说低水平的汉文读写能力,不可能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我认为,问题出在教学中,但根子在理论上因为从西方引进的索绪尔的“文字表语说”是错误的,文字并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理念所依据的语言文字基础理论是错误的,这才是造成“汉语难学”的根本原因 一、“文字表义说” (一)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 为什么说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而是表示意义的? 汉字不是表现语言的,中国汉族的语言文字现象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汉族讲多种地方语言(方言),如果文字表现语言,汉族应该有多种文字,但汉族使用一种文字——汉字,是书同文二是如果文字表现语言,那人们应该言、文一致,也就是说,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一致,但是中国汉族有言、文不一致的现象,人们说白话,但通过学习可以读写古文和文言文。
索绪尔承认汉字是表意文字,他明确指出“我们的研究将只限于表音体系”①,也就是说,索绪尔只认为表音体系的文字表现语言,也就是说,文字的字形表现语音,通过语音来表示意义,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如下图: “表音体系”的文字表现语言吗?或者说,字形表现语音吗? 我认为“表音体系”的文字也不表现语言,也是表示意义的 因为所谓的表音体系的文字就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而拉丁字母A、B、C、D等也是有形的,也是人创造的图形视觉符号,但是字母不是音素,音素是人通过分析自然的语音得到的,音素是听觉的,是看不见的,是无形的,而有形的字母是不可能表现无形的音素的,字母和音素不是表现关系,而是建立了联系,而且是一种不固定的联系通过学习,看到字母可以读出与之相联系的音素,音素和音素相拼是拼音,但字母和字母相拼,就不是拼音,而是拼形了如英文“book”一词,从读音来说,音素和音素相拼是拼音,但从字形来说,字母和字母相拼就不是拼音,而是拼形了,因此,用字母拼写出的字形也不表现用音素拼读出的语音 为什么索绪尔认为用字母拼出的字形表现语音呢?因为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所在地就在我们脑子里。
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image acoustique)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的声音模写出来”,“语言既然是音响形象的堆栈,文字就是这些形象的可以捉摸的形式②可见,索绪尔认为语音是有形象的而实际上,语音没有形象,文字才有形象通过学习,语音和字形是在大脑中建立联系,一个学过文字的人听到语音后在大脑中会出现文字形象文盲的大脑中是不能出现字形的,只能出现音响所指称的事物的形象认为大脑中出现音响形象是一种错觉,其实那不是音响形象,而是文字形象一个人写出字形并不是把语音模写出来,而是把和音素相联系的字母写出来由于索绪尔把字形误认为是音响(语音)形象,所以才认为字形表现语音,这样,字形就成了语音形象,于是西方有人认为文字是“可视的语言”(visible speech)也就不奇怪了 接受“文字表语说”的人认为“代表语言,也就是能读出来,这是文字的本质”③,还说“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④也就是说,字形不能直接表义 汉字的字形是直接表义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阅读中文时语义的激活主要是由字形而非语音决定的”,而且“语音在语义的通达中不是必需的”,“语音转录不是一个必经的阶段”⑤,可见,汉字是用“形”直接表“义”的,不是非要通过“音”才能表“义”。
用字母拼写出的字形是不是直接表义呢?实际上也是直接表义的,因为人要看懂任何文字仅仅靠读出字音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字形表示的意义索绪尔没有说字形是直接表义的,但他发现“我们阅读的方法有两种:新的或不认识的词要一个一个字母拼出来,但对常用的和熟念的词却只一眼溜过,不管是由什么字母组成的,这类词的形象对我们来说就获得了表意的价值”⑥可见,索绪尔观察到字母文字的字形可以直接表义的现象其实,西方人不读出字音(默读)或者不能读出字音(聋哑人),只要知道字形表示的意义,也是可以看懂文章的,也就是说,用字母拼写的字形也是直接表义的因为人脑都有接收、存储和处理视觉信息的机制,一切文字都是视觉符号,都是看懂的,都是通过视觉感知的 综上所述,一切文字的字形都是表示意义的,文字的字形和语音都不是表现关系,而是建立了联系,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如下图: 语言都是听觉符号,文字都是视觉符号语言的共性是“以音表义”,文字的共性是“以形表义”,语言都是拼音的,文字都是拼形的,也就是说,字形都是由字母拼合的,文字的个性是不同的文字在创造字母的方式以及字母和字母的拼合方式上是不同的与西方和世界上其他文字相比,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拼形表义”文字。
西方文字的字母是在分析语音音素的基础上创造出与音素相联系的图形符号,根据音素和音素相拼就用与音素相联系的字母拼写出了大量的文字表义单位字母和字母从左到右横向排列,结构是单一的,字形是线性的,字形是和多音节的发音建立联系 汉字也有“字母”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意思是象形字和指事字是“文”,“字”是指会意字和形声字,大量的“字”是由少量的“文”孳乳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本介绍汉字之母的书,所以后人郑樵在《通典六书略》中就指出“许氏作《说文》,定五百四十部为字之母” 也就是说,字母的概念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了 汉字的字母是中国人先根据一些音节的意义所指称的事物的形状创造图形符号,这就是所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等少量的独体字,如“人”“木”“日”“月”“口”“田”“力”等,然后再根据大量音节的音和意义,用已创造的字母的拼合创造新的文字单位,这就是所谓的会意字和形声字等大量的合体字会意字是用两个字母的意义的意合拼造一个新字形,如“明”“男”“好”“尖”等。
形声字是用一个和意义相关的字母与一个具有相同读音的汉字拼造一个新字形,如“妈”“河”“喝”“晴”等字母拼合有左右、上下、内外等多种方式,结构不是单一的,字形是方形的,字形是和单音节的发音建立联系 独特的汉字造字法使所创造的字形可以不受语言的影响,具有稳定性,所以中国才出现了“多语一文”和“言、文不一致”的语言文字现象 因为汉字字形不受语言的影响,所以讲不同方言或不同语言的人(韩国、越南和日本)都可以使用同一种文字——汉字,出现了“书同文”的现象 因为汉字字形不受语言的影响,所以讲不同时期语言的人(讲古代汉语的人和讲现代汉语的人)可以使用同一种文字,因此,中国后人通过学习能阅读古人写的文章,从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没有中断另外,古文的表达方式不仅能被后人继承下来,出现了“言、文不一致”的现象,而且后人随着时代的变化还用汉字创造了大量的表示新概念和新事物的词汇,如现代白话文中的很多双字词和多字词就是用古文中的汉字创造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文和现代白话文不能截然分开的原因 (二)文字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而是书写文章的视觉表义符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根据“文字表语说”给文字下的定义,这个文字定义也是错误的。
一是错在“记录语言”上 因为语言是声音的,只有录音机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如果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就把用文字写的文章等同于录音机了,而写在纸上的文章或者装订成册的书籍不是录音机因为写在纸上的不是语音,而是字形,是由字形组成的文章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就把文章等同语言了,古文就成了古代汉语,学古文就成了学古人说话其实不然,字形和字音是建立联系,而且是一种不固定的联系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同一个汉字,先秦有先秦的读音,唐宋有唐宋的读音,今天有今天的读音,不同时期的人是用不同的读音来朗读古文,实际上,今天的汉人是用现代汉语的语音来朗读古文的,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也就是说,文章不是语言,古文不是古代汉语,见下图:オ オ 古文不是古代汉语,学古文不是学古人说话因为我们听不到古人怎么说话古代汉语已经演变了,语言是现时的,我们只能听说当下现时的语言而文字和语言不同,语言一时传,文章千古在,文字是超时的,用文字写的文章可以千古流传,因为汉字的字形可以和不同时期的语音建立联系,而人读写文章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以今天的人只要通过学习都是可以读写古文或文言文的。
文章不是语言,古文不是古代语言,白话文也不是现代语言,文章都会成为古文的,文字是超时的,不能把文章和语言混为一谈 西方的古文也不是古代语言,古代的希腊文和拉丁文也不是古代的希腊语和拉丁语,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也没人说了,但古代希腊文和拉丁文没有死,记载着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著作也一直被西方人学习和传承 用字母文字写的文章也不是语言,英文不是英语,法文也不是法语,英国学前儿童和文盲也都不会读写英文,但会听说英语,聋哑人不能说英语,但通过学习也都会读写英文,我们国家外语教学中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哑巴英语呢?就是因为教师没区分语言和文字,是只教了英文,没教英语的结果 因此,文字应定义为“书写文章”的,而不是“记录语言”的 二是错在“书写符号”上 把文字定义为“书写符号”,这是根据符号的发出方式来定义符号的,我认为这样定义符号是不科学的因为人是通过不同的感官(听觉、视觉、触觉等)来感知符号传递的信息的,是感官感知符号存在的状态,所以给符号分类和定义,应该根据人的感官感知符号的方式,而不能根据发出符号的方式 语言、音乐等是无形的,是通过听觉器官来感知的,应该定义为“听觉符号”。
语言是听说的,但“听”决定“说”,人学说话是从“听”开始的,没有听觉,一定是哑巴 文字、手语、旗语、信号弹、图画等是有形的,是通过视觉器官感知的,应定义为“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