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民经济核算总论(1).ppt

8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68816634
  • 上传时间:2024-07-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64.50KB
  • / 8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主讲:蒋志华主讲:蒋志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系2021/9/211 本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v第一章 总论v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v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v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v第五章 积累核算v第六章 资产负债核算v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v第八章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v第九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扩展与补充2021/9/212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总论总论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SNA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SNAv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vSection 1 The history & developing of SNAv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vSection 2 The main function of SNAv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vSection 3 The basic concepts of SNA v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vSection 4 The sector-classifications in SNAv第五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vSection 5 The basic rules of SNAv第六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vSection 6 The main method of SNAv第七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vSection 7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NA2021/9/213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v1、国际上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v2、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v3、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部门分类v4、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的概念v5、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状态v6、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v7、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v8、国民经济的四大帐户核算2021/9/214 本章难点本章难点 v1、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v2、国民经济核算部门分类标志的确定v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关系v4、对国民经济核算原则的理解v5、国民经济的四大帐户核算 本章教学方法本章教学方法v讲述法、示例法、案例法、启发式教导法、自学提问法、网上查阅法等。

      v本章学时:12学时2021/9/215 第一节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Section 1 The history & developing of SNASection 1 The history & developing of SNAv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The history of SNA)) P1-4v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作为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是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2021/9/216 (一)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17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William Petty))在《《政治算术政治算术》》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国民国民收入收入的概念,并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对当时英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实际估算这是人类社这是人类社会首次用一个指标来反映一国经济的总规模,会首次用一个指标来反映一国经济的总规模,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产生了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产生了 2021/9/217 国民收入的国民收入的民间统计民间统计阶段阶段v在威廉·配弟之后,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的估算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但直到20世纪初,国民收入统计基本上以学者自发的、非官方的估算为主如:英国学者格雷戈里·金(Gregory King)在《对英格兰现状的自然与政治的观察和结论》(1696年)一书中对1688年英国的国民收入作了估计,他在估计时对经济活动主体采用了更细致的统计分组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在1784~1791年间对法国的国民收入作了估算,为避免重复计算,他首次提出了应将总产品区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v19世纪下半叶澳大利亚统计学家蒂莫西澳大利亚统计学家蒂莫西·柯格兰(柯格兰(Timothy Coghlan))对澳大利亚1886~1890年间各年的国民收入作了估算,他的工作在多个方面将国民收入统计方法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如:他首次提出可以从生产、分配和使用三方面来表示国民收入;并提出以净值形式表现国民收入,即在计算国民收入时扣除折旧;等等2021/9/218 国民收入的国民收入的官方统计官方统计阶段阶段v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遇到了许多相似的经济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遇到了许多相似的经济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为获得尽可能准确的国民经济总量及结构织开始为获得尽可能准确的国民经济总量及结构方面的信息参与或支持国民收入统计工作。

      从此方面的信息参与或支持国民收入统计工作从此国民收入统计步入了以官方统计为主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统计步入了以官方统计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 v1928年国际联盟组织召开了一次有关经济统计的年国际联盟组织召开了一次有关经济统计的国际会议,会议建议各国采用一致的表达方式定国际会议,会议建议各国采用一致的表达方式定期编制本国的经济统计资料通过这次会议,各期编制本国的经济统计资料通过这次会议,各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的国际可比性大大加强了,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的国际可比性大大加强了,估算国民收入的国家也从估算国民收入的国家也从1918年的年的13个国家迅速个国家迅速增加到增加到1939年的年的30多个国家多个国家 2021/9/219 v在这期间,多位经济学家对进一步改进国民收入的在这期间,多位经济学家对进一步改进国民收入的统计方法作出了新的贡献统计方法作出了新的贡献v如,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如,英国经济学家科林·格兰特格兰特·克拉克(克拉克(Colin Grant Clark)不仅大大改进了英国原有国民收入的)不仅大大改进了英国原有国民收入的评价方法,稍后还改进了澳大利亚和前苏联国民收评价方法,稍后还改进了澳大利亚和前苏联国民收入的评价方法。

      作为经验总结,他在入的评价方法作为经验总结,他在《《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与支出支出》》((1937年)一书中汇集了一系列今天我们熟年)一书中汇集了一系列今天我们熟知的经济总量,如收入、支出、消费者支出、政府知的经济总量,如收入、支出、消费者支出、政府收入和支出、资本形成、储蓄、对外贸易等而这收入和支出、资本形成、储蓄、对外贸易等而这些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正好构成了后来建立的国些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正好构成了后来建立的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所重点刻画的内容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所重点刻画的内容 v1939年,国际联盟在其年,国际联盟在其《《世界经济概览世界经济概览》》年刊的一年刊的一张表中,首次公布了张表中,首次公布了26个国家在个国家在1929~~1938年的整年的整个时期或部分时期的国民收入估计结果其中,约个时期或部分时期的国民收入估计结果其中,约有一半国家的国民收入数字由官方提供有一半国家的国民收入数字由官方提供 2021/9/2110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v20世纪世纪30年代末,英国经济界为使经济尽快从大萧条中走出年代末,英国经济界为使经济尽快从大萧条中走出来,广泛接受经济学家约翰来,广泛接受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论。

      受此影响,英国经济学家理查)的理论受此影响,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德·斯通(斯通(J..Richard N..Stone)和詹姆斯)和詹姆斯·米德(米德(James E..Meade)在为英国财政部从事国民收入估算工作时,以)在为英国财政部从事国民收入估算工作时,以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模型为指导,把收入和支出联系起来,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模型为指导,把收入和支出联系起来,采用会计的账户形式,建立了一套具有充分逻辑结构的复式采用会计的账户形式,建立了一套具有充分逻辑结构的复式国民会计账户,并于国民会计账户,并于1941年以英国预算白皮书的形式发表了年以英国预算白皮书的形式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战时财政资源分析与国民收入和支出战时财政资源分析与国民收入和支出估计数字,估计数字,1938~~1940》》 同一年(同一年(1941),荷兰经济学),荷兰经济学家家E..V.克利夫在荷兰.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杂志第杂志第7和第和第10期上发期上发表了题为表了题为《《论国民核算:荷兰论国民核算:荷兰1938年年度调查的经验年年度调查的经验》》和和《《论国民核算的意义和组织论国民核算的意义和组织》》两篇文章,文章中不仅首先使两篇文章,文章中不仅首先使用了用了“国民核算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一词,而且公)一词,而且公布了他采用会计账户形式和方法对荷兰布了他采用会计账户形式和方法对荷兰1938年度所编制的国年度所编制的国民核算表。

      民核算表 v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几乎同时发表,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已开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几乎同时发表,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已开始向现代意义的国民经济核算(始向现代意义的国民经济核算(SNA)过渡2021/9/2111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The developing of SNA P4-7 v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经济界为使经济尽快从大萧条中走出来,广泛接受经济学家约翰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论)的理论受此影响,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斯通(斯通(J..Richard N..Stone))和詹姆斯詹姆斯·米德(米德(JamesE.Meade))在为英国财政部从事国民收入估算工作时,以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模型为指导,把收入和支出联系起来,采用会计的账户形式,建立了一套具有充分逻辑结构的复式国民会计账户,并于1941年以英国预算白皮书的形式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战时财政资源分析与国民收入和支出估计数字,1938~1940》 同一年(同一年(1941)),荷兰经济学家荷兰经济学家E..V.克利夫.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第7和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论国民核算:荷兰1938年年度调查的经验》和《论国民核算的意义和组织》两篇文章,文章中不仅首先使用了首先使用了“国民核算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一词)一词,而且公布了他采用会计账户形式和方法对荷兰1938年度所编制的国民核算表。

      v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几乎同时发表,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已开始向现代意义的国民经济核算(SNA)过渡 2021/9/2112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The developing of SNA P4-7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发展)的发展 P4-7v二战期间,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满足战时动员的需要,对国二战期间,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满足战时动员的需要,对国民收入的估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给予了空前的重视民收入的估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给予了空前的重视 v二战结束时,迫切需要可比的国民收入数字作为摊派国际组二战结束时,迫切需要可比的国民收入数字作为摊派国际组织费用的基础为满足这一需要,国际联盟在统计专家委员织费用的基础为满足这一需要,国际联盟在统计专家委员会之下专门成立了一个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分会该分会由会之下专门成立了一个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分会该分会由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直接指导编制国民收入和相关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直接指导编制国民收入和相关估计的专家组成估计的专家组成1947年,一份由英国经济学家年,一份由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所领斯通所领导的专家小组起草的分会报告导的专家小组起草的分会报告——“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社会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社会账户的构建账户的构建”被提交给国际联盟。

      这份报告现在一般被人们被提交给国际联盟这份报告现在一般被人们视为视为SNA的胚胎形式的胚胎形式 2021/9/2113 v1950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公布了一套由其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机构编制的账户,供其成员国使用,后经修改,形成为1952年出版的《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这些仍然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中间结果中间结果v到1950年,联合国统计署联合国统计署已经能够从41个国家的原始资料中为“1938~1948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收集国民收入的估计值 2021/9/2114 1953年年SNAv1953年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名义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也就是现今人们所说的旧旧SNA),这标志着这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的正式诞生 1953年SNA在其前言中明确指出:“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制订一套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提供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的框架”这说明1953年年SNA仍然主要是一个国民收入与生仍然主要是一个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体系产核算体系尽管相对于传统的国民收入统计来讲,它的诞生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和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比较起来,它对国民经济的描述仍然是不全面的。

      此外,相对于人们在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2021/9/2115 1953年年SNA也没有将某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吸收进去也没有将某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吸收进去如,早在1758年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弗朗索瓦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魁奈(Francois Quesnay))就设计出了著名的著名的《《经济表经济表》》1936年俄籍美俄籍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惕夫(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受此启发,以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为思想基础,进一步首创了投首创了投入产出分析法入产出分析法但1953年SNA并未将其吸收进去再如,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M..A.柯普兰.柯普兰于1952年在其《美国货币流量的研究》一书中创立的资金流量核算技术创立的资金流量核算技术,以及英国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家J..E.米德.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一书中提出提出的国际收支核算方法的国际收支核算方法,也因时间仓促没有体现在1953年SNA中正因为上述原因,在1953年SNA问世时,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就对下一步如何对它进行修订以便建立一个更加宽泛的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2021/9/2116 1968年年SNAv在对1953年SNA作了两次小的修订(1960年和1964年)之后,1968年年经重大修订后的SNA公布于世(在1993年SNA问世之前,人们曾一度将1968年SNA简称为新新SNA)2021/9/2117 v和和1953年年SNA相比,相比,1968年年SNA具有以下几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特点::§一是核算内容的扩展一是核算内容的扩展1968年年SNA在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在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后者由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R..W..戈德史密斯戈德史密斯于1962年正式提出),从而使,从而使SNA形成为一个形成为一个包括五大核算系统的、内容较为完整的新体系包括五大核算系统的、内容较为完整的新体系§二是核算方法的改进二是核算方法的改进随着核算内容的扩展,随着核算内容的扩展,1968年年SNA在原有会计账户形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矩阵表、平衡表作在原有会计账户形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矩阵表、平衡表作为新的核算工具。

      为新的核算工具2021/9/2118 §三是核算内容的标准化三是核算内容的标准化为使新体系适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更好地为经济分析和政策服务,1968年SNA对若干总量指标作了进一步分解,并增设了若干账户,有关的概念和定义也得到了修正和明确的解释§四是为适应经济分析的需要,对不变价格核算也四是为适应经济分析的需要,对不变价格核算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2021/9/2119 v总之,1968年年SNA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达到了近乎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完美的程度v然而,也正由于它过于注重体系的精美,在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矩阵表的表现形式较之于账户而言对核算数据的质量要求更高,给具体编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新情况,难以做出必要的变通处理 2021/9/2120 1993年年SNAv1993年年,,联合国第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届统计委员会在总结各国在总结各国SNA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对1968年年SNA重新进行了修订重新进行了修订§由于这次修订吸收了由于这次修订吸收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其他国际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专家参加,使得组织的统计专家参加,使得1993年年SNA表现出许多新特表现出许多新特点。

      点1993年年SNA在其序言中将这些特点概括为以下四个在其序言中将这些特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方面:“更新、澄清、简化和协调一致更新、澄清、简化和协调一致” 2021/9/2121 v总之,经过上述修订,联合国的核算专家认为,1993年SNA已基本能够满足下列要求:((a))提供一个经济体的全貌;((b))对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几乎全面的指导;((c))使世界各国(不论其经济结构、制度安排或发展水平如何)都能根据该方案灵活地实施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d))使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2021/9/2122 (二)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Statistical Bala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System of Statistical Bala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MPSMPS))的发展的发展 P16-17P16-17v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即MPS体系,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在1993年召开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27届会议上,已经决定今后只存在一种核算制度即SNA,而MPS作为一种核算制度已成为历史。

      v该体系是由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逐步建立的发源于苏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一定比例关系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平衡关系为适应这个要求,推行计划经济,为适应国民经济将综合平衡的需要,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和各部门经济平衡表任务 2021/9/2123 v1918年列宁签署了《统计案例》,把整个经济纳入统计工作的范围,并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任务,编制了谷物和饲料平衡表v1920年首次公布了包括电气化事业中的物质资料平衡表和财政收支平衡表v1926年公布了“苏联1923-1924年国民经济平衡表”,反映了当时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采取棋盘式的表达方式,与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表有着密切联系v1950年,苏联中央统计局统一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国民经济平衡表主要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国民经济劳动平衡表、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社会产品分配平衡表、财政平衡表、固定资产平衡表等,相互配套杏花村了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为中心的,包括人财物平衡表的物质平衡表体系 2021/9/2124 v1957年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以后又吸收了SNA的经验,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并综合前苏联等几个国家编制平衡表的经验,拟定了《国民经济平衡表》的报告。

      v1971年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作为官方文件公布,出版了《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即正式的MPS包括4种主要平衡表和13张补充表v1977年出版了《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与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比较》v1984年,经互会统计常设委员会,又对MPS进行了重大修订,形成了所谓新MPS——《编制国民经济统计平衡表的基本方法原则》对原MPS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主要表现之一是增加了非物质服务平衡表,并增加了部门联系平衡表、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指标,有利于两大体系的沟通和换算 2021/9/2125 (三)国际上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v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主要有: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主要有:v核算范围不同核算范围不同:MPS以物质产品生产为核算范围,把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以外,影响了对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完整性SNA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核算范围,使社会生产、分配、使用各环节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全面、完整、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v国民账户体系(SNA) 依据全面(综合)生产理论v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依据限制性生产理论2021/9/2126 v核算内容不同核算内容不同: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

      SNA增加了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v核算方法不同核算方法不同: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并设置一系列平衡表,比较简便和直观,但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整个结构不够严密,指标之间缺乏联系SNA采用复式记帐法,运用帐户、矩阵等核算形式,把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v核算指标不同:核算指标不同:MPS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为中心指标而SNA则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指标2021/9/2127 2021/9/2128 第二节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P7-9P7-9Section 2 The main function of SNASection 2 The main function of SNA(参考(参考(参考(参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20022002培训教材培训教材培训教材培训教材P1-3P1-3)))) 一、美国经济学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评价v1、萨谬尔森(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德豪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v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在缩小还是在膨胀,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存在通涨威胁之中。

      2021/9/2129 v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GDP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v2、马丁·贝利(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v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及时的和准确的GDP或GNP数据,我和其他人怎样谈论美国经济和商业周期v3、罗伯特·鲁宾(前美国财政部部长)vGDP核算向国会和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情况的极其重要的特征今天,我们制定出较好的经济政策,因为GDP核算使我们较好地了解政策的作用我们应当为实现GDP核算的现代化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保持我们的统计基础建设跟上迅速发展的经济2021/9/2130 v二、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v三、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v四、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v五、微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2021/9/2131 六、影响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六、影响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v1、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v联合国会费比额=一国GNP占世界GNP比例×(1-宽减率)v宽减率=(世界人均GNP-该国人均GNP)÷世界人均GNP×85%2021/9/2132 2、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享受的优惠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享受的优惠待遇v世界银行1999年关于收入等级的分类标准:v低收入国家:人均GNP在755美元以下v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NP在756至2995美元v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NP在2996至9265美元v高收入国家:人均GNP在9266美元以上v世界银行1999年确定的一些优惠政策:v人均GNP755美元以下:享受软贷款和7.5%的土建工程招标优惠政策v人均GNP756至 1445美元之间:享受软贷款和20年期的硬贷款v人均GNP1446至2995美元:享受17年期的硬贷款v人均GNP2996至5225美元:享受15年期的硬贷款2021/9/2133 v人均GNP5226美元以上:不再享受硬贷款v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在国际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v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要向基金认缴一定的份额,成员国在基金的份额决定其在基金的投票权、分配特别提款权的份额及向基金借款的份额。

      各成员国份额的大小由基金理事会决定,综合考虑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黄金与外汇储备、进出口额、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等 2021/9/2134 v七、影响到政府的声誉v八、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v九、协调经济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2021/9/2135 第三节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Section 3 The basic concepts of SNASection 3 The basic concepts of SNA一、国民经济活动主体的基本概念一、国民经济活动主体的基本概念 P10-14v依据对经济活动主体行为特征的考察,并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需要出发,SNA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主体:机构单位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关于国民经济活动主体的两种分类:机构部门分类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将在(将在下节介绍)下节介绍) 2021/9/2136 (一)基层单位(产业活动单位)(Establishments)P12 1、概念、概念v基层单位基层单位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是指在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门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

      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v一个基层单位应该就是一家工厂、商店、或一个办事处、服务部,但实际上现在仅从事单一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已很少了,极大部分企业除了从事一种主要生产活动外还要兼营其他的生产活动,这就需要将企业按不同的生产活动性质尽量分解成若干个基层单位,以满足分析和观察不同生产活动的规模和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的需要我们通常所说的按三次产业分类,就是按基层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 2021/9/2137 2、特征v①具有一定生产场所;v②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人与产出资 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人;v③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 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帐户 2021/9/2138 3、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v①地点的唯一性如果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地点从事生产活动,哪怕是同一种类型生产活动,也要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活动单位v②生产活动的单一性v③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v一般说来,一个产品的生产组织就确定为一个基层单位2021/9/2139 (二)机构单位(二)机构单位((Institutional units)) P101、概念v机构单位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及核算盈亏、有权同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并在银行有独立帐户的经济实体。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机构单位通常可理解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2021/9/2140 2、特征v①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货物或资产,并因此能够在与其他机构单位进行交易时转移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v②能作出经济决策,并能从事本身负直接法律责任的经济活动;v③能为自己的利益发生负债、承担其他义务或未来承诺、签定合同;v④具有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帐户2021/9/2141 3、种类、种类v(1)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v法人单位法人单位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单位v营利性机构单位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如企业、公司等v非营利机构单位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政府单位和为慈善目的的民间组织,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会、宗教、学术团体等民间组织,政府单位包括教育、医院、广播电视、文体、军队、公安和国家机关部门单位等一般讲,非营利机构单位并非绝对不能有利润或盈余,而是其收益不能由其成员占有,必须留在非营利机构单位中2021/9/2142 v(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明确地界定哪些经济主体构成本国的“经济总体”,又有哪些经济主体(我们关注它们仅仅是因为其在核算期内与经济总体中某个单位存在某种经济联系)不属于本国经济总体而属于“国外”,SNA进一步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v 经营性机构单位v 按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分为机构单位的划分 非经营性机构单位v 从一国或地区的 常住机构单位v 国民经济核算分为v 非常住机构单位v常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2021/9/2143 什么是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什么是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P11 定义:定义: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v范围范围:①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②位于国际水域,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③在国外的领土“飞地”;④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2021/9/2144 什么是经济利益中心?什么是经济利益中心? P11v定义定义: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v基本条件:基本条件:v①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②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③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为一年。

      v非常住机构单位非常住机构单位则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v因此,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2021/9/2145 (三)二者的关系(三)二者的关系v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但一个基层单位只能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2021/9/2146 二、交易及其分类二、交易及其分类((Transac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P14-161、概念、概念v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是广义的概念所谓交易,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经济活动:一类是两个经济活动主体之间依据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出售产品、支付工资、纳税等);另一类是仅涉及一个经济活动主体的内部经济行为(如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企业自制设备等)SNA把这两种类型的经济活动统称为交易v交易的涵义: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单向的经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单向的经济转移(自愿无偿或强制的);可以是货币交易,济转移(自愿无偿或强制的);可以是货币交易,也可以是易货交易;可以是经济交易,也可以是也可以是易货交易;可以是经济交易,也可以是积累交易。

      积累交易2021/9/2147 2、分类、分类(1)双边交易和内部交易v这是依据一笔交易所涉及经济活动主体的数目多少对交易进行的分类双边交易还可以依据一方向另一方作出一笔支付时,是否从另一方获得对等的回报分为有偿交易和无偿交易前者如工资,后者如罚款2)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v这是依据交易过程中是否发生货币支付,或者交易各方是否以货币形式表示他们的相互协议进行的分类v货币交易是以货币进行的交易v非货币交易是以易货的形式或以实物形态的转移方式进行的交易,如产品或服务的易货交易、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实物报酬、由政府免费对居民提供的社会福利、实物转移以及所有内部交易等2021/9/2148 ((3)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性交易、金融手段交易和其他)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性交易、金融手段交易和其他交易(交易(Transactions in goods and services v、、 Distributive transactions 、、Transaction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Other Transactions))v这是依据交易的内容进行的分类这是依据交易的内容进行的分类。

      v货物和服务统称为产品,因而又称产品交易,产品是生货物和服务统称为产品,因而又称产品交易,产品是生产的结果,产品交易是说明产品的来源(国内生产或进产的结果,产品交易是说明产品的来源(国内生产或进口)和使用(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或出口)口)和使用(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或出口)的那些交易的那些交易v货物的生产指的是物质产品,也即有形的产出货物是货物的生产指的是物质产品,也即有形的产出货物是满足购买者某种需求且能确定所有权的有形实体货物满足购买者某种需求且能确定所有权的有形实体货物的经济特性:的经济特性:A满足一定需求的有形实体;满足一定需求的有形实体;B通过市场交通过市场交易可在两个机构单位之间转移所有权:易可在两个机构单位之间转移所有权:C生产和交换是生产和交换是两个独立的活动;两个独立的活动;D生产过程结束后,可以被储存;生产过程结束后,可以被储存;E生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2021/9/2149 v福务的生产是指无形的商品,并且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一般情况它不能被储存服务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服务的生产是指无形的产出,并且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一般情况它不能被储存(音像制品虽然有物质的外壳(载体),但实质也是一种服务)。

      服务的形态:A改变消费品状况的服务;B改变人的自身状况的服务;C改变人的精神状况的服务;D改变机构单位一般经济状况的服务v 2021/9/2150 v中间消耗中间消耗:从产出角度也称中间产品,即购买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的中间投人使用v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是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从产出角度统称为最终产品,即生产成果退出生产过程,供居民消费、公共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库存投资和出口等的使用v分配性交易包括由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形成收人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依据全面生产的核算理论,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范围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的全部增加值,如雇员报酬、生产税和进口税、生产补贴等;还包括收人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主要是指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经常转移包括收人税、财产税和其他经常转移,其经济职能是对收人的再分配资本转移是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2021/9/2151 v金融手段交易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这些金融手段交易既可以由非金融交易(如企业支付职工工资)引起的;也可能由纯粹的金融手段[如居民向银行存款,那么居民就以银行存款单的形式(具有法律效力)获得了银行存款这类金融资产,而银行相应发生了对居民的负债]而引起。

      v其他交易主要是固定资本消耗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或处置(如土地的转让、专利的转让等)2021/9/2152 三、流量和存量三、流量和存量(flows and Stocks) P16-171、流量、流量v流量是指一定时期的变化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价值数量其特点有:(1)按货币单位计量;(2)是一定时期的变化量v用于表示经济现象则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量,表现为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如:工资、税、利息、资本流动等等,称为经济流量v此外,SNA还将那些不在交易中发生、而是由各种外在因素及价格水平或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经济价值的变化,称为其他流量2021/9/2153 2、存量v存量是指一定时点的状况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v用于表示经济现象则反映经济主体在某一时点持有的资产和负债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如: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土地、专利等)、金融资产(现金、存款、股票等)、负债、净值等2021/9/2154 3、两者的关系、两者的关系v存在密切的联系任何经济存量都是过去经济流量的积累,同时它们又因核算期的经济流量而发生变化。

      此外,任何经济存量都有相应的经济流量与之对应,但不是任何经济流量都有经济存量与之对应如劳动报酬、税金等经济流量就没有相应的经济存量与之对应2021/9/2155 第四节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Section 4 The sector-classifications in SNASection 4 The sector-classifications in SNAv一、两大部类分类 v二、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分类v三、行业分类 P32、、33v四、三次产业分类 P13、、32、、33v五、机构部门分类 P12、、33v六、经济成分分类v七、产品部门(纯部门)分类v(学生上网查阅各种部门分类的具体类别 的统计标准)2021/9/2156 第五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P18-20Section 5 The basic rules of SNAv国民经济核算原则是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范围确定、核算的系统一致性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或决定作用2021/9/2157 v一、市场原则(一、市场原则(Market Rules))v所谓市场原则,是指确定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内容时,必须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市场活动和市场发展变化,国民经济主要总量的核算对象,要以是否进入市场为界限。

      v二、系统原则(二、系统原则(System Rules)) P32-33(见书)(见书)v包括整体性、相关性和层次性三大特点v 2021/9/2158 v三、平衡原则三、平衡原则(Balance Rules) P33-36(见书)(见书)v又称三等价原则(Three Equal Rules)即:If the macroeconomic of a country is considered as a closing system,the grosses of production,income ,and expenditures in final uses are really same one that flows in circle of the macroeconomic. Thus,there is equation as bellow:vProduction = Income = Expenditures in final usesv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实际上都是同一总量在经济循环不同阶段的等价表现它描述了运行过程中主要总量的平衡关系,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

      2021/9/2159 v四、计量原则四、计量原则v (一)计录时间原则(Time of recording Rules)v 即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v (二)计价原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Valuation)v 即市场价格原则价格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价格形式是指产出价格不同阶段上的价格特征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2021/9/2160 v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素,而且市场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数量特征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是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那些非货币交易或内部交易也是按照现期同类产出市场价格计量核算采用统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v要素价格要素价格是指包含在单位产出中累计支付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的总和要素价格的理论内涵不仅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而且还包括其中间投入(或称中间消耗)的产品(含服务)内含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这种价格形式主要是理论概念理论概念2021/9/2161 v基本价格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是在生产者向购买者收取的每单位货物或服务的金额的基础上,减去在该单位货物或服务上的任何应付产品税,再加上在生产或销售中的任何应收补贴后所得到的价格也就是说,基本价格既不包括任何运输费用和商业流通费用,也不包括任何产品税净额(等于产品税减产品补贴),它是由单位货物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或分摊的中间投入、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以及除产品税净额以外的其他生产税净额(等于其他生产税减其他生产补贴)所组成其公式为:v基本价格=(每单位货物或服务上的)中间投入+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其他生产税净额2021/9/2162 v生产者价格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产品(含服务)的市场价格是在生产者向购买者收取的每单位货物或服务的金额的基础上,减去开给购买者的发票上单列的增值税后所得到的价格它与基本价格的区别,是它已将增值税以外的其他产品税减产品补贴包含在内而所有产品税与其他生产税共同构成生产税其公式为:v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产品税净额(可抵扣的增值税除外)v=(每单位货物或服务上的)中间投入+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可抵扣的增值税除外)2021/9/2163 v 购买者价格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含服务)最终支付的市场价格。

      与生产者价格相比,它包括从生产者到购买者之间所发生的商业流通费和运输费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使用的购买者价格还包括不可抵扣的增值税其公式为:v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从生产者到购买者之间所发生的商业流通费和运输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抵扣增值税v五、合并和取净额原则五、合并和取净额原则 P202021/9/2164 第六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 P20-26Section 6 The Main Method of SNAv一、帐户法一、帐户法 P20-22v1、概念v实施的是四式记账核算方法:一笔经济活动的交易,涉及两个机构单位,那么这项交易要同时在两个机构单位采用一致的复式记账核算,每个机构单位均复式记账,所以两个机构单位合起来就构成四式记账v2、结构 使用(支出) 来源(收入)2021/9/2165 3、示例、示例v依据下述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编制出国民经济的四大帐户v(1)增加值(GDP) 255v(2)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 5v(3)向国外现期转移净额 4v(4)消费品销售额 210v(5)积累品(资本品)购买额 47v(6)出口 52v(7)进口 54v(8)向国外贷出净额 -1v(9)折旧 19v(10)储蓄 272021/9/2166 2021/9/2167 2021/9/2168 二、平衡表法二、平衡表法二、平衡表法二、平衡表法 P26P26v(一)收付式或帐户式平衡表 P41-43(见书)(二)并列式平衡表 P43-44(见书)1、概念2、表式及示例:任用上例,则有:2021/9/2169 (三)矩阵式平衡表(投入产出表)vP25-26 P45-46(见书)v1、概念:是账户式平衡表综合体v2、表式及示例:任用上例,则有:2021/9/2170 3、特点:(、特点:(1)横收列支(货币))横收列支(货币)v(2)每一个数字两重含义v(3)第一项交易性质由其位置决定 “4”v(4)第一个数字一个子阵,可合并和分解v(5)主对角线上空白 有意义4、优点:、优点:v综合一体、可合并和分解、矩阵便于计算机处理5.缺点:难掌握.缺点:难掌握2021/9/2171 v三、图示法三、图示法 P23-25v四、等式法四、等式法 P252021/9/2172 第七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Section 7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NASection 7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NA 一、国民经济及其运行过程一、国民经济及其运行过程(一)国民经济的涵义 P1-2(见书)(见书)v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个纵横交错、极其复杂的网络般经济活动的有机整体。

      v从横向包括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两大部门;从纵向包括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四个环节2021/9/2173 (二)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及图示 P3-5(见书)(见书)v国民经济运行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运动更新过程它包括两种运动状态:实物运动是由生产部门生产出货物与服务,除自产自用外,大部分通过流通领域提供给社会,形成社会总供给价值运动与实物运动相伴随、相向而行即生产部门生产出产品之后,从获得产品的部门取得货币收入,并进行分配,形成社会总需求2021/9/2174 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 1、概念 P7 P17-20(见书)(见书)v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为对象的全面、系统的宏观统计核算它通过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的核算方法,系统地反映社会再生产全过程v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有重要的关系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v目前,国民经济核算具体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概念、类别、经济原则等都是直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原则的。

      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与管理领域有重要作用,并反过来促进实证经济学和理论研究的发展2021/9/2175 v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因而它与会计学也有密切联系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有许多不同例如核算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国民经济核算对象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而企业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或微观资金运动过程另外,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不同v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2021/9/2176 v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会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人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是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凋整、科目的重新排列v业务核算是以某项专门的管理为核算内容,它的核算范围是各种业务量的变动因此业务核算也有自身的任务,它从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在计算方法和口径上仅适合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很难直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同样必须作必要的调整和加工2021/9/2177 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P20-24(钱书)(钱书)v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是一种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关系具体来讲:一方面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会计、统计、经济计量方法为手段来描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另一方面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为其他经济科学的发展开拓了空间2021/9/2178 与经济学的联系:与经济学的联系:v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国民经济核算依据的经济理论有“生产理论、经济循环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消费理论、金融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理论与会计学的联系:与会计学的联系:v运用会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资料大部分来源于微观的会计核算。

      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联系: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联系:v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收集、整理、显示资料和核算、分析资料的方式方法2021/9/2179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P7 P9(见书)(见书)v是对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当然,也可以称生产、分配、流通、使用的核算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v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和规范;二是指全面、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2021/9/2180 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历史回顾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历史回顾 P340-344v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我国原来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简称MPS体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旧的核算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系和宏观管理的需要因此,国务院要求1992年在国家和省一级建立起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1995年实现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国民帐户体系(英文简称SNA体系),是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核算制度。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国民经济循环,也就是对生产、分配、交换、使用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完整的描述它从整体结构上将国民经济循环所表现的产品实物运动和货币资金运动,以及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所形成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联系起来2021/9/2181 第一阶段,从1950-1984年,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v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即MPS体系,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科学的计划经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v1952年,刚刚成立的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工农业总产值调查,从此开始了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核算后来,又从工农业总产值核算扩大到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即社会总产值核算2021/9/2182 v从195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学习前苏联国民收入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我国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这些核算为当时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薄一波同志在1956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根据国民收入和财政收支等资料,提出了“二、三、四”比例关系,即积累占国民收入20%左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3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占财政支出40%左右。

      这些重要的比例关系在当时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21/9/2183 v1956年,国家统计局派团对前苏联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在中国全面推行MPS体系先后编制了社会产品生产、积累和消费平衡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再分配平衡表,劳动力资源和分配平衡表等MPS体系中的一系列重要表式不幸的是,正当这些平衡表的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恰逢大跃进时期的反教条主义运动这些平衡表的编制工作受到了批判,并以过分繁琐为由停止了多数平衡表的编制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遭受了第一次大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遭受了第二次大挫折这期间,统计机构被撤销,统计工作人员被下放,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完全陷入停顿状态v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陆续恢复和发展首先恢复了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核算,随后又编制出两张MPS体系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即1981年投入产出表和1983年投入产出表这些核算表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9/2184 vMPS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在过去的经济管理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这一核算体系的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生产统计范围太窄,侧重于反映物质生产,不能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情况,同国家加快发展社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侧重于反映实物流量,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三是侧重于生产核算,分配、消费、积累等方面的核算比较薄弱,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情况,同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及结果和进行总体平衡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核算体系 2021/9/2185 第二阶段,即从1985年一1993年,MPS体系与SNA体系并存阶段v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继续沿着MPS的方向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继续开展MPS核算的同时,逐步研究和开展SNA核算1985年,开始SNA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987年,开始编制SNA体系的投入产出表;1992年,开始编制SNA体系的资金流量表2021/9/2186 v与此同时,从1984年起,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领导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设计工作在这一机构的领导下,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我国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87年版)》该方案采纳了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保留了MPS体系的部分内容,是一个MPS与SNA的混合性体系1992年1月,国务院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了论证,通过了这一方案同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即设计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2年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分步实施这一体系。

      新体系扩大了核算的范围,充实了核算内容,改进了核算方法,提高了国际对比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兼顾两大体系的要求,可进行两种体系的相互转换但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2年文本)》仍然带有深刻的MPS核算体系的痕迹2021/9/2187 v第三阶段,即从1994—2003年,在SNA体系下的发展阶段v从1993年起,以取消MPS的国民收入核算为标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上已经从MPS体系和SNA体系并存阶段,进入了SNA体系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编制SNA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和国民经济账户,并且对整个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99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在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对我国1992年的《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取消了其中的MPS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了核算内容,修改了有关表式的指标设置,增强了国民经济海损在总体框架、基本原则、计算方法上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指标的国际可比性v第四阶段,即从2004年开始,进入与新的国际标准的国民帐户体系(SNA)相衔接阶段。

      2021/9/2188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2002版简介)版简介) P344-402(一)基本框架与图示 (参见(参见《《中国国民经济核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算体系2002》》P1-2))v(二)基本核算表之间与附属表的关系与图示 (参见(参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P3))v(三)国民经济帐户与基本核算表之间的关系 (参见(参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P29-30))v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v见教材P26;P4022021/9/218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