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创新地位的比较研究.docx
10页高校科技创新地位的比较研究 曹 琼(汕头大学,广东 汕头 515063)摘 要: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四大主体之一,然而其重要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识高校研发经费支出远低于企业和研究机构研发活动多集中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薄弱,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比值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高,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低、强度小、人均经费少,研发经费在各活动领域的配置不合理我国应借鉴域外经验,加大对高校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推进校企结合和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整合,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关 键 词:高校科技创新;国内比较;国际比较;分类比较G526.3 :A :1007-8207(2013)01-0043-04收稿日期:2012-12-04作者简介:曹琼(1970—),女,湖南株洲人,汕头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汕头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经济学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高校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为中心”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070300030;汕头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ITC10004。
据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网公布的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中国高校研发经费由242.3亿元增加至597.3亿元,6年增加2.465倍;专利申请量由14643项增加至48294项,6年增加3.298倍;专利授权量由4453项增加至19036项,6年增加4.274倍但同企业和研究机构相比较后发现,过去6年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仍然处于企业和研究机构之后,定位于国家四大科技创新主体的第三位①2010年,中国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支出的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专利授权量分别为60.5%、9.9%和28.8%从国际比较看,中国高校的研发地位远低于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发经费投入呈现出明显的总量低、强度小、人均低、比重小等特征研发经费在各活动领域的配置不合理,特别是在试验发展研究领域更处于明显劣势一、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地位的国内比较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学科基础优势、学科交叉优势和学术交流优势,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但通过对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比较后发现:高校研发经费支出占三大研发主体研发经费总额的比重只有11.61%;研发活动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次之,试验发展研究为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虽高于研究机构,但远低于企业,处于三大科技创新主体的中位一)研发经费支出比2005至2010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分别为2450.0亿元(2005)、3003.1亿元(2006)、3710.2亿元(2007)、4616.0亿元(2008)、5802.1亿元(2009)和7062.6亿元(2010)6年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为26644亿元,增加2.882倍;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32%上升至2010年的1.76%,年均增长0.0733%[1]其中,高校研发经费总支出为2289.5亿元,占同期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8.59%;企业研发经费总支出为19306亿元,占同期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72.45%;研究机构研发经费总支出为4761.5亿元,占同期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17.87%;其他事业单位研发经费总支出为286.7亿元,占同期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1.07%6年间,高校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比重由2005年的9.88%下降至2010年的8.46%;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则分别由2005年的68.31%和0.08%上升至2010年的73.42%和1.32%。
从研发经费支出比重看,高校在全国科技创[来自www.LW]新[来自www.lW5U.coM]体系中的地位是下降的(详见表1)二)研发经费支出活动分类比从研发经费支出的活动分类看,企业专注于试验发展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研究机构以试验发展研究为主,应用研究次之,基础研究为辅;高校则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次之,试验发展研究为辅2005-2010年,高校基础研究研发经费支出比重由23.4%上升至2010年的30.1%,应用研究研发经费支出比重由51.6%上升至56.4%,试验发展研究则由25%下降至13.4%(详见表2)相较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发经费支出活动分类,2010年,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占其总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为2.4%,用于应用研究的研发经费支出为零,用于试验发展研究的研发经费占97.5%;同年,研究机构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占其总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1%,用于应用研究的研发经费为32.7%,用于试验发展研究的研发经费占56.4%;高校相应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0.1%、56.4%和13.4%三)研发产出比2007-2010年,高校研发经费总支出占同期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8.36%,但专利申请量占同期全国专利申请量的21.73%,专利授权量占同期全国专利授权量的29.41%;企业研发经费总支出占同期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73.04%,专利申请量占同期全国专利申请量的68.61%,专利授权量占同期全国专利授权量的58.85%;研究机构研发经费总支出占同期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17.46%,专利申请量占同期全国专利申请量的8.59%,专利授权量占同期全国专利授权量的10.91%;其他事业单位研发经费总支出占同期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1.06%,专利申请量占同期全国专利申请量的1.04%,专利授权量占同期全国专利申请量的0.81%(详见表3)。
上表数据表明:2007~2010年,高校研发经费、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三项指标在全国相应活动中的比重是依次上升的,而其他三大主体的上述三大指标是依次下降的(研究机构有一项数据例外)这些数据说明,高校研究经费投入少,但产出高,专利产出与研发经费投入比为3.51:1;企业专利产出与研发经费投入比为0.80:1,研究机构专利产出与研发经费投入比为0.62:1,其他事业单位专利产出与研发经费投入比为0.76:1二、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地位的国际比较我国与国外对科技创新主体的分类不同,我国研发主体包括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四大主体,国外一般包括工业企业、高校、政府和私立非营利机构在对我国高校与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研发经费来源、研发经费强度和研发经费支出活动的分类比较中发现,我国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高,研发经费来源单一、研发经费强度小,研发经费支出活动分类具有轻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重应用研究的特征一)研发地位比较在对中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和韩国9个国家的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之比较研究中发现,只有中国、俄罗斯和韩国三个国家高校的研发经费低于研究机构。
以2010年为例,中国研究机构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为16.80%,高校占8.46%;俄罗斯研发机构和高校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0.3%和7.1%;韩国分别为12.1%和11.1%中国高校的研发经费位于企业、研究机构之后另外6个国家高校的研发经费均高于研究机构,研发经费支出在国家科技创新主体中位列第二其中高校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由高至低依次为加拿大(38.2%)、英国(26.5%)、法国(20.6%)、德国(17.6%)、日本(13.4%)、美国(12.8%)(详见下图)二)研发经费来源比较中国科技创新四大主体研发经费的来源依次为企业、政府、其他和国外2007-2010年,全国研发经费各年总额分别为3710.2亿元、4616.0亿元、5802.1亿元和7062.6亿元,四年合计总额为21190.9亿元四年中,企业、政府、其他和国外提供的研发经费分别为15148.3亿元、5057亿元、708.2亿元、277.4亿元,占研发经费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1.4%、24.4%、3.4%、1.3%(详见表4)在上表数据中,企业是研发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四年提供的研发经费总额合计为15148.3亿元,占研发经费总额的比重为71.4%。
该数字与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成正比2007-2010年的四年中,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为10312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73.04%该数据表明,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主要为自身研发支出高校研发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四个年度中政府提供的研发经费所占比例在 55%-61%之间企业为高校研发经费的第二大提供主体,提供的研发经费所占比例在31%-36%之间其他来源渠道的经费所占比例在6%-8%之间,来自国外的研发经费所占比例在 1.2%-1.3%之间[2]相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校研发经费的来源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经费来源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如同期德国高校研发经费的75%-81%由政府提供,较我国高出约20%;来自企业的研发经费所占比例为12%-16%,较中国低约20%,来自国外的研发经费约4%[3]而加拿大高校研发经费主要由高校自筹,所占比例在45%-55%之间;联邦政府是高校研发经费的第二大来源,所占比例在25%~30%;省政府和企业提供研发经费的比例在各在10%左右,私立非营利机构提供的研发经费所占比例约为8%,来自国外的研发经费所占比例约1%[4](三)研发经费强度比较高校研发经费强度是指高校年度研发经费总支出与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值。
研发经费强度不仅是衡量高校研发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的衡量标准之一,其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对高校研发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1.40%,2008年的1.47%上升至2009年的1.70%和2010年的1.76%,年均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7%[5]其间,高校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8.36%,即同期高校研发经费强度为0.13①在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在3%左右,高校研发强度一般在0.40以上如2008年加拿大高校研发经费强度为0.64,德国高校研发经费强度为0.45[6]从高校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数额看,2008年中国高校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3.8万美元,加拿大和德国则分别为13.4 万美元和 12.8 万美元②无论是国内比较还是国际比较,我国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均较低在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地位低于企业和研究机构,处于三大科技创新主体的末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更低,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不高、研发强度低、人均研发经费比重小这一现实与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相称。
我国应借鉴域外经验,加大对高校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推进校企结合和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整合,提升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有关部门应科学合理配置有限的研发经费资源,最大限度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投入产出比作为重要参数之一,动态配置研发经费,实现研发经费在不同研发主体之间、不同研发活动之中和不同研发主体内部的合理配置高校自身也应当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不同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改变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忽视试验发展研究的现状,最大限度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学科基础优势,使之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和科技创新的源头参考文献】[1][5]中国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