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黑龙江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docx
48页2024年黑龙江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答案】 C2、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 A3、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 C4、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 )A.讽刺B.助产术C.定义D.归纳【答案】 B5、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答案】 C6、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社会化B.个性化C.民主化D.多元化【答案】 A7、(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A.科顿B.波斯纳C.布鲁纳D.布鲁巴奇【答案】 B8、 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属于( )A.松弛训练疗法B.肯定性训练疗法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 C9、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答案】 D10、 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总结方式属于( )A.开放型总结B.认知型总结C.封闭型总结D.归纳型总结【答案】 A11、(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A.教学评价B.教学测量C.课程评价D.教学模式【答案】 A12、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制”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癸卯学制【答案】 B13、 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法B.文献分析法C.行为分析法D.调查分析法【答案】 A14、 9~10岁的儿童能达到( )守恒A.液体B.面积C.重量D.容积【答案】 C15、 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在( )A.二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四年级【答案】 B16、王老师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济南雪前、雪后的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采用的教学法是( )A.现场教学法B.示范法C.演示法D.情境教学法【答案】 D17、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式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 C18、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答案】 D19、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 )教学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性【答案】 B20、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
A.正面教育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答案】 B21、由兴趣、理想和荣誉感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外部动机D.内部动机【答案】 D2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C23、 发现周期律的基础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对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进行补充的科学家是( )A.鲍林B.莫塞莱C.波尔D.伦琴【答案】 B24、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A.马斯洛B.皮亚杰C.柯尔伯格D.罗森塔尔【答案】 C25、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班杜拉【答案】 A26、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 B27、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霍尔D.华生【答案】 B28、 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
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 B29、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 C30、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 )A.讽刺B.助产术C.定义D.归纳【答案】 B31、 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运动觉属于( )A.近距离感觉B.远距离感觉C.外部感觉D.内部感觉【答案】 D32、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生活性B.计划性C.组织性D.系统性【答案】 A33、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对象是( )A.正常小学生B.严重精神病人C.人格障碍者D.残疾患者【答案】 A34、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研究方法是()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答案】 D35、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选择B.监督C.维持D.调节【答案】 D36、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
A.超常B.弱智C.中下D.中等【答案】 D37、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艺术》课,属于(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通识课程【答案】 B38、小学英语教学应听力先行,这要求教师必须( )A.具有较快的听说速度B.进行大量的听力自我练习C.具备标准的英式英语语音语调D.提高自身的辨音能力和听力教学修养【答案】 D39、 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说B.官能训练说C.共同要素说D.概括化理论【答案】 D40、植物的叶子一般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A.表皮细胞是绿色的B.叶脉中含有叶绿素C.叶肉细胞里含有叶绿素D.表皮中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答案】 C41、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A.皮亚杰B.洛伦兹C.桑代克D.班杜拉【答案】 B42、( )通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A.形成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答案】 A43、(2022上半年真题)在小学阶段提倡运用的"档案袋评价"属于( )A.量化评价B.质性评价C.绝对评价D.相对评价【答案】 B44、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
A.示范法B.系统脱敏法C.惩罚法D.行为塑造法【答案】 D45、 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研究B.行动研究C.叙事研究D.调查研究【答案】 C46、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答案】 B47、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曾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理论,和该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论C.试误说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