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三部曲第一部分答案.doc
22页一) 种树郭橐驼传1、(1)患······病(2)好像(3)确实(4)多(5)实际上(6)繁殖(得快)(7)蜷曲(8)如果(9)养育(10)记下2、B(①连词,表并列;代词,你,你们②连词,表修饰,相当于“······地”;介词,把③代词,这样④连词,并且,而且3、D(A 称呼 B 掐 C 结果实 D 一天天地,名作状)4、B(以······为职业,名作动)5、(1)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不能及得上他2)虽然说是担心它,那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啊关键处:“不我若”倒装)(3)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饭去招待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闲,又用什么来使我们生活繁荣、性情安乐呢?(关键处:何以、蕃、安)6、对比手法 作用:在对比中突出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增强了说服力7、种树之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治人之理:顺从人的天性,适应百姓需要,减少对百姓的干扰写“不扰民”“少扰民”也可以)8、(答案示例)育人也和种树一样,不可过多地束缚人的成长二) 病梅馆记1、(1)约束(2)卖(3)砍削(4)使······全2、D(A 能够用来 B 它结果实 C 智慧和力量)3、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4、大批正直人才遭到粗暴摧残迫害 新生力量被扼杀 不让发扬蓬勃朝气 他们豢养奸佞小人的险恶用心5、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表达对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愤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三) 促织(节选)1、蒲松龄 聊斋志异2、(1)恰逢 (2)考中,考取(3)无,没有(4)规格(5)陈述,讲述(6)败下,败退(7)使(8)真实3、B(都是意动用法)4、(1)县官定了期限,严厉追逼,在十几天中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2)每次出门,身穿的皮衣和骑坐的车马都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5、(2)过去成名“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今“宰悦”而“免成役”3)过去成名“不终岁,薄产累尽”,今“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若多答“一出门,裘马扬扬过世家焉”也可以)6、主人公凭腹中诗文,“操童子业,久不售”,不仅默默无闻,而且穷途潦倒,惨遭毒打,忧闷欲死,然而只因贡献了一只促织,竟一举成名,不仅免去徭役,而且“俾入邑庠”,富于世家可见,主人公以“成名”命名,对科举取士的欺骗性是极大的讽刺和揭露7、作者自称(1)“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揭示了黎民百姓悲剧命运的根源;(2)“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以及给人民带来的灾难;(3)“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观点对社会世象也概括得较为准确而深刻。
8、这段话貌似平正的叙述,实则进行辛辣的讽刺抚军”身为一省的民政军政最高长官,不关心国计民生,却一心拍马,细写《促织疏》,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讽刺表面在写官中“试”虫之优劣,实则揭露了包含天子在内统治者的腐朽荒淫皇帝赏赐的不是有治国安邦之功的文臣武将,而是投其所好满足享乐欲的佞幸小人更令人忍俊不住的是作者完全把抚军当成一个有良心的人,“抚军不忘所自”,心眼不错,真是明褒暗贬那个一心“欲媚上官”,戏害百姓的县宰,最后竟以治理才能优异而享有好名声,黑白颠倒到滑稽的地步作答不求全面,能就某一点分析即可)(四) 阿房宫赋1、(1)光秃秃(2)建造(3)萦绕(4)座(5)宠幸(6)假使(7)分辨不清(8)不见踪影2、A(另三项中“参差”、“四海”、“不暇”古今义相同)3、D(均为名作状A、名作动 \ 名作状 B、名作状 \ 名词意动 C、动作名 \ 名作动)4、C(非判断句)5、A(均是动词,到······去B①连词,表承接 \ ②连词,表转折;C①介词,到 \ ②介词,比;D①助词,······的样子 \ ②语气词,不译)6、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7、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滥用物力民力而导致速亡。
为下文作者的“爱人”的观点作铺垫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反面假设论证9、秦不爱六国之人因而导致秦朝覆亡讽喻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覆辙10、(1)(2)(4)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主要是指唐人 (3)指唐以后的人(五) 黄州快哉亭记1、(1)闭合 (2)斜视,文中有“窥探”之意 (3)对着 (4)利用(5)即使(6)面对(答“观赏”也可)(7)承受,忍受(8)怎么2、C(遇于时,即受到赏识)3、A(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穷耳目之胜”即“穷尽耳目欣赏的美景”;两个“所以”都表原因)4、A(非宾语前置)5、(1)现在却能够坐在座位上尽情玩赏,抬起眼睛就可以看个够2)假如他内心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或:······那么到哪里会不愉快呢?)6、张梦得 苏轼 苏辙 人心坦然自得,不受制于外物,便能无往而不快 岳阳楼记7、(1)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象;(2)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8、由叙述楚襄王和宋玉的对话引发“快哉”的议论,借说理以抒怀六) 项脊轩志1、(1)往下流(2)明亮的样子(3)美景(4)到了(5)处处(6)后来,不久(7)探望(8)像(9)等到(10)大概(11)嫁(12)规模2、D((1)助词,调和音节 (2)代词,代笏板 (3)(4)都是动词“是”)3、B(名作状,其余均为名作动)4、(1)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有时长啸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
2)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它上朝用的,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5、修葺前:破旧、狭小、阴暗 修葺后:幽雅、安静、明亮6、(1)诸父异爨,家境日衰 (2)慈母早亡,音犹在耳 (3)祖母遗愿,有负甚愧7、(1)睹物思人,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悼念哀思之情;(2)枇杷树,如同主人公一样,年年陪伴项脊轩,不能忘怀逝去的年华和昔日的悲欢七)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1)还,仍然,依旧(2)能胜任(3)禀告(4)自作主张(5)厚爱,满意(6)拜两次,古代一种礼仪,表恭敬(7)辞别(8)我2、(1)C(A 通“奁” B 通“娶” D 通“韧”)(2)B(B 中“相”意为“互相”;ACD 中的“相”单指一方,相当于代词)(3)C(“嬉戏”的古今异义相同,其他三项均为古今异义,A“共事”意为“共同生活”;B“可怜”意为“可爱”;D“作息”意为“劳作”,偏义复词)3、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不堪凌虐,深知婆媳矛盾不可调和,被遣是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表现了她的洞悉世事,自尊倔强4、“新妇起严妆”主要采用了铺陈的艺术手法,表现兰芝当时尽管内心痛苦,却外表坚强,有大家闺秀的从容风范,同时表现了她反抗到底的毅然决然,突出兰芝性格中的刚毅一面。
5、刘兰芝坚强、持重,对封建礼教有清醒的认识,不为威胁所迫,也不为荣华所动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也忠于爱情,但是怯于正面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在洞察世情方面,焦仲卿不如刘兰芝头脑清醒,对封建礼教存有一定的幻想,不如刘兰芝坚决6、注:场景=景物景物+人物活动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可选取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营造离别时的哀伤氛围、烘托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注意适当运用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示例:树叶在西风中飘落,飞舞着,飘向远方,直到杳无踪影,路边看似柔弱而无助的蒲苇在狂风的吹打下一次次地弯下腰,又一次次不屈地昂起头,离别的时候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兰芝的目光落在了树下的大石头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石头后的草丛中一群野鸟突然惊起,扑啦啦飞向天空,望着天空中自由的鸟儿,焦仲卿的眼中满是哀伤,“兰芝,你一定要等着我!”举手告别却不忍挥手,相爱的人啊,何时才能再见!(八)梦游天姥吟留别1、太白 青莲居士 一种诗体名称(古体诗体裁名) 谢灵运2、A(B“渌”应为“lù”;C“殷”应为“yǐn”;D“澹澹”应为“dàn”)3、B(渌 清澈)4、C(结构助词“的”)5、D(结尾段写梦醒后的感慨,主要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对强权的抗争)6、瀛洲“信难求”是对天姥山“或可睹”的映衬,引出越人对天姥山的描述。
用动词“横”来夸张天姥山的高大雄伟通过动词“拔”和“掩”来对比出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用动词“倾”这一拟人手法来烘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7、(1)熊跑龙吟图(2)洞天石开图(3)群仙降临图8、一是借梦中仙境象征自己追求的理想世界,二是用梦中仙境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自己对黑暗现实的厌恶9、表现诗人不事权贵的清高和傲岸的性格特征九)秋水1、《庄子·秋水》 周 战国 哲学家 文学家 道 老子2、(1)注入黄河(2)直流的水波(3)向东面对大海(4)况且,何况(5)在这个时候(6)危险(7)停止(8)计算(9)何,什么(10)通“萃”,聚集3、B(①②⑤助词,相当于“的”;③⑦代词;④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⑥⑧助词,主谓之间标志)4、(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比的上我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2)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3)我将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4)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被受到的教育束缚5)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在万物之中只占据其一5、先是志得意满飘飘然的心理,后是正视自己不足之后的羞愧佩服的心理6、(1)本义是指在伟大的事情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由于自己的自满和浅薄,成为行家里手的笑柄7、(1)告诉我们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不能因为有了一点知识,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或: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或:世界是无穷的,知识也是无穷的骄傲自大必会贻笑大方)(2)说明了事物相对性的观点或:人不要自满)(十)前赤壁赋1、(1)农历每月十六(2)劝人饮酒(3)住(4)离开(5)端正(6)当(7)本来(8)享用2、B(使动用法,其余都是名词作动词)3、D(都是表修饰关系)4、B(①③都是助词“的”,②是代词,④是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5、(1)何况你我同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2)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3)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多有所得,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6、C(一曲洞箫,并非高亢激越,相反是低沉、幽咽)7、(1)自其变者而观之(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8、要点: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向了莫名的惆怅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观;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内涵文章接下来,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再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抒发感情想到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
这又由理回到情,想到自己这边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9、(1)侧重记叙客人对箫声悲凉原因的解说2)借主人的答话表达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十一)游褒禅山记1、(1)最终(2)南面(3)拿着(火把)(4)将要,就要(5)责怪(6)尽情享受(7)平坦(8)辅助,帮助2、B(形容词作动词,另三项都是名作动)3、D(语气副词,其余为代词)4、A(不是判断句另三项都是判断句)5、C6、D7、(1)现在将“华”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2)后世人讹传而又没有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若答“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是不对的是作者游历褒禅山之后获得的一点感受,但不是文章的主旨)10、“古书之不存”和“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