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审计学原理学习辅导(三).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1293421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审计学原理》学习(三)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真实证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的一切资料整个审计过程就是收集、鉴定、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一)审计证据的特点 审计证据具有以下特点:相关性、重要性、客观性、足够性、可靠性 相关性:指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同审计目标和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有关 重要性:指审计证据对审计评价和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必须在事实的性质和数额两个方面对审计评价和结论有重要的影响 客观性:指审计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是主观虚构的产物 可靠性:指审计证据本身及其来源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是依据法定审计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取得的 足够性:也称充分性,是针对审计证据应有多少数量而言的,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证据来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二)审计证据的分类1.按证据形式分类,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 实物证据:是指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性能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书面证据:是指以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明被审事项的各种书面资料。

      口头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有关人员提问而得到的口头回答所形成的证据 环境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2.按证据相关程度分类,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能单独、直接地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性的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只起间接证明作用,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经过分析、判断、核实才能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性的证据3.按证据的来源渠道分类,可分为:内部证据、外部证据和审计人员自己获得证据 内部证据:是指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取得的证据 外部证据: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以外取得的证据 审计人员自己获得的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行获得的证据三)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1.审计证据的收集 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必须遵循一定要求和基本原则收集审计证据应满足充分性、成本效益性、重要性、相关性的要求在进行收集时,可采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与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对分析中发现的差异,特别是对异常变动进行调查,必要时要适当追加审计程序。

      常用的分析性复核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某一会计报表项目与其既定标准的比较来获取审计证据的技术方法,包括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预算数或注册会计师的计算结果之间的比较,本期实际与同业标准之间的比较等 比率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会计报表中某一项目与其相关的另一项目相比所得到的值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技术方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连续若干期某一会计报表项目的变动金额及其百分比的计算,分析该项目的增减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以获取有关审计证据的技术方法2.审计证据的鉴定 所收集到的证据并非都有证明力,因而必须对其从客观性、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经济性等方面加以鉴定3.审计证据的综合 综合审计证据使审计证据成为有序的、系统化的、彼此联系的证据,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的审计意见二、审计工作底稿(一)概念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协调审计工作。

      2.有利于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是根据审计人员获取的各种审计证据及审计人员一系列的专业判断形成的,而审计人员所搜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所做出的专业判断,都完整地记载在审计工作底稿中3.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选择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严格复核;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其他有关单位依法进行审计质量检查,也主要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检查因此,没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质量的控制与检查就无法落到实处4.有利于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及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大小、工作业绩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对审计程序的选择、执行和有关的专业判断上,而审计人员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选择是否合理,专业判断是否准确都必须通过审计工作底稿来体现和衡量5.有利于未来审计业务的开展审计业务有一定的连续性,同一被审计单位前后年度的审计业务具有众多联系或共同点因此,当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对以后年度审计业务具有很大的参考或备查作用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按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别分类为: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和备查类工作底稿。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没有标准的格式,任何工作底稿都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被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的时间或期间、审计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其它应说明事项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 审核审计工作底稿主要是为了减少人为误差,降低审计风险,协调审计进度,提高审计效率,便于管理人员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评 审计工作底稿审核采用三级复核制度,即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为复核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通过三级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得到充分地补充和完善,为审计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一、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具有组织结构的经济主体的资产完整,保证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在经济主体的内部建立或采用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程序和行为规则 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估价、控制活动、信息交流、监督 内部控制按工作范围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二、内部控制的调查 调查内部控制可采用调查、询问的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界定职权范围、不相容业务分工、内部会计控制、行政控制 内部控制的描述可以采用文字描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应当注意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三、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初评、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及内部控制的总评一)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的内容包括业务测试和功能测试,是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以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二)内部控制的总评 内部控制总评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进行的总体评价,主要包括依据程度评价和强弱点评价等 依据程度评价的种类包括:高信赖程度评价、中信赖程度评价及低信赖程度评价 内部控制总评的要点有:健全性、科学性、层次性、适用性、经济性、协调性、有效性、系统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