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pdf

29页
  • 卖家[上传人]:雨水
  • 文档编号:148069416
  • 上传时间:2020-10-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7.26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 长相思 ” 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 山”“水” ,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2)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 ” 用拟人 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 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暗示出 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 首词表达纳兰 “ 思归 ” 的委婉心境 【解析】 【分析】( 1)这两首词的词牌都是长相思,要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主旨 等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

      字数:都是36 字;句数:上下阕各有4 句话;押 韵:一韵到底;主旨: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诗,从下阕“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 闺怨词,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少妇思念丈夫,她 的心也随着流水去追随丈夫的行踪 吴山点点愁 ” 用拟人化的手法,愁的不是吴山,而是 少妇因此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诗,由“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可看出这首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 ,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 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越远,思乡之 情越浓烈因此,这首词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故答案为: 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 愁” 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 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 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 情。

      这首词表达纳兰“ 思归 ” 的委婉心境 【点评】 本题考查对有关“ 词” 的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 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 “/ ”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 九月初三夜 ” 是“ 可怜 ” 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 (1)半江 /瑟瑟 /半江红 (2)“ 可怜 ” 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 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 【分析】( 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 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 步,平仄交互安排。

      故划分为:半江/瑟瑟 /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 半江瑟瑟半 江红 ” 的意思是 “ 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故划分为:半江/瑟瑟 /半江红 (2)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的意思是 “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 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首先要明确 “ 可怜 ” 是“ 可爱 ” 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 住“ 可爱 ” 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半江 /瑟瑟 /半江红 “ 可怜 ” 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 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 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 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 的愿望 【解析】 【分析】(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写 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 ” ,也是 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 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 感怀 (2)从 “ 断人行 ” 、“ 皆分散 ” 、“ 无家 ” 、“ 长不达 ” 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从最后一句中的“ 未休兵 ” 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 强烈渴望之意 故答案为: 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 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 愿望。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 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 历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诗选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 “ 礁石 ” 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全诗采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 理内涵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 ________情绪 【答案】 (1)“ 礁石 ” 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拟人、比喻、对偶 (3)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解析】 【分析】( 1)礁石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 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 和信心。

      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小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 着故象征一切被压迫的民族,一切被压迫的人民抗击旧世界的力量 (2) 它的脸上和身上运用拟人,把礁石当成人写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运 用对偶,对仗工整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 刀砍过一样把浪打在礁石身上的状态比喻成刀砍一样 用“ 扑过来 ” 描写浪花,无 疑,是把浪花比喻成“ 人” 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 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 打碎 ” 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 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 移 情” 的作用 (3)“海洋 ” :象征着各种困难的根本,象征着人类劣根性和罪恶的源泉礁石 ” : 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也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 挠的顽强斗争精神微笑 ” 的含义: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残酷的敌人面前是 一种强者的藐视,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舒畅 礁石告诉我们要以微笑的方式 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

      强调表达了那种坚 韧、不折不挠的精神 故答案为: “ 礁石 ” 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拟人、比喻、对偶; 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 三步: 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 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展示形象的意义因此, 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 形 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 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明白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答题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锦江思 (宋)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 金丝鲙 , 醉折桃花倚钓船 【注】 斫: zhu ,用刀或斧砍 鲙: kui,鲙鱼 (1)从全诗来看,诗人“ 思” 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 醉” 和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 ” 中的 “ 醉” ,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 析。

      【答案】(1)“ 思” 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 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 的鱼儿 (2)不同本诗中的“ 醉” 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 心情而 “ 醉里挑灯看剑” 的“ 醉 ” ,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 剑” ,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 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 【分析】( 1)“ 牵风柳带绿凝烟” 写的是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 的烟雾 “ 得鱼且斫金丝鲙” 写的是 “ 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 醉折 桃花倚钓船 ” 写的是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是初 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 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 剑” ,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 醉” 所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 “ 思” 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 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 鱼儿。

      不同本诗中的“ 醉” 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 情而 “ 醉里挑灯看剑” 的“ 醉” ,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 剑 ” ,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 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注释翻译为 现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