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实用汉语课本1》及其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语言中心华文.pdf
9页http://e-flt.nus.edu.sg/ 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11, Vol. 8, No. 1, pp. 122–130 © Centre for Languag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Review of “New Chinese Practical Reader 1” and its Us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me of Centre for Lan- guage Studies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评《新实用汉语课本评《新实用汉语课本 1》》 及其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语言中心华文组之应用及其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语言中心华文组之应用 Title New Chinese Practical Reader 1 Chief Editor Liu Xun Year of Publication 2002 ISBN 978-7-5619-1040-5 No. of Pages 243 pp. Place of Publication Beijing, China Publisher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Reviewed by Chiung Yao Lin 1 前言 前言 随着中国在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汉语的经济与实用价值逐步提高,至今已跻身国际性 语言行列,在2011的今天“汉语热” 方兴未艾,世界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与 日俱增。
鉴于全球对汉语师资的热烈需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 汉办)在各地办起了“孔子学院”,以作为海外学习汉语的教学基地1 中国国家汉办发 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 孔子课堂此外,全球100多个国家将近35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也纷纷跟 进,根据中国国家汉办的资料,到2011年2月全球非母语的汉语学习人数已届4000万到5000 万之间2 学习汉语的热潮不断升温,使得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和其他相关问题开始浮现法国国 立东方语言学院教授杨志棠指出,师资匮乏、教材不配套、教学手段陈旧是汉语在全球升 温之后面临的新问题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也表示,主要的困难 和挑战有二:一是学习汉语或教汉语的基础非常薄弱,不像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有几十 年甚至上百年的传播历史和经验;二是师资、教材等方面都很缺乏,尤其是在适应当地人 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上,还有很大差距3 2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始于1950年,第一批外国留学生来自东欧对外汉语教学在文革 前达到了迅速发展,可惜于文革时期中断了。
1972年开始恢复,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 了蓬勃发展期1979年第一期的《中国语文》首次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当作一Review of “New Chinese Practical Reader 1” 123门专门的学科来建设,应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4 1983年中国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此前于1982年的筹备会上,明确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 语,此一术语提出后很快地被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姜丽萍,2009, 页 8) 根据吕必松的定义,所谓“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1999, 页 3 )因此,它既是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有其特殊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新加坡 国立大学语言中心华文组所开办的基础华语文课程5,主要教学对象为本地非华族学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交换生对这些母语非汉语,亦非中国国籍的学生而言,汉语乃 第二语言或外语因其有别于海外华语教学,且相对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所以归入 本范畴讨论6 3 教材 教材 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出版地是中国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编写了千余种的对外 汉语教材,其中真正针对外国学生的只有百余部。
过去负责教材推广任务的是中国国务院 侨务办公室(国家侨办),而今中国国家汉办显然承继了这个任务,成为“对外汉语学习 用书海外推广的官方操盘手”7 目前负责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主要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 对照以往,全球汉语学习的需求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即学习目标实用化、交际化;学习主 体多元化、低龄化、正规化;学习内容简单化、趣味化;学习方式多样化9 掌握汉语热的机遇,各出版社都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和人力除了延揽名师,也利用国际合作的模式,编 写更符合当地需求,具有地域和本土化特色的教材简言之,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几个编 写重点为:一、注重交际实用;二、语言与文化知识并重;三、加入本土化色彩 笔者所任教的新加坡国大语言中心华文组近期采用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新实用汉语 课本》系列教材过去本组教材乃参考既有出版物,再针对本组教学需求加以改编,然后 根据老师的课堂经验逐年作出修订,如此沿用了多年2008年8月,鉴于旧教材的内容逐渐 不能跟上时代需要,以及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教学媒体上的突破,华文组决定汰换原有的《 华语会话》与《汉字》系列教材,直接引进《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
尽管《新实用汉语 课本》从2002年3月初版至今已经有8年多的时间,并非坊间最新的教材,但是因其专业的 编写态度与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套教材被认为最符合本组教学的要求 新教材使用至今四个学期以来,在初级班的教学实验中获得了一些心得,并且引起针对 教材的一些思考,谨以本文与同业分享交流 4《新实用汉语课本1》特点 《新实用汉语课本1》特点 4.1 强调交际功能 强调交际功能 《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中国国家汉办所主持的重点科研项目,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承担 ,编写前还考察了加拿大六所大学,了解海外汉语教学的情况它是针对“以英语为母语 或媒介语的学习者学习汉语所编写的一套新教材目的是通过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与相关 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逐步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0 全书一共六册70课,适合初级至中级阶段的学习除了课本以外,还配有《综合练习册》, 《教师手册》以及CD和影像光盘,2002年第一版其之所以名为《新实用汉语课本》是因 为它继承了1981年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的特点编者表示由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 的环境,条件和基础比起20年前有了很大变化,所以综合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创新和突 破。
这包括以学习者为中心,汲取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的长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循 环重现,并且提供文化和社会知识,达到交际目的 Chiung Yao Lin 124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因为当时欧洲共同 体成员之间语言不同,有碍彼此的交流合作,其时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语言藩篱由于当时 盛行的教学法侧重语言结构的掌握,而忽视交际能力的训练,缓不济急因此提出了新的 教学法,即交际法法国功能派语言学家 A. Martinetzai 1960 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纲要 》中指出:“语言这个工具的基本功能是交际” (引自姜丽萍,2009,页 114)英国语 言学家 D.A.Wilkins 也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地使用 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使用语言(引自姜丽萍,2009, 页 114) 就这一点而言,《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确达到了交际法的要求笔者教授的初级班分为 两级,华文一和华文二前者有大约200名学生,后者约80名学生每学期约有52小时的讲 堂课(35–40人一班)以及24小时的课(17–20人一班),可以完成《新实用汉语课本 1》全部14课的学习和应用。
由于学生为零起点,要让他们不会因为太困难而放弃,首先就 是要让学生学得会,可以应用,产生满足感,有兴趣继续下去这个课本的设计相当符合 交际的需要,内容贴近实际生活,例如:打招呼、问候、问需要、问国籍、认指人、请求 允许、问姓名、自我介绍、找人、道歉、问职业、建议、请求重复、评论、谈专业等等, 学生很快地就能应用所学,在课堂上现学现卖,课堂气氛非常良好而课室以外,在新加 坡讲华语的环境下都能用得上,学生们表示相当有成就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汉语基 本上能够达到课程设置的交际要求 4.2 对比 对比 有学者主张,对外汉语教材应该以对比语言学为基础来编写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描述,描述两者异同,尤其是其中的不同点这有助于预测学生在 学习上的困难,排除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11 《新实用汉语课本1》也做到了这一点诚如编者介绍,本教材的对象主要以英语为母 语或媒介语的学习者,因此课本的解释都使用英语例如,在建立汉语拼音知识的阶段, 它就利用了英文字的发音来解释声母韵母的发音,例如: 1. “b like ‘p’ in speak (unaspirated, voiceless)” 2. “-ng (final) a nasalised sound like the ‘ng’ in ‘bang’ without pronouncing the ‘g’” 此外,在介绍文化知识方面,对比法也常常被用上,例如: 3. “Unlike most English dictionaries, in which entries are arranged alphabetically, Chinese diction- aries are organized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 4. “Chinese differ from alphabetic languages in that its written form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its pro- nunciation…” 透过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比较,学生可以将既有的知识延伸套用到目的语,加速理解。
实 证经验显示,这本教材对英语背景的学生特别有效他们很快掌握了b的发音以及上述文化 知识此外,笔者也体认到,教导零起点的学生,光用汉语来讲解是行不通的笔者的经 验是使用汉语教授汉语在密集班或者可行,因为长时间的浸濡加上教师身体语言和视听媒 介的辅助,最终可以达到效果但是,对于一周只有6个课时的班,使用英语上课还是无可 避免的而且,无论上课媒介语是英语还是汉语,都要依赖课本的英语(或其他媒介语) 来补充解释这也说明了对外汉语师资应该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目前,中国对外汉语教 师资格考试也都做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Review of “New Chinese Practical Reader 1” 1254.3 不断循坏重复 不断循坏重复 《新实用汉语课本》的另外一个特色是循环式重现改变以往线式编排的做法,本教 材不论是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或是文化因素的教学均采取圆周式的安排,多次循环重现, 螺旋式上升”12 复习学过的,然后再学习新的,并不是新鲜的做法,但是如此有意识地将学过的重要句 构、会话练习、生词,在紧接着的一课中重现,则是比较新的尝试笔者试验过后认为这 个方法是有效的例如,第一课的生词“吗、呢”在第二课的生词表也出现。
第二课的生 词“都、他、你”也出现在第三课的生词表这些生词都用星号标示出来这样的做法, 可让学生在既有的基础上,架构新的汉语知识除了前后有连贯性,也达到复习的效果 笔者观察,学生发现认得生词的时候,显示出成就感,对学习新知识也更愿意尝试 4.4 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