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及详细解析.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57030945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1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及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 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 A、﹣1 B、0 C、1 D、2考点:有理数分析: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解答:解:A、﹣1<0,是负数,故A错误;B、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正确;C、1>0,是正数,故C错误;D、2>0,是正数,故D错误.故选B.点评: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 计算(2x)3÷x的结果正确的是(  ) A、8x2 B、6x2 C、8x3 D、6x3考点:整式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和单项式的除法法则解答.解答:解:(2x)3÷x=8x3÷x=8x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积的乘方的性质,单项式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 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为(  ) A、50° B、55° C、60° D、6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求出∠3所在三角形其余两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3的度数.解答:解:如图所示:∵l1∥l2,∠2=65°,∴∠6=65°,∵∠1=55°,∴∠1=∠4=55°,在△ABC中,∠6=65°,∠4=55°,∴∠3=180°﹣65°﹣55°=60°.故选C.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4、 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89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89万正确的是(  ) A、2.89×107 B、2.89×106 C、2.89×105 D、2.89×104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专题:应用题分析:应先把289万整理为用个表示的数,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为:a×10n,在本题中a为2.89,10的指数为整数数位减1.解答:解:289万=2 890 000=2.89×106.故选B.点评:将一个绝对值较大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a×10n的形式时,其中1≤|a|<10,n为比整数位数少1的数.5、 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是(  ) A、 B、 C、 D、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如图,图中有正方体、球体、三棱柱以及圆柱体,根据三视图易得出答案.解答:解:正方体和球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以及俯视图都是相同的,排除A、B.三棱柱的正视图是一个矩形,左视图是一个三角形,俯视图也是一个矩形,但与正视图的矩形不相同,排除C.圆柱的正视图以及俯视图是相同的,因为直径相同,故选D.点评:本题只要了解清楚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即可得解.难度一般.6、 某企业1~5月分利润的变化情况图所示,以下说法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1~2月分利润的增长快于2~3月分利润的增长 B、1~4月分利润的极差于1~5月分利润的极差不同 C、1~5月分利润的众数是130万元 D、1~5月分利润的中位数为120万元考点:极差;折线统计图;中位数;众数。

      分析:解决本题需要从统计图获取信息,再对选项一一分析,选择正确结果.解答:解:A、1~2月分利润的增长为10万元,2~3月分利润的增长为15万元,慢于2~3月,故选项错误;B、1~4月分利润的极差为130﹣100=30万元,1~5月分利润的极差为130﹣100=30万元,极差相同,故选项错误;C、1~5月分利润,数据130出现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30万元,故选项正确;D、1~5月分利润,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00,110,115,130,130,中位数为115万元,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7、 若二次函数y=x2+bx+5配方后为y=(x﹣2)2+k,则b、k的值分别为(  ) A、0,5 B、0,1 C、﹣4,5 D、﹣4,1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分析:可将y=(x﹣2)2+k的右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与y=x2+bx+5比较,即可得出b、k的值.解答:解:∵y=(x﹣2)2+k=x2﹣4x+4+k=x2﹣4x+(4+k),又∵y=x2+bx+5,∴x2﹣4x+(4+k)=x2+bx+5,∴b=﹣4,k=1.故选D.点评:本题实际上考查了两个多项式相等的条件:它们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8、 如图,⊙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的内部,∠BAC=90°,OA=1,BC=6,则⊙O的半径为(  ) A、 B、2 C、3 D、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若过A作BC的垂线,设垂足为D,则AD必垂直平分BC;由垂径定理可知,AD必过圆心O;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出BD、AD的长,进而可求出OD的值;连接OB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的半径.解答:解:过A作AD⊥BC,由题意可知AD必过点O,连接OB;∵△BAC是等腰Rt△,AD⊥BC,∴BD=CD=AD=3;∴OD=AD﹣OA=2;Rt△O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9、 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则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  ) A、495 B、497 C、501 D、503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多位数1248624…是怎么来的?当第1个数字是1时,将第1位数字乘以2得2,将2写在第2位上,再将第2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3位上,将第3位数字4乘以2的8,将8写在第4位上,将第4位数字8乘以2得16,将16的个位数字6写在第5位上,将第5位数字6乘以2得12,将12的个位数字2写在第6位上,再将第6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7位上,以此类推.根据此方法可得到第一位是3的多位数后再求和.解答:解:当第1位数字是3时,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36 2486 2486 2486 2486 … .仔细观察36 2486 2486 2486 2486 …中的规律,这个多位数前100位中前两个为36,接着出现2486 2486 2486…,所以36 2486 2486 2486 2486 …的前100位是36 2486 2486 2486…2486 1486 1486 24(因为98÷4=24余2,所以,这个多位数开头两个36中间有24个2486,最后两个24),因此,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3+6)+(2+4+8+6)×24+(2+4)=9+480+6=495 .故选A.点评:本题,一个“数字游戏”而已,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其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理解题意.这是安徽省2010年中考数学第9题,在本卷中的10道选择题中属于难度偏大.而产生“难”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题目.10、 甲、乙两个准备在一段长为1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m/s和6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是(  ) A、 B、 C、 D、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甲在乙前面,而乙的速度大于甲,则此过程为乙先追上甲后再超过甲,全程时间以乙跑的时间计算,算出相遇时间判断图象.解答:解:此过程可看作追击过程,由相遇到越来越远,按照等量关系“甲在相遇前跑的路程+100=乙在相遇前跑的路程”列出等式v乙t=v甲t+100,t=50全程乙跑完后计时结束t总==200则计时结束后甲乙的距离△s=(v乙﹣v甲)×(t总﹣t)=300m由上述分析可看出,C选项函数图象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与实际结合的问题,需注意相遇的时间、全程时间以及最后甲乙的距离这几个点.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 计算:×﹣=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先做乘法,再化简,最后合并.解答:解:原式=﹣=3﹣=2.点评: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仿照实数的运算顺序进行,先乘除,再加减.12、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本题可根据不等式组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即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由①得x>2,由②得x≤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4.故填空答案:2<x≤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求法,其简便求法就是用口诀求解.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13、 如图,△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ACB=50°,点D是BAC上一点,则∠D= 度.考点:圆周角定理。

      分析:欲求∠D的度数,需先求出同弧所对的∠A的度数;Rt△ABC中,已知∠ACB的度数,即可求得∠A,由此得解.解答:解:∵AC是⊙O的直径,∴∠ABC=90°;∴∠A=90°﹣∠ACB=40°;∴∠D=∠A=4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的应用.14、 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①∠BAD=∠ACD;②∠BAD=∠CAD;③AB+BD=AC+CD;④AB﹣BD=AC﹣CD.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可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判断①②是否正确;③④要通过作等腰三角形来判断其结论是否成立.解答:解:应添加的条件是②③④;证明:②当∠BAD=∠CAD时,AD是∠BAC的平分线,且AD是BC边上的高;∴△BA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③延长DB至E,使BE=AB;延长DC至F,使CF=AC;连接AE、AF;∵AB+BD=CD+AC,∴DE=DF,又AD⊥BC;∴△AEF是等腰三角形;∴∠E=∠F;∵AB=BE,∴∠ABC=2∠E;同理,得∠ACB=2∠F;∴∠ABC=∠ACB,即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④△ABC中,AD⊥BC,根据勾股定理,得:AB2﹣BD2=AC2﹣CD2,即(AB+BD)(AB﹣BD)=(AC+CD)(AC﹣CD);∵AB﹣BD=AC﹣CD,∴AB+BD=AC+CD;后同③.故填②③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的难点是结论③的证明,能够正确的构建出等腰三角形是解答③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90分)15、 先化简,再求值:(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