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5章三叶虫纲.ppt
38页第五节第五节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161一)一)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1 1、一般特征、一般特征门类最庞大,占现生动物的门类最庞大,占现生动物的85%,如虾、蜘蛛、蚊子、苍,如虾、蜘蛛、蚊子、苍蝇等蝇等生态领域极广,几乎遍布所有生态领域极广,几乎遍布所有生态领域,部分寄生生态领域,部分寄生体节愈合成头、胸、腹或头、体节愈合成头、胸、腹或头、胸、尾三部分,附肢分节胸、尾三部分,附肢分节体披甲壳或厚皮,几丁质或磷体披甲壳或厚皮,几丁质或磷酸钙质,脱壳生长酸钙质,脱壳生长162 2、、节肢动物门的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分类•三叶虫形超纲三叶虫形超纲–三叶虫纲三叶虫纲•有螯肢超纲有螯肢超纲–蛛形纲蛛形纲•坚角蛛超纲坚角蛛超纲•甲壳超纲甲壳超纲–介形虫纲介形虫纲•多足超纲多足超纲•六足超纲六足超纲–昆虫纲昆虫纲•有爪超纲有爪超纲•慢步超纲慢步超纲•五口超纲五口超纲163节节肢肢动动物物门门各各类类代代表表1三叶虫纲三叶虫纲三叶虫形纲三叶虫形纲昆虫纲昆虫纲多足纲多足纲肢口纲肢口纲164节节肢肢动动物物门门各各类类代代表表2蛛形纲蛛形纲甲壳纲甲壳纲坚角蛛纲坚角蛛纲原节肢纲原节肢纲165三三叶叶虫虫纲纲化化石石代代表表166二)三叶虫纲二)三叶虫纲(Trilobita)1、一般特征、一般特征己经己经灭绝,灭绝,Cambrian-Permian, Cam.-Ord.最盛,也是最盛,也是节肢动物门中化石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门中化石最多的一类身体扁平,披以坚硬的身体扁平,披以坚硬的背甲背甲,腹侧为柔软的腹膜和附肢,腹侧为柔软的腹膜和附肢背甲为两条纵向背甲为两条纵向背沟背沟,划分出一个,划分出一个轴叶轴叶和两个和两个肋叶肋叶1671682、、三叶虫纲的纲的背甲构造背甲构造 成成 分:分: 形形 态态::从从结结构构上上可可分分为为头头甲甲、、胸胸甲甲和和尾甲尾甲 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质地坚硬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质地坚硬背甲呈长卵形或圆形,通常长背甲呈长卵形或圆形,通常长3-10cm,最小不,最小不及及5mm,最大可达,最大可达70cm 1691 1))头甲构造头甲构造隆起部分为隆起部分为头鞍头鞍和和颈环,颈环,其余扁平部分称其余扁平部分称颊部颊部头鞍头鞍:形状一般为锥形、截锥形或梨形,后端有颈沟与颈:形状一般为锥形、截锥形或梨形,后端有颈沟与颈环分开环分开鞍沟鞍沟:头鞍上横向或倾斜的浅沟,一般:头鞍上横向或倾斜的浅沟,一般<5对对前边缘前边缘:头鞍之前的颊部。
它被:头鞍之前的颊部它被边缘沟边缘沟划分为划分为内边缘内边缘和和外外边缘边缘颊角颊角:头甲侧缘与后缘之间的夹角:头甲侧缘与后缘之间的夹角1610 头甲构造(续)头甲构造(续)————面线面线颊部构造颊部构造面线面线:头甲背面一对穿过眼和眼叶之间的狭缝,推:头甲背面一对穿过眼和眼叶之间的狭缝,推测三叶虫蜕壳时虫体沿此缝蜕出测三叶虫蜕壳时虫体沿此缝蜕出 1611 面线类型面线类型::后颊类后颊类面线面线—面线后支交于后边缘面线后支交于后边缘前颊类前颊类面线面线—面线后支交于侧缘面线后支交于侧缘 角颊类角颊类面线面线—面线后支切面线后支切于颊角于颊角 边缘边缘面线面线—面线处于头甲面线处于头甲边缘边缘1612 头头甲甲构构造造((续续))———— 颊部构造颊部构造 颊部构造:颊部构造: 面线将颊部分为固定颊面线将颊部分为固定颊和活动颊和活动颊活动颊活动颊:面线外的颊面常:面线外的颊面常分散脱离,单独保存为化石分散脱离,单独保存为化石固定颊固定颊:面线之内的颊面:面线之内的颊面头盖头盖=固定颊固定颊+头鞍头鞍1613 颊部构造(续)颊部构造(续) 眼叶眼叶::在面线中部,固定颊在面线中部,固定颊外侧有一对半圆形突起。
外侧有一对半圆形突起 对眼起支撑作用其形状、对眼起支撑作用其形状、大小及距头鞍的位置,在分大小及距头鞍的位置,在分类上十分重要类上十分重要眼脊眼脊::眼叶前端的一条凸眼叶前端的一条凸起脊线,与头鞍前侧角相起脊线,与头鞍前侧角相连连16142 2)胸甲构造)胸甲构造 由若干形状相似,相互连衔由若干形状相似,相互连衔接并可活动的胸节组成接并可活动的胸节组成 胸节数目最少胸节数目最少2节,最多节,最多40节,节, 每一胸节上都有一对每一胸节上都有一对背背沟沟,把胸节分为中央的,把胸节分为中央的轴节轴节和两侧的和两侧的肋节,肋节,各肋节之间各肋节之间为为间肋沟间肋沟所分隔,每个肋节所分隔,每个肋节上有上有肋沟肋沟肋沟深而宽,间肋沟深而宽,间肋沟窄而细肋沟窄而细肋节末端钝圆,或延长成刺肋节末端钝圆,或延长成刺16153 3)尾甲构造)尾甲构造多呈半圆形或近三角形多呈半圆形或近三角形由若干体节愈合而成,少则由若干体节愈合而成,少则1节,多达节,多达30节节中央为中央为尾轴尾轴,两侧为,两侧为肋部肋部肋沟肋沟较较间肋沟间肋沟深而宽深而宽边缘宽窄不一,有时具有各边缘宽窄不一,有时具有各种种尾刺尾刺1616Dalmanitina小达尔曼虫1617•底栖底栖:: 浅海底栖爬行浅海底栖爬行:身体扁平、眼在上:身体扁平、眼在上 挖挖掘掘泥泥沙沙::头头甲甲坚坚硬硬,,前前缘缘似似扁扁铲铲,,肋肋剌剌发发育育,,尾刺发达尾刺发达•游游泳泳::个个体体小小,,身身体体流流线线形形,,眼眼在在头头侧侧方方或或腹腹方方•漂游漂游:个体小,或多刺,球状,无眼:个体小,或多刺,球状,无眼3、、三叶虫的生态三叶虫的生态全部海生,全部海生,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种多样:1618 三叶虫的生态(图解)16194 4、、三叶虫的地史分布三叶虫的地史分布分布时限分布时限:寒武纪至二叠纪:寒武纪至二叠纪最繁盛期最繁盛期:寒武纪,占统治地位:寒武纪,占统治地位退居次要退居次要: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急剧衰退急剧衰退:志留纪至二叠纪,只留少数:志留纪至二叠纪,只留少数 类别类别灭绝灭绝:二叠纪末:二叠纪末16205 5、地史时期三叶虫的特征、地史时期三叶虫的特征早寒武世早寒武世((∈∈1)):头大尾小,小尾型;眼叶大,新月:头大尾小,小尾型;眼叶大,新月形;多节多刺;头鞍锥形,向前收缩形;多节多刺;头鞍锥形,向前收缩中寒武世中寒武世((∈∈2)) :等尾型;胸节减少;:等尾型;胸节减少; 头鞍两侧平行头鞍两侧平行或截锥形;眼叶减小或截锥形;眼叶减小奥陶纪奥陶纪-志留纪志留纪((O-S)):头鞍向前扩大;胸节进一步减:头鞍向前扩大;胸节进一步减少;尾甲大,大尾型;鞍沟背沟不明显少;尾甲大,大尾型;鞍沟背沟不明显泥盆纪泥盆纪-二叠纪二叠纪((D-P)):少量孑遗分子:少量孑遗分子二叠纪末(二叠纪末(P3)灭绝)灭绝16211622常常 见见 化化 石石莱德利基虫,莱德利基虫, 1叉尾虫,叉尾虫, 2德氏虫,德氏虫, 2蝴蝶虫,蝴蝶虫, 3蝙蝠虫,蝙蝠虫, 3蒿里山虫,蒿里山虫, 3王冠虫,王冠虫,S头甲甲尾尾甲甲假球接子,假球接子, 31623常常 见见 化化 石石莱德利基虫,莱德利基虫, 1叉尾虫,叉尾虫, 2德氏虫,德氏虫, 2蝴蝶虫,蝴蝶虫, 3蝙蝠虫,蝙蝠虫, 3蒿里山虫,蒿里山虫, 3王冠虫,王冠虫,S头甲甲尾尾甲甲假球接子,假球接子, 31624三、三、 介形虫(介形虫(OstracodaOstracoda))1. 一般特征一般特征分分类地位:地位:节肢肢动物物门有有颚亚门甲壳甲壳纲介形虫介形虫亚纲生活生活环境:境:各种水体,底栖爬行,各种水体,底栖爬行,或短距离游泳或短距离游泳为主,少数浮游主,少数浮游身体分身体分节不明不明显,中部收,中部收缩,分,分头部和躯干部两部分:部和躯干部两部分:头部:眼、口、附肢(四部:眼、口、附肢(四对:一、二:一、二对演演变为触角,感触角,感觉、、运运动;三、四;三、四对变为大、小大、小颚,,摄食)食)躯干部:躯干部:1~3对附肢,运附肢,运动,一个尾叉:,一个尾叉:辅助运助运动作用作用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或孤雌生殖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或孤雌生殖软体外具有两瓣体外具有两瓣钙质或几丁或几丁质外壳,外壳,0.4~4mm左右大小,一般左右大小,一般经过8次次蜕壳壳1625背缘、腹缘、前缘、后缘,前背角、后背角,壳喙、眼节背缘、腹缘、前缘、后缘,前背角、后背角,壳喙、眼节 •微小,一般小于微小,一般小于1mm •分左右壳,两壳大小不等,形分左右壳,两壳大小不等,形态基本相似,每瓣壳的前后不基本相似,每瓣壳的前后不对称称 •具有背、腹之分具有背、腹之分 •形形态各异各异 •古生代介形虫的背古生代介形虫的背缘长、直,腹、直,腹缘外凸外凸 •中、新生代介形虫背中、新生代介形虫背缘短、上拱,腹短、上拱,腹缘中部呈波状内凹中部呈波状内凹2. 介形虫的外壳介形虫的外壳形态和构造形态和构造1)1)形态特征形态特征1626介形虫的壳饰介形虫的壳饰无生无生长线((蜕壳),壳),具瘤、刺、脊、肋、具瘤、刺、脊、肋、纹、叶、槽、眼、叶、槽、眼节、、卵囊卵囊16272) 2) 壳内构造壳内构造1628((1 1)铰合构造:位于背缘内侧,由脊、齿、槽、齿窝等单元组成,分三大类七小类:)铰合构造:位于背缘内侧,由脊、齿、槽、齿窝等单元组成,分三大类七小类: 一元型铰合一元型铰合三元型铰合三元型铰合四元型铰合四元型铰合古生代:古生代:多为无齿型;多为无齿型; 中、新生代:中、新生代:陆相介形虫多为无齿型,少数为三元冠齿型;海相多为三、四元型铰合,少陆相介形虫多为无齿型,少数为三元冠齿型;海相多为三、四元型铰合,少数为无齿型数为无齿型1629((2)肌痕:)肌痕:牵引附肢的肌肉和引附肢的肌肉和闭壳肌在壳内留下的斑状附着痕,壳肌在壳内留下的斑状附着痕,肌痕肌痕类型多型多样,是,是鉴定属种的重要依据定属种的重要依据1630.壳的度量和定向.壳的度量和定向 度量:度量:长、高、厚、高、厚 定向:定向: •背:直(古生代)、上拱(中、新生代),具背:直(古生代)、上拱(中、新生代),具铰合构造合构造 •腹:凸(古生代)、凹(中、新生代)腹:凸(古生代)、凹(中、新生代) •前:薄、壳喙位于前腹部、眼前:薄、壳喙位于前腹部、眼节在前背部,卵囊在前腹部在前背部,卵囊在前腹部 •后:厚,壳后:厚,壳饰的刺指向后方的刺指向后方1631由于性由于性别的差异,同一物种不同性的差异,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形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的的现象。
象 雄性个体:雄性个体:长、矮;、矮;雌性个体:雌性个体:短、高,后部膨大,具有卵囊短、高,后部膨大,具有卵囊3. 性双型性双型雌性壳雌性壳雄性壳雄性壳1632壳壁成分、外部形壳壁成分、外部形态、、铰合构造、肌痕合构造、肌痕类型等4. 分类依据分类依据16335. 演化趋势演化趋势1)、铰合构造从一元型到四元型、铰合构造从一元型到四元型 2)、闭肌痕数目由多到少,其分布由不规则到规则、闭肌痕数目由多到少,其分布由不规则到规则 3)、边缘毛管带由窄变宽,边缘毛管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分叉、边缘毛管带由窄变宽,边缘毛管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分叉6. 生态生态现代介形虫分布很广,池塘、湖泊、沼泽、河流到海洋,赤道到两极都有分现代介形虫分布很广,池塘、湖泊、沼泽、河流到海洋,赤道到两极都有分布,少数生活在地下水和温泉水中,温暖的浅海中最为繁盛;布,少数生活在地下水和温泉水中,温暖的浅海中最为繁盛; 主要爬行底栖,少数游泳、钻泥、终生浮游生活;主要爬行底栖,少数游泳、钻泥、终生浮游生活; 盐度:盐度: ((1)淡水介形虫生活在盐度为)淡水介形虫生活在盐度为0--0.5‰的水中,如河流湖泊、池塘等;的水中,如河流湖泊、池塘等; ((2)海生介形虫主要生活在盐度为)海生介形虫主要生活在盐度为30--40 ‰的正常海水中,种类最多;的正常海水中,种类最多; ((3)半咸水介形虫主要生活在海陆过渡的水域中,如河口、港湾、泻湖、滨)半咸水介形虫主要生活在海陆过渡的水域中,如河口、港湾、泻湖、滨海、沼泽等环境,海生广盐性介形虫海、沼泽等环境,海生广盐性介形虫16347. 介形虫的地史分布和组合介形虫的地史分布和组合介形虫的地史分布图介形虫的地史分布图1635中国中、新生代中国中、新生代陆相介形虫相介形虫组合(自合(自《《中国地中国地层》》,,1984--1986))16368. 8. 常见化石常见化石金星介,金星介,R--Rec.玻璃介,玻璃介,R--Rec.土星介,土星介,K2--Rec.女星介,女星介,J3--E1枣星介,星介,J--K1637达达尔文介,文介,C--Rec.湖花介,湖花介,J--Rec.华花介,花介,E1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