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津灌区管理情况介绍.doc
11页1河北省石津灌区情况介绍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 石津灌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工程控制面积 4144km2,耕地面积 435 万亩,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 3 个市,14 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 200 万亩,目前实际效益面积 140 万亩石津灌区是在“石津运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侵华日军于1942 年兴建,1946 年我人民政府接管1948 年灌区灌溉面积 12 万亩,引水流量 22m3/s,1950 年正式浇地1953 年与“晋藁渠”合并,称为石津灌区至 1957 年初,实际灌溉面积 33 万亩,干渠引水流量22m3/s 1958 年兴建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设计总库容 27.8 亿 m3,兴利库容 12.4 亿 m3 同期灌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灌溉区域由初期的石家庄附近,扩大到华北平原中南部的滹沱河以南、滏阳河以北及以西的广大地区灌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灌区是以农业供水为主兼发电的灌区,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 5.52 亿 m3 二、工程概况二、工程概况 灌区灌溉渠系有总干渠 1 条, 长 134.24km,渠首段设计流量114m3/s, 最大流量可达 125m3/s。
干渠 5 条,总长 183km,分干渠 30条,总长 379 km,支渠 268 条,总长 866km,斗渠 2429 条, 总长2208km各级渠道的防渗总长度 435km斗渠以上渠系建筑物 7369 座,总干渠田庄电站装机容量为 2×2500KW、孟同电站装机容量为3×1250KW排水系统共有排水干沟、分干沟 63 条,总长 731km,排水支沟 380 条,长 871km排水标准多为五年一遇,排水容泄区为灌区东南边界的滏阳河纯渠灌区斗渠以上 5 级渠道和渠系建筑物为固定工程,农渠一般不固定井渠双灌区的田间工程配套比较健全,纯渠灌区的田间工程配套情况较差三、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三、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2水库和灌区实行独立管理,水库管理处和灌区管理局同隶属于河北省水利厅灌区实行渠系专业管理,结合民主管理和用水户参与管理,水管单位在放水、收费及工程维护上有自主权管理局是灌区的国管机构,下设 7 个职能科室、11 个直属单位(3个配水站,5 个管理所,1 个工程处,2 个水电站)管理总干渠、干渠、分干渠 3 级渠道工程,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将水输送到支渠口在职职工 371 人,其中技术人员 176 人。
灌溉站(用水户协会)是灌区的群管组织,管理支渠工程,负责日常的工程运行、维护,将水输送到斗渠口,并根据斗渠口水量向受益村征收水费有水管员 108 人村级组织(用水组)管理斗渠以下工程,负责渠道清整维护、用水户浇地,并向用水户征收水费水库管理处、灌区管理局、灌溉站(用水户协会)之间的水费分成比例为:基本水费 0:8:2,计量水费 3:6:1村级组织的费用从另征收水费附加中解决,一般为国家计量水费的 20%~30%民主管理组织是灌区管理委员会,由受益市、县主管水利工作的领导人员和管理局领导人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决定灌区的重大问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灌区管理局抓住有利时机,靠上级的政策支持,靠自身过硬的工作和真诚的服务,赢得了灌区广大用水户的信赖,强化了自主经营管理权一些重大问题在灌区管理委员会上形成决议后,由水管单位组织落实,地方政府很少或很难干预灌区的工作诸如放水浇地、修建工程等一般性日常工作,都由水管单位自主决定,无须通过灌区管理委员会在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本着职责分明、管理规范的原则,明确管理所和配水站的责任分工配水站负责总干渠的日常管理和灌溉期间向各干渠的输水、配水,主要履行“保水位、保流量、保平稳、保安全、保测水和配水准确”的岗位职责;管理所按渠系设置,一般一条干渠设一个管理所,管理所全面负责干渠、分干渠的用水管理和工程管护,在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用水量、水费计收等方面对管理局负责。
这种输水3与用水分开,用水与用水各自独立的管理体制,有利于系数、流量等技 术指标的考核,有利于水量、水费等经济指标包干,有利于基层单位的自主经营管理权真正落到实处灌区管理机构示意图灌区管理机构示意图管理局水电站 工程处 管理所 配水站灌溉站(用水户协会)村级用水组织(用水组)为适应水利产业化建设的需要,石津灌区正在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向两头延伸的力度对下,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灌区群管组织逐渐由“群管”转向“专管”, “支渠会”更名为“灌溉站”,使其更具服务性和实体化的内涵从 1996 年下半年开始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顺应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需要,是更具新意、更高水平的灌区基层民主管理形式经过近几年的试运行,这一管理模式已在节约用水、降低灌溉成本、遏制水费搭车、增加工程投入和改善工程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用水户的普遍欢迎现在,灌溉站正沿着“为用户提供服务,靠水费提成生存”的道路,向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的实体化方向发展用水户协会也应成为负责管理和使用支渠及其以下工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对上,谋求“库渠合一”,实行流域管理。
灌区管理局提出的组建城乡供水公司的方案,已得到省水利厅的赞同,有关论证、筹划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水量四、水量调调配与配与计计量量针对灌区可供水量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4效益,实行全灌区均衡供水与集中轮灌供水相结合的办法当季度可供水量大于 1.5 亿 m3时,实行全灌区均衡供水灌区均衡供水的配水原则是“以亩配水,按量收费,三级配水,落实到村,包干使用,浪费不补,超额用水,加价收费”在地表水充足的年份,为鼓励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 “以亩配水”的原则可灵活掌握,适当增加地下水资源贫乏地区的配水量;当季度可供水量小于 1.5 亿 m3时,实行集中轮灌供水,优先供给地下水资源缺乏,工程配套好,组织健全,市场稳定,水的利用率高和增产效益显著的地区在供水期间,灌区各级专管机构,依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供、用水申报程序,向上级做用水计划,并按上级批准的用水计划向下级做供水计划管理局的灌溉科负责全灌区的水量调度工作,各管理所、配水站设专职配水人员,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水量调度工作三级配水制度设有相应的三级水量观测站其中一级测站 7 处,分布在总干渠各配水枢纽,负责总干渠各段的水量平衡或各干渠的水量调度,是各管理所的供水计量点(配水点);二级测站 28 处,分布在干渠、分干渠上,负责干渠各段的水量平衡或分干渠的水量调度,是管理所内部各灌溉站的供水计量点(配水点);三级测站设在支、斗渠口,约有 2200 余处,负责向支、斗渠配水,是向用水组(村)征收水费的计量点。
五、价五、价费费改革改革为农民提供相对适时、适量、质优的灌溉用水,是灌区水管单位的责任;向用水户征收相对合理的水费,是水管单位实现正常运行的前提近年来灌区积极推进水费改革,用足用好水费政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历史的原因,石津灌区在水价调整步伐上曾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六十年代的水价没有什么变化七、八十年代的水价调整步伐缓慢,1974 年~1983 年的 10 年里,一直执行斗渠口单方水价 4厘,1984 年~1990 年的 7 年里,斗渠口单方水价固定在 11 厘进入九十年代,河北省的水价调整力度有所加大,单方水价由 1991 年的 31.55厘(含移民基金 1.5 厘)调整到 1999 年的 94.6 厘(含移民基金 8.6 厘),基本水费由 1.0 元/亩调整到 2.0 元/亩与此同时,石津灌区也初步建立了水费改革机制,不但及时落实了新的水价标准,而且,1993 年和1994 年还成功地实现了两次水价保值,斗渠口单方水价由 31.5 厘保值到了 37.9 厘,又由 37.9 厘保值到了 61.9 厘实行保值水价为水管单位带来了显著的效益2000 年开始,灌区执行河北省水利厅与省物价局联合出台的政策水价 100 厘/m3,另加 10%的移民基金。
多年来,灌区水费实收率一直保持 100%六、参与式灌六、参与式灌溉溉管理管理(一)用水(一)用水户协户协会的会的发发展展过过程程灌区在没有利用外资的情况下,从 1996 年开始,自觉地、有计划地开展了用水户协会的试点工作协会规模由小到大,协会范围由以行政单元划分到以水文单元划分,协会组织由“三不强调”(即不强调建立经济实体、不强调具有法人资格、不强调一步到位)到规范化操作相继出台了《石津灌区用水户协会组建办法》(试行)和《石津灌区组建用水户协会实施办法》,起草了《石津灌区用水户协会章程》(范本)在原灌溉站的基础上按水文单元组建用水户协会 17 个,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了独立的法人资格,涉及灌溉面积 51 万亩在协会运作中,推行了“四到斗”、 “四公开”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家庭用水户的参与程度,扩大参与范围二)、用水(二)、用水户户参与灌参与灌溉溉管理的做法管理的做法土地耕种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如何让家庭用水户真正参与灌溉管理,我们的做法是从用水户的户与户喝大锅水、水费征收使用不透明的问题入手,推行“四到斗”、 “四公开”四到斗”即输水到斗、计量到斗、收费到斗、服务到斗其内容涵盖:实施严细管理,划小量水、收费单元,解决用水组内部的喝大锅水问题,让用水户用明白水。
四公开”即水量指标公开、水费价格公开、实用水量公开、水费帐目公开其内容涵盖:实施透明管理,用水户协会对用水组、用水组对用水户实行水费收取、使用公开,接受用水组、用水户监督,让家庭用6水户交放心钱四到斗”的具体实施方法:一是用水组组织两队负责浇地村子规模不是很大,村班子能力较强,村子秩序较好的用水组一般由用水组组织护渠队、浇地队,由两队负责水费征收、渠道管护、替农户改畦浇地两队负责浇地,不仅较好地解决渠道决口跑水、田间串畦串户以及不实行一.九或二.八改畦造成的上灌下排、灌沟淹路等水的浪费问题,而且还平衡了各户的灌水深度,在田间工程不健全,量水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解决户与户喝大锅水问题二是用水组内部实行承包浇地村规模较大,村班子能力差,村子秩序较乱的用水组,一般在用水组内部实行亩次浇地费用公开招标承包,由中标承包者负责水费征收、渠道管护、农户浇地实行承包浇地,农户与承包者的利益联在一起,农户想少交钱多用水,承包者想多收钱少给水的倾向得到了相互制约与监督,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户与户喝大锅水问题,而且从整体上可以节约用水,减轻负担三是用水组内部实行联户浇地实行联户浇地的地方,除上述村子规模、班子能力、村子秩序等因素外,再就是工程现状较好,机井较多,种植作物较杂的地方。
这些地方用水组实行“大一统”浇地已很困难,在此情况下,用水组内部组织不同规模的联户进行浇地,联户有的是以生产小队,有的是以某某家族或在某某渠、某渠某某段受益的农户等联户浇地实质是划小量水、收费单元,在小的量水、收费单元内,各户更便于参与 “四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法:用水户协会对用水组公开放水浇地前,用水户协会先将水量指标、水费单价向用水组公开;放水过程中,实行用水户协会与用水组双方测水,共同签字,确认引水量;放水结束后,用水户协会将实用水量、水费帐目等张榜向用水组公布用水组对用水户公开放水结束后,用水组将实收水费、实用水量、上缴水费,村级费用中的工程费、管理费等通过水务公开栏向用水户公布7(三)、用水(三)、用水户户参与灌参与灌溉溉管理的效果管理的效果1.用水户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往在灌溉管理中,何时放水、如何放水由村干部来确定,用水户多是接受行政指令,灌溉管理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组建用水户协会后,灌溉管理中行政指令逐步被淡化,何时放水,怎样浇地要听从并尊重用水户的意见用水户浇地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和“为我干”2. 用水户的参与范围进一步增大,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