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拙政园.ppt
15页拙政园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 1509 为明代弘治进士 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 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王献臣在建园之期 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 形成以水为主 疏朗平淡 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早期王氏拙政园 有文征明的拙政园 图 记 咏 传世 比较完整地勾划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中部 是拙政园最精彩的部分 西部现有布局形成于光绪三年 公元1877年 由张履谦修葺 改名 补园 东部原称 归田园居 因归园早已荒芜 全部为新建 布局以平冈远山 松林草坪 竹坞曲水为主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 南临东北街 北接平家巷 东起道堂巷 西止萧王弄 占地约72亩 是苏州最大的园林 拙政园山清池广 竹木掩映 建筑得宜 风格开阔而疏朗 是江南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 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拙政园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 与故宫 长城 秦兵马涌 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 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拙政园的布局特点 1 因地制宜 以水见长 现在的拙政园包括三部分 西部的补园 中部的拙政园 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 东 中 西三个小园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 拙政园现有水面近六亩 约占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近代重建者用大体量水面营造出园林空间的开朗明快的氛围 基本上保持了明代 池广林茂 的建园风格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 面积约18 5亩 水面约占三分之一 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 主要建筑十有八九都临水而建 西部的补园亦以水池为中心 水面呈曲尺形 以散为主 聚为辅 池东北的一段为狭长的水面 西岸延绵一派自然景色的山石林木 东岸延界墙构筑水上游廊 水廊 随势曲折起伏 体态轻盈 水廊北段连接于倒影楼 作为狭长水面的结束 东部原称 归田园居 是因为明崇祯四年 1631年 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 约31亩 因归园早已荒芜 全部为新建 开辟了大片的草地 布局以平冈远山 松林草坪 竹坞曲水为主 配以山池亭榭 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 主要建筑有芙蓉榭 天泉亭 缀云峰等 园林具有开朗明快的特色 但已非原来的原貌 有失特色 拙政园内空间组合多为组团式 各个空间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分 2 庭院错落 曲折变化 早期多为单体 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 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 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 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由小飞虹 得真亭 志清意远 小沧浪 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 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 即批杷园 由海棠春坞 听雨轩 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 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 穿插了这两组庭院 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 对山水景观而言 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 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 开阔 这种园中园 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 对比衬托 空间的隐显结合 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 藏露掩映 空间的欲放先收 先抑后扬等等手法 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 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这种处理手法 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 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如小飞虹处 将水面分隔 更有空间层次感 透过廊桥 外面景致虚虚实实 可谓园林空间极致 3 园林景观 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 林木绝胜 著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 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 如桃花片 夹岸植桃 花时望若红霞 竹涧 夹涧美竹千挺 境特幽回 瑶圃百本 花时灿若瑶华 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 垂柳拂地 林木茂密 石藓然 每至春日 山茶如火 玉兰如雪 杏花盛开 遮映落霞迷涧壑 夏日之荷 秋日之木芙蓉 如锦帐重叠 至今 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 荷花 山茶 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 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香堂 荷风四面亭的荷 倚玉轩 玲珑馆的竹 待霜亭的桔 听雨轩的竹 荷 芭蕉 玉兰堂的玉兰 雪香云蔚亭的梅 听松风处的松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 柳阴路曲的柳 批把园 嘉实亭的批把 得真亭的松 竹 柏等等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