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案.pdf
6页. . . . 1 / 6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四理单元的围 2.比较四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其部差异的主要成因, 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 . . . 2 / 6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生准备 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 . . . 3 / 6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展示 PPT 课件 镜头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 PPt 美景图片并且给美景配上古诗词与学生一起,边欣赏美景边,回忆背诵古诗 设计: (如以下图)第一幅图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 ”第二幅图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三幅图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镜头二: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视频歌曲《我的祖国》和《太湖美》歌曲选段 3、讲授新课 1、气候湿润的红土地 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理区域 学生:指图说出 教师:引导学生读(以下图)我国南方地形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大致围 学生:南方地区大致位于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形区 . . . . 4 / 6 学生:主要包括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教师:通过课本的地形图,要求学生能够找出这四形区,通过课本图左下角的海拔图例估计大致海拔 学生: (读图)盆地海拔 200~500 米左右;云贵高原海拔 1000~2000 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东南丘陵海拔 200~500 米左右 注意:对四形区进行比较,是课本上的一个活动题课本 46 页活动 2.从海拔、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形区的地形特征 设计: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将这个活动题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并不要求学生答案多么准确,只要能对四地大体海拔和围大小进行简单比较即可 教师:当有寒潮来袭,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比较温暖?为什么? . . . . 5 / 6 学生: (看图思考得出结论)盆地比较温暖,因为盆地北面有高山阻挡 教师:什么山? 学生:岭、大巴山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再观察南部的西双版纳很少受寒潮影响,而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 学生: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而同纬度的北面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仍能受到寒潮影响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将此题设计成探究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发思考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更不是学习的完毕,理想的课堂会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和社会 教师承转: 南方地区的东西部跨我国地势的哪些阶梯?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否存在差异呢?请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我国东西部差异图片回答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形图和东西部景观差异图片 设计一: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谈谈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形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势。
设计二:将课本中本课的阅读材料文字设计成录音,配上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大量图片展现给学生 这样就更形象直观地将两地进行对比学生谈谈两地的地形差异,各自的优势 . . . . 6 / 6 以上两个设计可以任选一个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产生质疑,让地理课堂活跃,让地理上的知识点能够像春天般活性十足和具有生发性 八.反馈习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