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1.doc
13页邹邹 坤,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三峡大学副校长,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宜昌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第一、二层次人才”工程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负责人.2000 年 3 月至 2001 年 3 月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做访问研究,2003 年 1 月至 2003 年 7 月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任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研究三峡地区特色药用植物和民间中草药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和中日国际合作课题近年来,在SCI 源刊以及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黄应平黄应平,,博士后,教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科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免疫化学、环境化学和仪器分析等教学及科研工作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全国普通高校分析化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第一、二层次人才”工程,入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入选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课题子项目各 1 项。
获得专利一项,参编专著 1 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 80 多篇,其中 SCI 20 多篇(影响因子>3.0 的 6 篇) ,中文核心期刊 60 余篇陈芳清陈芳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留学回国人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2002 年曾在美国新泽西州 Rutgers 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生态学会会员,国际恢复生态学学会会员,湖北省植物学会理事,三峡大学生态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植物学和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与参与了科技部攻关项目“西南重大水电工程区生态保护与泥石流滑坡防治技术示范—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 、湖北省自然基金项目“磷矿废弃地 4种先锋植物种类对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研究”以及湖北省教育厅“ 灌丛植被的空间结构与坡地稳定性”等多项国家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多次参加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相关科研论文 40 余篇李李 涛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方面的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现为美国化学工业学会主办 SCI 源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审稿人。
主要研究兴趣为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应用、茶叶品质分析等参与 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承担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一项,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金属卟啉超分子化学及其应用” ,宜昌市基金在《Food Chemistry》 、 《Microchimica Acta》《Liquid crystal》 、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 30 多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9 篇汪鋆植,汪鋆植,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三峡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族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三峡大学学术骨干主要从事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峡地区民族民间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主参编专著和教材 6 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各类项目十余项近三年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 5 篇,获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获发明专利一项,申报发明专利七项实现技术转让二项龚大春龚大春,生物化工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学术骨干,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终身会员现担任三峡大学-艾伦麦克德尔米德再生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生性化合物合成技术(生物催化和化学催化)和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开发出版专著一部“生物催化反应与转化”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公开发表论文二十篇,其中 SCI 一篇,EI 两篇,核心十余篇承担和参与省教育厅项目三项博士期间参与国家 973 项目 9732003CB716000 “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一项现承担宜昌市科技攻关项目“木质纤维素酒精的生物转化工艺研究” 何正权何正权:男,1972 年 3 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副导师三峡大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1996 年 7 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生物教育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 年 7 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系动物遗传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3 年 6 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近年先后主要参与完成了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基金一项;参与完成了各类基金项目研究 4 项;现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 6 项项目“珍稀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的濒危机制、种群恢复及繁育体系的研究”研究成果被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获 2006 年湖北省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现已在《Plant Science》 、 《Plant Cell Reports》等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被 SCI 收录 6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 项代忠旭代忠旭,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三峡大学学术骨干,现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及相关电化学基础研究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界面型缓蚀剂对金属材料的缓蚀作用机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基础研究”和“尖晶石锂锰氧化物中的电荷有序”等的研究工作近期在《J Mate Sci》 、 《Micro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杨昌英杨昌英:1971 年 12 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学术骨干湖北省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两项,主持市科技局和三峡大学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省级、市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 SCI 论文 4 篇,在国内核心刊物、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多篇张亚雄张亚雄: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湖北省微生物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及微生物发酵工程;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教育厅、市科技局及横向项目 10 余项,在核心及公开刊物发表研究论文 20 余篇,主持完成的“硫酸新霉素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 ,于 2005 年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专家鉴定,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及宜昌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李瑞萍李瑞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及食品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与分析;环境及生物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方法基础及应用研究;非线性色谱理论及其在生物技术产品分离与纯化中的应用目前,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及宜昌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各 1 项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各 1 项,主持并完成湖北省教育厅技术创新项目 1 项,在《J. Chromatogr. A》 、 《Analytica Chimica Acta》 、《J. Liq. Chrom. & Rel. Technol.》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多篇,其中在 SCI 源刊上发表 7 篇周周 媛媛,,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药物化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内容为海洋植物、三峡地区特色药用植物及中药材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含量分析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等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创新团队成员2000 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 20 余篇,其中在国际重要期刊 JNP 等 SCI 源刊上发表论文3 篇陈发菊陈发菊,女,1965 年生,土家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 年 7 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1990 年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98 年在中科院北京植物发育中心访学2006 年 6 月,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生物学及植物细胞工程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珍稀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生殖衰退及濒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 30670202) ,宜昌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及保护性研究”项目(编号为 A06209) ,湖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香果树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形态建成机理的研究”项目(20070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红花玉兰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及其衰退机制研究”项目(20070410038) ,参与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保护、遗传测定与开发 编号为 2006-39)和湖北省自然基金项目各一项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作为主持人完成的项目“珍稀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的濒危机制、种群恢复及繁育体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006 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于善李于善,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为:⑴以生物组织为载体的电位型化学传感器研究;⑵天然产物药用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与应用研究;⑶天然产物药用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改造研究;⑷新型特效药物氟西汀的合成研究;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有省教育厅 2 项,省重点实验室 1 项,市科技局项目 2 项及多项校院级项目,在核心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3 篇,被 ISTP 收录 2 篇,多篇被美国 CA 收录主编全日制本科教材一部(35 万字) 乐超银乐超银, ,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1994 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97-1999 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客座研究;1999-2002 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芽胞杆菌分子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2001-2002 年 获德国 DAAD 奖学金,在德国汉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2002 回国后在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从事植物、微生物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曾参加完成了国家 “863”计划:“防治棉花和蔬菜害虫工程菌的研究,国家“九五”重点生物技术科技攻关计划:“高效、广谱、新型遗传改良苏云菌芽胞杆菌杀虫剂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主持了中国博士后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优秀中青年项目和宜昌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以及宜昌市林业局科技合作项目的研究,曾获 2005 年湖北省、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工程进行作物病虫害防治以及药物蛋白表达的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已在《Bioten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40 多篇,其中被 SCI、ISTP 收录的论文 6 篇姚姚 伟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生于1977 年 9 月,1999 年 6 月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2004 年 6 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克隆、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参与了国家“863”高新技术计划、国家948 行业重大项目、国家攻关先导项目,主要承担甘蔗抗病基因克隆及其遗传转化和甘蔗优良品种快速繁殖技术平台的建立目前正在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利用转基因花生生产 C-反应蛋白(CRP)的研究” 、三峡大学创新科研基金项目“高效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