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文化交流史论文.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15757979
  • 上传时间:2019-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摘要唐朝是世界公认的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它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在唐宋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统治阶级采取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所以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顶峰关键词: 遣唐使 鉴真东渡 药学交流 宗教文化 丝绸之路一、 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618年,李渊在长安(现在的西安)建立唐朝唐朝在公元7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拥有最大的版图,甚至连中亚的沙漠也归属于唐朝管理公元690年,中国出现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将国号改为“周”,史称“武周”,也称作“大周”,并迁都洛阳后来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含武则天在内共历经21位皇帝,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一共289年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唐初的日本生产力还较为落后,贵族专权,朝臣倾轧,社会不安定但是日本人很善于学习外来的东西,他们加强与唐王朝的联系,派遣规模庞大的遣唐使团队,学习中国先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及经验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

      到838年日本一共派出遣唐使十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日本派来学习的学问僧共约9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空海与804年来到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习密宗,回国时带回180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贡献最大的就是鉴真和尚鉴真对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邀请东渡日本,经过6次努力,历经艰辛,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携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日本日本和中国都是多宗教的国家,佛教是最早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宗教佛教传到日本后,受到日本历史环境和社会习俗的影响,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化过程,到12世纪发展为日本的民族佛教,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还相当流行说到唐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大家一定会想起《西游记》中的唐僧,法号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

      玄奘与贞观元年(627年)八月自长安出发,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天竺(印度),历时17年把印度的佛教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翻译了许多著名的佛学经典唐代是中日音乐交流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中日贸易频繁遣唐使以学习唐朝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歌舞艺术为重要任务,通过音乐长、音乐生进行相关交流活动;日本宫廷也仿照唐朝的礼乐制度设立了雅乐寮、内教坊等掌管音乐的机构,同时大量导入唐代乐器、乐谱、月书等音声长、音声生、学问僧、留学生、民间人士构成了唐代中日音乐交流的几重通道中国文学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很大的世界影响中国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在唐代达到高潮,唐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中国以诗歌为主的文学开始传到日本,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诗人的诗作都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影响最大当属白居易的诗据《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平安时代的诗集与《和汉朝咏集》共收录589首诗,其中白居易的诗达到137首之多在教育方面,天智天皇时期在京都设立大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各科学习的内容基本上与唐朝相仿。

      二、 宋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宋朝最明显的中外交流迹象无疑使丝绸之路与佛学说到宋代的丝绸之路,不能不说茶叶茶叶在宋代广泛种植,史籍中有“茶兴与唐,盛于宋”的说法南宋文学家吴曾在笔记《能改斋漫录》中说“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就是描写北宋设置蕃市、交易茶叶的情况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进日本之后,发展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茶道,日本的僧侣则将饮茶变为佛门清规在一定意义上茶道成为日本统治者驾驭民众的一种思想武器唐宋的医学发展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唐宋时期中阿两大文明同处世界文明的顶端,在长达数百年间,中国和阿拉伯诸伊斯兰国家展开了频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交流随着回民族的东来,阿拉伯珍贵的药材品种源源不断的通过丝绸之路输入到我国两宋时期,阿拉伯医学体系已完全形成,这一时期输入到我国药材品种,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既有伊斯兰国家的药材,又有其他地区的药材波斯穆斯林后裔李珣,撰写了我国古代第一部最有价值介绍和研究从阿拉伯传入中国的本草学专著——《海药本草》唐宋时期出现的医学著作《新修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胡本草》和《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增添了许多由阿拉伯输入的药材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我国在广州置“市舶司”后,由阿拉伯商人运往欧洲等国的中药,竟有人参、茯苓、附子、川椒、朱砂、水银、牛黄等60余种之多。

      苏颂等人还在《本草图经》中记载了胡薄荷等阿拉伯药物的名称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丰富了我国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在唐宋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远不止我所阐述的这些,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提及也就是这些文化交流极大的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及世界文明的发展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将一直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的一章参考文献:1. 张芬.浅析丝绸之路及其贡献[J].读与写杂志.2009年5月第6卷第5期2. 古濑奈津子.《遣唐使眼里的中国》3. 王勇.《最后一次遣唐使的特殊使命》4. 黄珅 杨晓波.《两个和尚的故事——玄奘和鉴真》5. 《药学发展简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