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doc
6页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和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本学科考试内容一)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二)考试范围和要求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知识内容表一、质点的运动内 容要求说明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2.位移和路程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图.v-t图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v0+at,s=v0t+at2/2,v2-v02=2as.v-t图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9.平抛运动10.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圆周,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v2/RⅠⅡⅡ ⅡⅠⅡ ⅠⅠ ⅡⅡ不要求会用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v2/R二、力内 容要求说明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15.滑动磨擦.滑动摩擦定律Ⅱ ⅡⅡⅠⅡ1.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三、牛顿定律内 容要求说明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18.牛顿第三定律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20.牛顿定律的应用21.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22.宇宙速度23.超重和失重2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ⅡⅡⅡⅠⅡⅡⅠⅠⅡ 四、动量、机械能内 容要求说明25.动量.冲量.动量定理26.动量守恒定律27.功.功率28.动能.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29.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30.弹性势能31.机械能守恒定律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33.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ⅡⅡⅡⅡⅡⅠⅡⅡⅠ动量定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五、振动和波内 容要求说明34.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35.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作简谐振动,周期公式36.振动中的能量转化37.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38.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39.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40.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41.多普勒效应Ⅱ ⅡⅠⅠ Ⅱ ⅠⅠⅠ 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内 容要求说明4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伽德罗常数,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3.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44.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45.热力学第一定律46.热力学第二定律47.永动机不可能48.绝对零度不可达到4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50.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51.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Ⅰ Ⅰ Ⅰ 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 七、电场内 容要求说明54.两种电荷.电荷守恒55.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57.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5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59.静电屏蔽6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6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62.电容器的电容6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常用的电容器ⅠⅡⅡ ⅡⅡⅠⅡⅠⅡⅠ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八、稳恒电流内 容要求说明64.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6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66.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67.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68.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ⅡⅠⅠⅡ ⅡⅡⅡ 九、磁场内 容要求说明71.电流的磁场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73.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7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75.磁电式电表原理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7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ⅠⅡⅠⅡⅠⅡ Ⅰ1.安培力的计算限于直导线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2.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十、电磁感应内 容要求说明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7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80.自感现象81.日光灯Ⅱ Ⅱ ⅠⅠ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十一、交流电流内 容要求说明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原理,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84.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85.电能的输送Ⅱ ⅠⅡⅠ只要求讨论单相理想变压器十二、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内 容要求说明86.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87.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88.电视、雷达ⅠⅠⅠ 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内 容要求说明89.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92.光导纤维93.棱镜,光的色散ⅠⅡⅡⅠⅠ 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内 容要求说明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96.光的衍射97.光的偏振现象98.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 、r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00.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ⅠⅠ ⅠⅠⅠ ⅡⅠⅠ 十五、原子和原子核内 容要求说明102.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10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104.氢原子的电子云105.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106.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07.放射性污染和防护108.核能、质量亏损,受因斯坦的质能方程109.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110.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111.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ⅠⅡⅠⅠ ⅠⅠⅡⅠⅠⅠ 十六、单位制内 容要求说明112.单位制.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小时、分、摄氏度(℃)、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升、电子伏特(eV)Ⅰ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十七、实验内 容要求说明113.长度的测量114.研究匀速直线运动115.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1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17.验收动量守恒定律118.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11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20.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2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22.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2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124.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25.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26.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2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28.练习使用示波器129.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30.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3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点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