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题库之中国宏观经济专题:4论述题.doc
70页3.你认为当前中国存在哪些种类的失业?在有关失业种类的分析和失业治理的讨论中,西方经济学中哪些概念和原理可以值得借鉴? 答:我国目前存在的失业情况复杂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现存失业种类主要有:(1)自然性失业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居高不下、劳动力供给过多情绝对人口过多,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再加上建国后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就业年龄,使得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万以上,相对于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来说,形成了持续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另外,我国人口总量占全世界人口总量的21%,而劳动力年龄人口占世界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的26%,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客观事实2)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其原因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冗员”和“缺员”并存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要求劳动力的流动来适应这些变动但由于整体劳动力的既定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从而就会出现结构性失业,即劳动力供求结构脱节所造成的失业实证分析表明,在经济结构变动中,对劳动力需求收缩的产业排放出的劳动力大多是低素质的蓝领工人,而对劳动力需求扩张的产业需求的劳动力往往要求是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的白领工人。
不同产业间劳动力的供需结构错位,把许多低素质的非技术工人抛入结构性失业大军为此,政府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建立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是必要的”3)隐性失业所谓隐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工作时间大于零,但不能参加全部工作,工薪收入大于零,但不能拿到全额报酬的状态这种形式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在内容上结合或结合得不合理、不充分隐性失业者虽然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未做出贡献,即有“职”无“工”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量并未下降时,即可认为存在隐性失业隐性失业的实质在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者要求企业担负起某些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目标——失业救济其以牺牲企业效率为代价在我国,隐性失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隐性失业情况严重,我国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人员约占三分之一,数量接近2000万人隐性失业的存在往往给经济带来无以估计的损失隐性失业造成国有企业的冗员一方面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劳动力的流动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形成不必要的管理投入,使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而且企业还要为这些人员支付工资、承担其再就业工程的费用,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和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因此,隐性失业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整个改革的主要障碍之一,有必要使之“显性化”。
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目标由完成政府计划指标转变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再承担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目标我国目前失业率的上升,显然与隐性失业“显性化”有关 (4)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根据凯恩斯理论,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由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为非自愿失业或需求不足的失业,即由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足,在现有投资水平和条件下,不足以使生产吸收愿意工作的人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经济目前就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状态中,经济运行出现了准“凯恩斯陷阱”所谓凯恩斯陷阱指的是:公众的货币需求无限大,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下,公众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保留在手中,这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极端的理论而当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明显乏力,导致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失业上升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医疗体制、住房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居民的未来预期支出骤增,于是宁可以相当低的利息率存在银行,也不愿用于即期消费,而消费不旺又导致企业产品缺乏市场,开工不足,影响了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缺乏热点,加之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不愿或不能扩大投资,这也是引发投资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对于当前的失业状况,我们可借鉴西方的失业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可运用如下具体措施以解决当前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1)改变劳动力供给状况减少失业2)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扩大就业岗位3)建立适度的失业保障体制所以,在解决失业问题时不仅需要采取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社会和文化各方面政策的配套目前我国推行的再就业工程是以政府劳动部门为主推动的,在治理城市失业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长期看,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劳动力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的战略性措施注意:在有关失业种类的分析和失业治理的讨论及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可参考本章其他内容,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平时多关注最新的宏观经济信息,多收集,勤于整理!1.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一国的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应该下降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也确实体现了这一规律但是中国的情况却似乎并不遵循这一规律20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超过8%,投资也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情况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03年6月底,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失业人数近800万。
请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失业现象表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规律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 答: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社会的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看好,厂商需要更多的雇员,因而失业率应该下降但我国在经济出现好的增长势头时,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因此该指标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第一,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对象是城镇人口,因而将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农村劳动力排除在外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体制的国家,农村劳动力占了70%左右,城市劳动力只占有30%多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不能统计,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对象具有局限性 第二,大量农民工的存在根据统计显示,我国的农民工估计达到1-2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实际上是城镇就业人口,但是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工并不会登记就业和失业情况因此即使我国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也不会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同样,当农民工失业时,从经济社会看,这应该反映在社会失业的统计上,但是他们并不会登记,因此也不反映在城镇失业人口上 第三,即使城镇人口失业,也不一定会自愿登记失业。
我国原先一直以工作单位为基本的社会纽带,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多实际失业人员还挂靠在原有国有单位上,而不会自愿登记失业同样,由于传统上认为失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很多实际失业的人员也不愿意登记,而愿意慢慢找工作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实际上,我国的失业和隐性失业远远高于4.1%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除了受经济形势影响外,由于大量实际失业人口的存在,此指标更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认识程度的提高,更多失业人口愿意登记失业,这个因素就肯定会造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水平的提高,即使社会实际失业率水平降低了 (2)从我国经济结构看,经济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失业率降低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由于现代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更高了,因此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即使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工厂也不需要多余的雇工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经济表现特别明显,其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的劳动弹性持续降低在我国三大产业中,工业的技术水平调整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大,而我国工业占了经济总量的50%多,在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大量采用新技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的情况下,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造成的冗余劳动力就被挤压出来,这种挤压效应很可能超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积极效应。
(3)从我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实质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积极效应有限我国2004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投资的增长,由于是基础设施行业、能源行业、资源行业、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这些行业都是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对就业的拉动非常有限对就业的增长最有效的是服务业的增长,但2003年我国服务业并没有出现资本密集型行业那样的快速增长,这也解释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就业大量增长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本身的缺陷,由于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由于我国2003年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增长,我国完全可能出现经济和投资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增长的情况实际上,一般经济理论所说的经济和投资增长导致就业增长是需要一定前提的,首先是数据的真实性,而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具有很大的缺陷性;其次是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过程,劳动生产率不会出现剧烈的变化,但我国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历史时期,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减少;最后是没有考虑不同行业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比如增加的1亿来自服务业带来的就业增长比增加1亿来自能源投资带来的就业增长显然要高很多2.请结合宏观经济学相关原理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我国目前的失业状况、原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北理工2004研)答: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劳动者达到或超过某一特定年龄,并且在某一特定时期里符合:(1)没有工作:没有受雇或自我雇佣;(2)目前可以工作:根据某些条件,特定时间里可获得受雇或自我雇佣机会;(3)正在寻找工作:在最近某一特定时间里通过登记、申请等特定方式正在寻求受雇或自我雇佣三个条件的,这部分人口即为失业人口,这种现象即为失业1)我国失业情况(请根据当前的最新数据和资料来回答!)目前我国失业情况比较严重,失业率2002年为5.05%,预计2004年将达到5.74%也有人估计,我国2000年失业人数共计3140万人同时,隐性失业在我国具有很高的比例,约为20%-25%据估计,“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增加劳动力1000万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是1.2亿我国未来10年还将净增加1亿新劳动力综合起来看,我国失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居高不下、劳动力供给过多情况下的自然性失业绝对人口过多,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再加上建国后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就业年龄,使得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万以上,相对于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来说,形成了持续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
另外,我国人口总量占全世界人口总量的21%,而劳动力年龄人口占世界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的26%,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客观事实 ②“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冗员”和“缺员”并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要求劳动力的流动来适应这些变动但由于整体劳动力的既定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从而就会出现结构性失业,即劳动力供求结构脱节所造成的失业实证分析表明,在经济结构变动中,对劳动力需求收缩的产业排放出的劳动力大多是低素质的蓝领工人,而对劳动力需求扩张的产业需求的劳动力往往要求是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的白领工人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一种现象,一方面大量的失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在我国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技术能力不高的蓝领工人里③隐性失业所谓隐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工作时间大于零,但不能参加全部工作,工薪收入大于零,但不能拿到全额报酬的状态这种形式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在内容上结合或结合得不合理、不充分隐性失业者虽然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未做出贡献,即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