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工具的进步.doc
9页课题交通工具的进步(一)周次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目标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情况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同学们,中国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古人通常使用什么方式外出旅行?最早的车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发明的?(4000多年前的夏“车正”奚仲发明了马车,是“造车鼻祖,据《滕县志》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马车的发明,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但解决了落后的交通问题,而且还促进了道路设施的发展,扩大了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活动马车的出现,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二、 讲授新课传统的交通工具:马车:历史上第一辆马车是夏禹时代奚仲驯马后制造的,商代以后开始大力改进,马车不但成了达官贵人的交通工具,也成了贵族显赫的随葬品《说文》上说,南禹县辛村周墓出土12辆马车,竟有72架马骨,可见当时已经有一车六马的马车了。
汉代时,乘车等级更加严格,低级官吏只能坐无帷的小车——“轺车”,只有高级官员才可以坐高大的棚车——“轩车”,而贵族妇女乘坐的则是装有帷幕的“辎车”同时驾车的马匹也不一样,一般的车只有一马驾车,而统治阶级则要四马驾车,所谓的“驷马安车”、“驷马难追”都是指的这种四驾马车为什么中国古代所使用的马车一直是两轮的:1、环境因素说欧洲平坦,我国北方多崎岖地形,故不适合发展四轮马车2、马匹因素对于中国和欧洲这样的农业文明来说,古代马匹总是很贵的,即使19世纪的美国人出行主要还是靠双脚这一点在中国更严重,以至于相当部分官员上任都只能步行或骑驴,马匹质量也很差,否则不会从胡人那里进口了,这方面证据很多看一下历史书即可另外为防止民众Z反,往往下令禁止民间养马,连二轮马车马匹都不够用更不要说四轮马车了3、另外还有人研究以后认为:没有转向机构;中国有四轮马车;四轮马车及双轮马车的优势在于稳我国古代确曾出现四轮甚至六轮的马车,但只限于先秦时期皇族使用,没有推广开来 我觉的主要是古代中国人没有克服前轮转向这个难题加上我国古代没有古罗马那种宽阔大道,所以中国古代放弃了发展四轮马车木船:原始人发明的,那时候还没有国家呢。
当一个猿人在落水的时候,爬上一根漂木的时候,就是船的雏形,为了平稳地浮在水面,于是又想出用两根、三根或更多的树木捆绑在一起的主意最后,人们根据圆木和芦苇能浮在水面的原理,制作了类似于筏或船的水上交通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轿子: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轿子 一种靠人或畜扛、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曾在东西方各国广泛流行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
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轿”的名称起于宋代,在此之前通称“肩舆”古代的轿子,一般有有两人抬、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等等 据记载,夏朝时就出现了轿,但至先秦时代还很少见到汉晋时代,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代步工具直至东晋时,乘轿子的人才逐渐多起来到隋代,轿子成为通用的出行工具,官方也开始规定轿的等级 南宋时期,轿子的使用数量超过了车,各级官员偏重于坐轿,很少乘车,因为轿比车要平稳官方还加强了对于轿子等级的划分,同时取消了对车的等级规定 清朝,按明朝惯例使用轿子,并规定:三品以上京官使用四人轿,出京可以坐八人抬的轿,外省督抚都使用八人轿,普通官员坐四人轿所以,“八抬大轿”成为高级官员的出行标志 而民间一般为二人抬轿,只有“娶亲用的花轿”允许八人抬轿轿帷用料也有一定规格 皇帝的轿子皆称“舆”,分礼舆、步舆、轻步舆和便舆四种,所需轿夫多达十六人皇后乘坐的轿子及皇帝的轿子在形制上相差无几,只是纹饰改龙为凤,因此有“凤舆”之称,也由十六人抬中国交通工具的更新:人力牵引: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自行车:自行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中国人最早见到自行车是在清朝末年,当时的清政府的外交官员张德彝首先在欧洲看到的他在日记中写道:"见游人有骑两轮自行车者,造以钢铁,前轮大,后轮小,上横一梁人坐梁上,两手扶舵,足踏轴端,机动以弛行,疾于奔马"自行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李鸿章访美时,也遇到一个骑高轮自行车的女孩,甚觉新奇,还特意邀请她到纽约的旅馆叙谈而自行车在中国土地上的首次出现,大概是1868年(清同治七年)11月,那是不远万里从欧洲运来的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蒸汽机船:是富尔顿发明的1786年,富尔顿从美国来到了英国伦敦,他结识了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激发了发明蒸汽机船的热情1803年,他造出了一艘蒸汽机轮船,在巴黎塞纳河上试航时,轰动一时但是,由于这条船的船体太薄弱,船身竟然折断了他的失败引来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有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当时的法国政府也不以为是可是富尔顿并没有灰心,他认定蒸汽机轮船会有广阔的前景,他从法国回到美国,继续研制轮船 1807年8月,富尔顿设计的“克勒蒙”号轮船在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下水了这条船长约45米,宽9米多,排水量100吨该船的发动机是英国伯明翰的布尔顿和瓦特制造的。
富尔顿为这条船的两舷设计了两个明轮,蒸汽机带动明轮旋转,明轮上的叶片在水中划动,推动着船只前进克勒蒙号的航速达每小时6公里,比帆船快三分之一它曾往返于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作为哈德逊河上的定期班轮因为富尔顿造出这条船投入了使用,所以,人们就把轮船发明者的桂冠,戴到了富尔顿的头上 古老的帆船船舶, 船,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气机、燃气涡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中国的铁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
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 上海、厦门、 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九千多人 中国第一艘轮船:1865年,黄鹄号,安庆军械所蒸汽机诞生后,清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蔡国祥等制成了中国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命名为『黄鹄』号船长约九米,时速为二十五里,自今大观亭街古盐河下水出安庆江面试航安庆内军械所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揭开了中国动力机械史和近代轮船制造史的新篇章教学过程不过这个是木壳 中国第一艘大马力军舰:1872年,海安号,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江南制造局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三、 课堂小结1840年前中国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都很落后,基本都以人力和畜力为主发展慢,近代交通工具起步晚四、课堂巩固1、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及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 )A.动力不同 B.运输量不同 C.出现的时间不同 D.适应性不同2、对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西方国家经济侵略下所带来的客观进步B.有利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充分发展3、近代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但中国的公路交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包括( )①旧中国的政治腐败 ②民生凋敝 ③汽车和燃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④轮船运输航运业发达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布置作业课堂纪律教学后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