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避型依恋的前世今生.docx
12页回避型依恋的前世今生一、回避型依恋的逻辑1、 心理缺陷来源幼年时代的对双亲互动的不及时、不稳定导致的不安全、不信任,导致边界感和危 机意识极强,形成攻击型防御和回避型防御或两者夹杂的复合型应急反应模式1 )他/她的大脑本能是不允许、不了解、不熟悉采取正常表达(婴儿时代的父母无法 及时回应或压根不回应),或采取攻击/惩罚/控制(控制不了父母,所以惩罚不了,也攻击 不了)来表达的2 )面对这种因给他人(婴儿时代的父母)带来麻烦而可能导致自己(婴儿时代的自己) 有麻烦(回应周期变化、回应方式变化、自身能量消耗问题等)的情况,那就得已只能不 哭不叫,或者自己放弃哭叫(以节省能量),然后慢慢就习惯一个人面对黑暗恐怖,然后就 隐藏起来了“・2、 性格成分一个人因原生家庭养育、教育等互动,形成以上三种用于编织性格的规则成分:1)回避:回避冲突、逃避惩罚;父母通过语言、暴力等来代替回应或阻断呼唤;安全边界存疑;2) 恐惧:弱联系,加强联系;父母无关注、弱关注、对呼唤回应不及时、不回应、不 合理回应;存在和价值存疑;3) 疏远:太重而不能给予;互动模式切换频繁(如幼年留守和奶奶生活,中学和父母 生活,高中离开家庭);互动平衡存疑;映射通道阻断;但是否显性或比例比例多少,就看具体互动的情况来呈现出一个最强烈的结果,即分类属于哪一种依恋模式。
虽然有恐惧+回避,但以回避为主,则给人以"回避”映像)二回避型依恋的具体表现1、 情绪化、极端化;(因为2,则遭遇封闭选择的时候,就会本能降维,选择惯用的表达方式;)2、 不主动,无法或不会表达感情,也不会表达需求(因为幼年阴影给予了“就算你说,也没有意义”的暗示);(不能及时表达的部分,会被无意识负面加工,成为"对方是恶劣的、恶毒的、有害的记录清单的一行记录”例如:你一个坏的卫生习惯,他/她发现但是不说会记着,会联 同/扩大到"这个举动本质上是侮辱/伤害/攻击她的”)3、 缺乏领地归属感导致的强领地意识需求;(身处于他/她认定的领地内,他她会表现出类似婴儿的回归型特征可能存在“收藏癖”,类同10、11)4、 持续性的负面臆想(如自我否定、对事实否定、否定对方、否定逻辑、夸大化事实 等);5、 部分情况下,会持续性扭曲现实,对记忆按符合安全(如“用污化来攻击对方”, 才能说明自己远离污染物是合理的行为一大脑必须自行修正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修 改(但,这种修改在事实上,和前后两人的互动逻辑不符);(不连贯逻辑规则体系被分割隔离下的大脑要求对小环境的逻辑循环保持自适应以确 保意识系统的稳定和正常,不会因此出现严重的波动。
6、 只记对方的坏,不记对方的好因为"正义化自己是良好的心理补偿’,而"欠 人情债”不是她能负担得起的7、 内向、孤僻、冷漠;8、 如果对方对她事实上一直很好而他/她一直让对方滚远点如果对方真的滚远点了,他/她是会无意识地流泪的,但不会心痛"双相”特征)9、 因需要随时确保稳定和安全,其绝大部分精力习惯性投入对环境细节的扫描,而无 法升华穿透现实规则,对格局感不强,极难成为战略级管理者;(这是在训练学员的“系统 思维启蒙第一阶段,第二课的初级空间建模",上课过程中发现的••)(因此,其逻辑系统无比诡异,都是类似 不是1,就是2;—点可以否定所有;逻辑 无视A或B; ”的短小精炼的碎片化规则体系;因此,无法深度思考复杂问题,思考复杂 问题会让他们陷入躁郁状态;一后非常非常容易被情绪控制,成为情绪的奴隶)10、 对非厉害关系的感情依赖,远高于有利害的关系或亲密关系简单就是:狗(稳 定可见、可支配的人格映射承载,极易成为她的人格的一部分)>朋友/闺蜜工作伙伴>父 母>男朋友例如:同事/闺蜜和你的时间安排冲突了,就算跟你是提前约定好的她也 会以他们优先)(类同3、11)11、 对仪式感非常非常在意;(部分类同3和10,能完全承载她他人格映射的可控的 个体,如宠物、收藏、恋物、信仰(宗教、星座、性格测试等)、特殊仪式等。
这个点,被 称为’安全回归锚点”任何人都有这个点,如某个视频中一个中年男人在雨天哭着喊“妈 妈…”但回避型会经常性地回归,且这个回归点在于他/她们来说权重高于一切12、 他她更难接受新的东西,更难更新知识系统,更难学习新东西(他/她会更习惯于基于历史专业、工作持续投入,但很难转行/学习新的学科)因此,经常会被落下是的,相当的概率会因为被落下而被配偶抛弃••或者因恐惧被 落下而爆发各种骚操作13、 不能说他/她不好;14、 部分回避型会因为以上对其他人造成影响而被阻止/报复后,会有欺骗/伪装的习惯 产生15、她他们无法远视(有足够正确的远见),或者不清晰,而导致她/他无法对你所述的未来有共情的可能导致他/她只能沉湎于过去,然后纠结于现在因为不稳定和不安全导致其在对未来某个情景推演的时候线索过多在未经历超大规 模定义/过滤/归类训练前,导致大脑因过载和冗余而抗拒而无力建模就算勉强建模,也是 固态的/缺乏可调整性,或者具有致命逻辑漏洞的)(意思是:描述同一件事,你想到说到 的,和她/他接受/想到的,完全两种意思,甚至完全相反他/她不会按你描述的去想象, 而是根据你描述的起点和结果去倒推一个起点和结果。
中间部分被模糊化了16、 她/他们对某些事情看法与普通人存在差异,比如性的尺度、形象、他人、对物质 的占有和利用…17、 分裂型反转通常发生在建立或发生亲密关系的第2小时、第2天、第2周;(你 会被各种理由挑刺、污蔑、冷漠…然后闹分手18女性回避型概率明显比男性多,也更严重估计是:男性主动被动过早参与高 强度、恶劣的社会竞争导致人格中回避规则部分占比降低,权重降低三、此性格的其它副作用她的下一代会因此心理承受巨大灾难,这几乎是一定的如:1)控制子女的一切;2 )不稳定情绪对子女的自我价值、安全感等伤害;3 )傲慢与偏见会教坏小孩子;四、解决办法A:补偿措施打造绝对安全背景:形成一个稳定的局面,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感给她然后她才会 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你表达感情,才会慢慢升温到“爱”1、她控制局面,她控制你;被她修改为"如同狗一样的形态”(稳定可见、可支配的人格映射承载,成为她的人格 的一部分”)— 同时意味着,彻底抹杀你的自我的一部分但我认为:就算你当时认为愿意且 觉得貌似取得一定成功,但大脑却会在某个特殊冲击下将其一切彻底反转2、被你完全控制局面;(回避型依恋的"慕强”心理的来源)"慕强”是迁移了幼年"父母是神”的形象,参考“恒河猴"实验和"斯德哥尔摩症候 群”现象…虽然有控制、有伤害,互动不好、甚至残酷;但不孤独,有足够互动,这种持续性和稳 定性也是安全感组成的一部分。
毕竟大脑不需要随时去调整你的应急模式,继而花大量精 力,冒着系统崩溃/冗余的风险去重组你的人格)3、势均力敌的和谐交流模式,不可取.・・长期交流养成习惯性关系,会在遇到冲突后立马断绝;或在遇到上述1、2两种情况后 立马断绝成本极高,风险极大)(企图用她的"沉没成本”绑定,是痴心妄想类似:孤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下相关的纪录片视频…)而孤狼要回归到原有应急反应模式,只有重新成为狼王,或被人类打服,栓起来五、解决办法B:特殊冲击措施心理干涉:(前提是:超级超级超级爱她,事实上也是)(这是一种基于NLP提出的假设,有部分已经由咨询对象测试过,失% ••理智地讲, 不建议操作这种成本-风险极高的动作,因为它大概率会让人再次怀疑人生1) 首先你要自己觉得她不是你的唯一/中心,你和她是平等的,不能做舔狗,也不能进 退失措,也不能光付出不求回报,甚至付出-回报不平等也不行,被她冷战你不反击也不讲 话更不行让她感知这个,让她回归到正常的非厉害关系中去(她只熟悉这种背景和交互模 式,并会游刃有余2) 设置一个平等背景下(最好是她提分手的最后一次见面)的,不得不谈话的谈话;3) 让她讲各种道理,她会对你的各种恶劣记录复述一次。
可将其“记录对方的负面记 录的列表”,逐行用完整的事实、记录、逻辑击溃”;但她会以"你是编造的、居心不良 的・•・•・”否认4) 点出逻辑不符、她人为加工,点出其回避人格的相关属性;(暴露会让她产生巨大 危机感)5) 让其列出对方好的部分,她会抗拒但她会发现不对,惊慌失措,采取攻击、防 御、回避等)6 )完成上述,然后主动退一步做朋友,转回朋友/闺蜜/伙伴交流模式;(可能她会不 由自主地流泪,虽然她可以骗得了她的部分逻辑循环,但本心无意是很难骗得了的7 )花时间……8)不拒绝接触其它对象,也可以和她一起交流9)在平等模式、相互熟知程度再次建立之后,设置一个特殊的理由重新表白六、解决措施C:因成本、风险、收益不平衡,不建议1) 通过持续不稳定和不安全来提高其阀值的同时保留一个绝对的回归点(绝对的安全港湾/风筝线);2) 拖延;3 )模糊;4)强力冲击…5 )极度妥协,建立虚假的依恋关系实施条件极其苛刻,成本代价极其高昂・・•不建议七、回避型依恋的自我修复、根除、超越措施A :1、用更高级别的逻辑体系去覆盖和重置原生人格;2、 见多了、经历多了、见的级别高了、经历的级别高了、能控制更大规模资源、能干 涉更高级别规则…就能识别出规则,进而改造规则。
3、 在识别、改造的过程中,就会因某些特殊情况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发现和理解 自己的情绪及情绪本身的前世今生继而基于成本-收益原则,去修改内心中的基础规则体 系4、 这个过程艰难、痛苦,还肯能有临时反转但恭喜你,好的地方是这个过程不可逆, 一旦开启,就会随着时间逐步更新和调整5、 至此,心灵完善不推荐、不建议让对方牺牲来完成前置磨合阶段一一是不道德的!八、回避型依恋的自我修复、缓解措施B:(正在分析、总结・・•基于NLP提出)1、第一阶段:自我确认1)首先,认知到自己存在这个性格缺陷;2) 坦诚告知你认为值得信任的亲密对象(如老公、孩子、恋人、暧昧对象),而不是 非亲密人(如狗、同事/同学/闺蜜),告知对方你需要对方理解(主要逻辑及你的本意并非 如此),并支持你的修复过程;(自我确认-增加心灵映射链条)3) 设置一个安全指令(参考SM中的指令),用于你们之间遭遇你情绪突然爆发时的 缓冲提醒警报;(锁定/中断程序)4) 针对每次情绪爆发,和亲密对象在桌子上一起复盘;(主副逻辑主潜意识融合)2、第二阶段:补偿1)充分熟悉一个不亲密的环境(包括环境中的人);2)在非亲密环境中,和非亲密人爆发一次冲突;(剃掉"关系分类属性”模糊心灵边界)3)可以用表情、语言、动作来展示你的愤怒,来合理的反击;(增加有意识的补偿行为)4)认知、抛弃某些无意义的讨好;(削减无意识的补偿行为)3、第三阶段:拟合回归(算2的补充部分)1)设置一个仪式,用于你倾听亲密对象的想法,且必须一切来思考如何处理;2)承接相当部分原本由你亲密对象负责的日程、计划、安排,并事先、事中、事后获取建议及反馈;3 )其它待补充……4、基本完成;通过以上的确认、自我暴露来面对事实然后模拟幼年时期缺乏的某些合理互动的补偿, 再通过和平地主导、控制来逐渐建立起和亲密对象的正常的互动方式、合理的逻辑观、适度 的对情绪的控制;个人认为:1) 这个可以极大缓解、甚至降低其回避对正常生活的影响;2) 可以和7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