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和2018年度工作计划.docx
8页2017 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和 2018 年度工作计划2017 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和 2018 年度工作计划今年来,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围绕上级关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营造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一、2017 年主要工作情况抓改革落实,推动服务机制优化1、积极推行“最多跑一趟” 认真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的通知》要求,会同市审改办组织各部门开展两轮“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的梳理工作,公布“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 335 个同时,联合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推出审批办件结果速递派送服务,促进更多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乃至“一趟不用跑” 2、强力压缩自由裁量权空间组织各部门对照权力清单,全面排查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和公共服务事项,分别按照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等三个类别细化审批权限标准幅度,对鼓励允许类事项充分授权窗口,需上报局领导的限在办件总数的 10%以内重点梳理现场踏勘、技术评审、中介服务等环节,形成表述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技术审查标准、现场踏勘标准等今年来,共梳理涉及 35 个部门1065 个事项,鼓励允许类授权窗口或科长的占比 94.5%,需要现场查勘的 236 个事项分别形成打勾式清单,需要技术审查的 35 个事项。
3、持续推动申报材料“瘦身” 按照“依法、合理、便民”的原则,进一步梳理、规范申报材料,切实解决审批服务事项中因申报材料问题造成的“办证难,办事难” 今年来,再取消申报材料 85 项,规范申报材料 442 项,让办事程序更清晰、申报材料更简化抓要素保障,促进项目审批提速1、深化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出台《XX 市财政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实施方案》 ,对我市财政性资本注入超过 50%的投资项目统一按并联审批程序报批,将项目基建报批从立项到发放施工许可全流程整合成“5 并联+1 评审”流程,实行“一口受理、一项一码、一表流转、一套材料”和“信息共享、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全流程审批时限从 94 个工作日压缩至 37 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136 项简化为 88 项截至目前,并联审批窗口共受理 43 个财政性投资项目的 45 宗办件,合计节省办事时间 542 个工作日,总体提速 70.3%2、开展攻坚项目“六个一”精准服务出台《攻坚项目报批精准服务工作方案》 ,围绕我市 238 个攻坚项目,从深度对接、全程跟进、主动助力、高效办理等方面入手,开展“六个一”精准服务,即建立一册进度台账、定制一张报批路线图、挂钩一名服务人员、培训一批报批能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构建一套特别保障机制,助推攻坚项目快速报批。
3、实行重点项目服务台账管理对我市今年 692 个重点项目,从前期咨询、收件、审查、审核到协调、督促、补件、踏勘、专家评审等全流程实行台账登记,跟踪项目审批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及审批保障服务工作情况截至目前,278 个项目按时序进度进入选址阶段、前期阶段、工程规划阶段、实施阶段等审批环节,414 个项目尚未进入审批程序会同市重点办、市攻坚办,挑选一批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前期审批完成率高、业主开工意愿强烈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同时,构建“明细台账+综合台账”的督促检查和绩效管理模式,形成责任倒查、追溯机制,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报批4、强化重点项目报批跟踪协调一方面,持续发挥重点项目服务专窗的作用,实行专人挂钩、统一收发、并联审批、全程督促,促进重点项目报批快速推进今年来,共受理 608 个重点企业的 1831 宗审批事项,审批时效提速85%另一方面,建立各镇、各项目主管单位每周定期报送重点项目报批进度、报批需求的工作机制,实时掌握项目报批相关情况对项目报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心管委会及时牵头协调解决,助推项目尽快落地5、公布基建项目涉审中介“红榜” 牵头梳理出基建项目审批全流程需由中介机构提供的技术性材料 24 种,组织相关部门甄选各自行业主管内的涉审中介机构 300 家,根据其资质、信用等级、业主满意度、服务质量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评出“红榜”中介机构 60 家,并将评价结果在中心网站及公众号等媒体上公示,方便群众选择服务。
6、继续做好优惠政策兑现受理工作完善优惠政策咨询、对接、导办、受理“一条龙”服务机制,促进政策及时兑现今年来,我市出台 11 份优惠政策纳入《经济发展鼓励扶持政策文件汇编》 ,出台操作程序 9 份,归纳梳理办事事项 285 项截至目前,共受理申请 1185 宗同时,定期向企业业主发送优惠政策信息,帮助企业对接政策,至今共发送信息 73 万多条抓技术应用,加快网上平台建设1、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应用一方面,将市直部门、19个镇和经济开发区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悉数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XX 分厅” ,实现查询办件指南、申报、预审批、进度查询、结果反馈等网上办事服务,畅通群众网上办事通道另一方面,设立预审专员制度,组织各单位安排专人每日登陆查看外网预审件申请情况,确保无积压、无超时同时,加强对预审件的督查,杜绝以“材料不全” “材料有误”等问题为由敷衍处理网上预审件的现象2、加快电子证照生成和应用做好我市行政审批系统与泉州电子证照库的数据对接,完成省级和泉州市级现有证照模版的目录配置,实现电子证照的生成推送和实时调用功能组织各职能部门,及时落实上级关于电子证照运用的要求,按时间节点完成各批次电子证照新增和存量的生成与应用工作。
3、实行预约服务开发智能预约、排队叫号系统,凡进驻中心的审批服务事项均实现预约,群众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办事,现场自助履约取号,无需排队等候,在预约时间段即到即办,通过“指尖上”的服务节省群众办事时间抓服务规范,提升群众办事体验1、实施“555”行动计划中心党组出台《窗口服务提升“555”行动计划》 ,通过实行“五零”标准,加大“五查”力度,深化“五评”活动,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效能2、定期开展效能专项督查每季度组织对全市 34 个进驻部门(包括 8 个分中心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审批服务规范化办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累计抽查 154 个事项、173 件办件,促推各部门整改、规范相关审批服务行为 326 件次3、加强业务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对窗口部门、各分中心进行业务培训,包括行政审批系统操作指导、行政审批服务典型易错点、窗口服务礼仪规范、网上办事大厅操作指导、电子证照库调用操作指导等多项专业培训,推动审批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打造群众满意服务窗口二、2018 年重点工作计划新的一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运用互联网思维,依靠信息化支撑,积极探索审批提速、服务增效的新路子,着力打造升级版的“XX 窗” 。
推进标准化改革1、进一步集中行政审批权加快将分散在审批部门多个内设机构的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开展对外服务,并抓好充分授权,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2、持续开展“简证便民”行动按照“能减尽减”的原则,深入清理涉及企业、群众办事的各种证照和奇葩证明、循环证明,进一步优化办事环境 3、加大并联审批推行力度巩固深化基建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成果,探索并联审批机制在更多审批领域的运用,建立机动、灵活、可拆组、易操作的联审联办机制4、探索“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对部门进驻中心的窗口进行有效整合,依事项性质和类别设立“投资项目” “房屋交易与不动产登记” “商事登记”等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运行模式5、建立“主题式”办事导引改变以单个办理事项形成办事须知的常规做法,按办事主题重新编制办事指南,运用群众语言并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对办理环节和申报材料进行详细说明、文本示范和易错提醒等,做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突出信息化建设1、建设智能型办事大厅采取租赁场所的办法,扩大中心物理空间,与现有办事大厅一起进行综合布局、改旧建新,通过信息化支撑,建设线上线下合一、前台后台贯通、纵向横向联动的智能型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优化提升电子审批系统与高端软件开发商合作,建设融智能政务服务、数据信息管理、绩效考评管理、行政办公管理、 “微”服务应用、政务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信息系统,打造服务新引擎3、加快电子证照库的共享运用推动各部门审批结果、证照实时生成电子证照,力争做到新核发证照 100%生成电子证照提高电子证照运用比例,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4、推进全流程网上办理提高网上办理事项开通率,全面推广审批结果快递送达服务,把“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改革引向深入5、探索建立自然人、企业法人信息库以行政审批平台为依托,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企业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实现数据“一码管理” 6、开辟 24 小时自助服务区在市区设点建立自助服务区的基础上,选择 1 至 2 个综合条件合适的镇建设自助服务区,配备自助办事终端,为群众提供全天候自助办事服务加强规范化管理1、重塑窗口服务规范结合标准化改革和信息化建设,重新修订窗口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2、着力抓好队伍建设严把工作人员进出关,力争更多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进驻窗口,优化人员结构强化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实施“555”行动计划,杜绝超权限、超时限、逆程序办理和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












